毛毛虫在歌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生;学会成长;活动设计
  【课程理念】
  青春期是一个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共存的特点。因为初中生的成熟感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能够独立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选择并决定自己的言行,而生活经验与认识上的局限性,却常使其无所适从,往往不能如愿以偿,陷入困惑,需要有人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一方面初中生会表现出对成人的疏远,对管束及空洞说教的逆反;但另一方面内心又渴望得到外界的帮助。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成长是个过程,面对成长时的矛盾心理是一种正常的体验,不必害怕,不想长大,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而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学会成长。
  【学情分析】
  经过对我校初一年级85名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8.9%的学生不想长大,希望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中,在他们爱的呵护下,无拘无束地玩耍,永远无忧无虑。而50.6%的学生很希望长大,因为长大后可以不用读书、不用考试,可以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根据学情,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对于生命的成长有着一种矛盾心态和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通过安排《毛毛虫在歌唱》这样一个主题,学生们能够体验并感悟:蜕变、成长的过程会有痛苦,有烦恼,但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和处理,快乐而顺其自然地度过。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历程,认识到面对成长存在矛盾心理是合理的。
  2.通过游戏、讨论、视频录像等多种形式,学生在探讨、体验的过程中树立“自然而然”成长的健康理念、学会正确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3.感受成长历程的双面性,树立积极的心态迎接成长,快乐成长。
  【教学准备】
  关于“成长”的问卷调查,“我想回家”录像,“我长大了”录像,青春期教育光盘资料,学生照片,“毛毛虫”蜕变单,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心理
  1.视频:“我长大了”“ 我想回家”。引入“面对成长”的主题,感受同龄人面对成长所持的矛盾心理。
  2.思考: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
  3.学生发言。
  4.分享:有的想长大,有的不想长大,有时想长大,有时不想长大,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种矛盾往往让我们感到苦闷,如果处理不当,它会成为阻碍我们成长的阻力,如果处理得当,它们就构成了我们持续成长的动力。
  二、正确应对矛盾心理
  1.游戏体验:感受呼吸
  要求: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呼吸方式,并关注不同呼吸方式带给身体的感觉。
  学生感悟。
  分享:接受自然而然的呼吸,自然而然的成长。渴望长大是很好的起点,但不是立即长大的速度,更不是停滞不前的幻想。
  2.视频体验:“人生各阶段”
  分享: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慢慢长大。上高中,读大学,有了第一份工作。我们努力为生活奋斗。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遇上自己喜欢的另一半,恋爱,结婚。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亲或母亲。孩子在渐渐长大,我们则慢慢变老。某一天,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变成慈祥的爷爷奶奶……
  我们其实也懂得,无论想不想长大,这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心存矛盾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现在时刻——青春期,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与烦恼,有点应接不暇了。
  开学初,我们做过一份有关烦恼的调查,发现每位同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因为时间的关系,这里不能一一罗列,有几个烦恼比较集中和典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其中最受关注的3个烦恼。
  三、感受成长历程的双面性:烦恼与快乐并存,学会成长
  1.烦恼
  (1)为什么我那么矮?
  (2)为什么我的脸上会长痘痘?
  (3)为什么我和爸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2.你会怎么面对
  (1)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探讨。如果能够探讨出问题的答案,就交流具体答案;如果目前暂未能提供答案的,就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
  (2)各小组代表分享交流。
  3.心智密码
  分享:个体的成长速度存在差异,有困惑很正常。有些问题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有些问题可以找到科学的解释;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与思路更为重要;当遇到的问题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求助……
  不过,成长带给我们的仅仅是困惑吗?也许还能带给我们其他的感受。
  4.感悟成长
  (1)入学以来的点点滴滴(照片)。
  (2)学生感悟。
  体重在增加;身高在变长;力气在变大……
  心绪变得复杂;情绪变得丰富;思维变得缜密……
  交往的愉悦;个人的社会实践……
  分享:成长的历程一定是有喜有悲、有高峰有低谷、有烦恼有快乐、成长的滋味酸酸甜甜。
  四、总结:强化积极而健康的成长理念
  分享:我们好像这平凡的毛毛虫,现在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正在经历由儿童到成人的一次蜕变,蜕变的过程如同在厚厚的茧中挣扎的毛毛虫一般,有些矛盾:留恋茧中的温暖又向往茧外的世界,想去了解那些遥远的精彩却又担忧那些可能遭遇的无奈。蜕变的过程会有痛苦,但我们要快乐而顺其自然地度过,因为迎接我们的将会是宽广无垠的世界。毛毛虫们,让我们一起为成长歌唱,在毛毛虫的蜕变图上写下自己的成长关键词。
  根据课堂感受,学生撰写成长关键词并交流。
  总结:让我们坚强而快乐地面对成长中的困扰,以独立和互助的方式共同度过成长期。我们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从平凡的毛毛虫化作亮丽的蝴蝶:打开梦想的天窗,展翅,让那成长更美好。
  【教学反思】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面对成长,先确定正确的认知,再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
  首先以两段录像导入,引入“面对成长”的话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与否的两难选择问题,感受同龄人面对成长所持的矛盾心态,从而坦然接受这种正常的心态。接着,以游戏“感受呼吸”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呼吸方式给身体带来的不同感觉,在这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成长理念——接受自然而然的呼吸,自然而然的成长。及时播放“人生各阶段”教学片,强化“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节奏适中的过程”这一认知。
  不可回避的是,青少年阶段所面临的烦恼。在问卷调查简单统计基础上,罗列三个关注度最高的烦恼:“为什么我那么矮,为什么我的脸上会长痘痘,为什么我和爸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通过分组探讨如何应对任一烦恼,并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分享,了解科学的应对方法,获得有效的解决思路。
  但是成长中更多的是快乐,通过欣赏成长的照片,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到成长历程的双面性,学会积极面对烦恼,快乐成长。最后,在分享成长关键词中结束,激发顺利完成“蜕变”的自信。
  本节课最成功的一个环节是《感受呼吸》游戏,通过体验“急促”“缓慢”“适中”这三种呼吸方式,学生们有了“自然而然成长”的顿悟,充分体现了心理课的“体验而非说教”的原则。有待提升的环节是如何应对烦恼,诸如身高、青春痘等问题相对不涉及隐私,当小组分享观点与方法后及时鼓励能形成良好的分享气氛。而与父母的关系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形成安全信任的气氛,让学生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探索自己非常重要。
  回顾《毛毛虫在歌唱》这节课的准备,从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到基本确定“学会长大”作为主题,到查阅资料选择上课素材,到修改主题“毛毛虫在歌唱——学会成长”,再到删减上课的素材,一系列的环节,深刻体会到:打磨一节好课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准备。如同毛毛虫那样需要蜕变,不同的地方在于毛毛虫只蜕变了一次就能化作蝴蝶,而《毛毛虫在歌唱》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而判断它是否化成了蝴蝶,最终取决于和学生们“共舞”的过程。(稿件编号:100114003)
  
  (作者单位: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201101,电邮:purebaby988@sohu.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行为;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    一、案例描述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自述   小于,男,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根据历任班主任以及各任课老师普遍反映,他脾气暴躁偏激,好斗,具有强烈攻击性。表现为时常在校与本班甚至别班、其他年级段的孩子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就一副捋袖子干架的架势,而且往往下手很重,冲动而不计后果。班里大部分学生敢怒不敢言,不愿意招惹他,不与其多话或接近。
期刊
〔关键词〕自卑;负面情绪;信任  一、案例简介  小辉,男,10岁,我校四(2)班的一名学生,平时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不爱学习,不愿吃苦,做事丢三落四,在班中少有玩伴,在家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或玩游戏。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偶尔会很兴奋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等教师催要作业时才会拿出尚未完成的作业本,因而引起同学的“另眼相
期刊
〔摘要〕青春期的初中生和父母的关系常常发生冲突,甚至出现裂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与父母的沟通不畅,双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至造成很多误解和冲突。内观疗法是一种通过对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以“我所得到的、我所付出的、我给别人添了麻烦”这三个提问的形式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通过内观,以上述三个提问的形式使初中生得到反思,理解自己的父母,缓解亲子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德育的不足、多元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道德价值体系的构建发生了偏移。内观疗法通过内省,让青少年产生感恩意识和对父母及他人的责任感,对青少年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内观疗法;感恩意识;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12-03    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过于溺爱、学校道
期刊
〔摘要〕青少年偏差行为被认为是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系列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中引入内观疗法,使其在内观过程中体会爱与恩惠,接受生命意义的拷问,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观疗法;青少年;偏差行为;教育矫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
期刊
〔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交往;倾听;团体辅导  【设计意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一特殊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是阻碍初中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倾听又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此次团体辅导旨在协助初中生掌握正确的倾听技巧,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活动重点】在各种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
期刊
〔关键词〕评语;评价实验;心理实验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对做错的作业打上“×”,正确的打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对作业的评价方式改进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作业评价不同于成绩评定,一方面,它应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而不应让他们看到一个个鲜红的“×”而感到失落,而且应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批改符号中明白应该如何订正,如何做得更好。
期刊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育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期刊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可爱天使的“怪异”举动  翻翻,三年级小学生。第一眼看到他,一定会觉得这孩子真可爱:大大的脑袋,圆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说话的时候,小嘴巴一抿一抿的,十分惹人喜爱。  难以想象,以下事件的主人公也会是同一个孩子:  出操铃一响,全班学生迅速在门口走廊排队。队伍中的他一会儿调皮地拉前面同学的衣领,一会儿又朝人家的头颈吹气……总之是使出浑身解数要引起同学的注意
期刊
〔关键词〕心理教师;公开课;意外;反思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可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却拒绝这种“预料不到的成果”,因为我们害怕这些“意外”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的一节公开课(情绪管理),精心设计,我期待着它能如预料的那般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