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赏析课如何融入美学元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jzs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首发于诗,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诗经》、汉魏六朝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歌,直至现当代诗等,都在教材中不断现身,六册教材中,仅“诵读欣赏”一项就有48首詩歌,另外还有多首外国诗歌入选,因不同历史背景形成各自相异的美学特点;但不管怎样,它们还是具有共性的,词语、情感、意境、韵律等元素共同支撑起诗歌独特的美。在赏析课教学上,教师可以从体裁、背景、关键语、写法等多方面介入,引领学生朗读、联想、想象、分析、品味……,以把握诗中的形象,领略作者的情感,意会诗人结构的意境。
  一、在咀嚼中品味情感美
  常看到有专家学者认为,诗有诗意,文有文气,它们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因而强烈反对用裂词挖句的方式作赏析,认为这无疑是砍下一个美人的头与四肢的“分尸审美”。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没有首先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受,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实践中赏析教学的常规步骤,都是在了解诗意之后,才会具体探讨诗中词语的妙用,诗里名句的深意,这样,在线性的诗意上,在诗歌情感的浓厚处,提取若干词句作赏析,只会深化学生对诗歌美的认知。
  《海燕》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欢呼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散文诗,作者对若干种动物的描写充满了爱憎,背景图的描绘也富有情感。所以在情境导入,整体感悟之后,我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赏析海燕形象:首先联系写作背景,初步把握海燕形象内涵;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正、侧面描写海燕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品味其中蕴含的美感,如“黑色的闪电”形象比喻了海燕的勇猛与矫健,“大笑”、“号叫”表现了海燕对涤荡旧世界的暴风雨的渴望,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呻吟”、“飞窜”“掩藏”的海鸥,烘托了海燕的英勇乐观,“暗”、“低”、“压”等词语,显示了乌云的狰狞和凶残,反衬了海燕的乐观与雄姿等等,通过这样的品味,学生能全方位体会出海燕的战斗精神,感受到作者对革命及革命先驱者的讴歌。
  二、在想象中体验意境美
  诗歌中很多可意会的内敛意境,是通过语言间接传达到的,以诗中有画、言外有意等方式,让能领略到的读者回味无穷,而这种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亦顺从诗人的表达,运用相似的思维方式进行接纳;由于抽象,于是这也就成为初中诗歌赏析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描述情景、绘画还原、角色表演、揣摩人物等方式,让他们在想象中进行诗歌的再创作,形象体味其中的意境美。
  如上《再别康桥》,这是一首极具美学价值的现代诗,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其中的意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注意以形象的方式作引导,在品读感悟环节中,我精选了与七个诗节分别匹配的七幅优美图画,让学生根据诗和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诗进行赏析朗读,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再抓取诗中的关键词予以点拨,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领略流淌在诗中的轻柔缠绵、潇洒飘逸以及淡淡的忧伤惆怅。
  三、在诵读中感受韵律美
  韵律是平仄、对偶和押韵的规则,包括了节奏、押韵、重音等,韵律的感受方式以诵读为佳,简单的如格律诗,五言二三节奏,七言四三或二二三节奏,复杂的如自由诗;由于冲破了传统的韵律,因而失去了旧的规矩,又因其自由,难以形成一定之规,再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诵读,并不要求太过专业,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听过很多的公开课,不少教师在学生刚解决生字词后,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学生尚未了解诗意,更未体会情感,这感情从何而来?况且,诗歌的朗读是有层次的,初读、析中读、理解读、赏后读,是一读一个境界,一读一种情怀,教师只有了解不同读的作用,用好每种读法,才能将学生真正带入审美的状态。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它是作者在苦闷的生活中寄寓理想的创作。上这一课时,我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状态,让他们就其中不理解的地方作了交流,并介绍了作者与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自由初读,这时,学生可以读出的是流畅、快慢、节奏和停顿,从中体会情感;经过边分析心情边朗读,学生读出了惊喜、赞叹、向往和沉醉,当梳理出诗中的四幅图后,配上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朗读时而舒缓延长,时而一唱三叹,时而跳跃跌宕,时而梦幻悱恻。
  抓住诗歌中的美学元素,犹如经历了一场以欣赏美为目的的旅行,学生是游客,教师就是那导游,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不遗余力地捕捉住星星点点的美,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诗的灵性,诗的深意,诗的韵味。而捕捉的方法又是因人而异的,富有经验的教师,会恰当利用初中生形象思维强大的特点,化无形为有形,也会借助学生创造想象开始出现的特点,变文字为感觉……看似轻松,实则融化了深厚的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明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学校教育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和考试制度变化,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没有了教师单一的、狭窄的知识传授,没有了重复的、机械的技能训练,我们眼到之处是处处充盈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批注声,激烈的争论声……一种开放的、富有活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回归教学本源的教学新气象翩然上演。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削去浮华,回归阅读,回归文本,回归简单,真正静下心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是我的点滴
一次作业讲评中,一篇名为《包容》的议论文中,有这样一道题:“根据第③段观点与事例的关系,在第③段横线上续写一段话。”而原文中的第③段是这样的:“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面对这样的问题,结合文意和出题者的意图,大多数学生
字词的学习是读写的基础。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目前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大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的教学却有所忽视。加之中考也弱化了有关生字词的考查,导致学生平时写作文时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笔顺颠倒,张冠李戴。许多常用字,笔画稍多一点,学生就不会写。由此可见,字词教学不容忽视,更不
自1986年国家海洋局情报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政府问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协调的水科学与渔业情报系统(ASFA)主办的ASFA编辑委员会后,该所成为ASFA刊物单位之一,负责编辑、标引中
“低时耗、高效率”语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出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它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目的是实现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三大转变。现以高中语文为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更在于它的意蕴丰厚、精简用省,像《岳阳楼记》中的"静影沉璧",像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的命名,真是言简意赅,寥寥几个字就能让人遐想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凡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有这样一首爱情诗。如果说《关雎》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恐怕也并非夸张。它的流传时间之久,流传范围之广,除了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抒写了人类最朴素而又最美好的情感——爱情。  一、是幻境,更是一腔炽烈真情的表达  《关雎》“风之首也”,也是《诗经经》的第一篇。古人将其冠于三百篇之首,足见它的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劝辞艺术的不朽经典,历来被人们所称赞。题目是后来加的,文章一开篇就把大家引入到一个紧张的情势当中:“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
一、多与学生沟通,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我们的教学是离不开学生的,他们是我们的课堂主体,可以说我们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同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对于我们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就不能固步自封,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学会去改变。但是,我们的改变并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有方法、科学地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就应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