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卡木颗粒通过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MAPK信号通路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维吾尔药祖卡木颗粒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适应性饲养3 d后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低、中、高剂量祖卡木组6组,祖卡木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5 g/kg、2.7 g/kg和5.4 g/kg灌胃干预5 d,阳性药物组于实验进行的第5天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于给药干预结束后的1h采用脂多糖进行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构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含量,蛋白质印记法检测损伤肺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祖卡木能显著改善大鼠肺组织的炎性病理损伤,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并抑制肺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家族蛋白的活化,其中高剂量祖卡木颗粒的改善效果和抑制作用最佳.结论:祖卡木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中咳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思想被后世医家广泛讨论,张仲景虽未对此做专门论述,但从《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方剂中可以看出,其对咳喘的认识深受“聚于胃,关于肺”思想的影响.张仲景认为水饮聚于肺胃是引发咳证的重要因素,治疗当肺胃并重,常用辛散药化肺胃水饮,辅以降逆药降肺胃逆气,以达到饮邪去而咳自平的效果.他还认为“聚于胃,关于肺”的思想亦适用于喘证,通过祛胃中或膈间实邪的方式平喘止咳,体现出其对此思想的深刻理解.对于浊邪壅肺而致咳喘者,张仲景则主张急清肺中实邪,同时佐胃药培土生金.此外对于肾虚导致水液
从《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病机要点及转归,乌梅丸的组方意义及厥阴病的其他证治等方面认识厥阴病,认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可归纳为上焦有热、中焦寒热交阻、下焦有寒,并对其提纲证的症状进行拓展;厥阴病的病机要点是寒热虚实错杂,寒多热少、虚多实少,病在厥阴,涉及多经,乌梅丸是其主方.厥阴病的病机转归取决于阳气恢复程度,在阴阳交争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与厥阴病症状或病机相似的病证,临证当谨守病机进行鉴别与治疗.
“体”和“用”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体”代表物质基础,“用”体现功能作用.梁之陶弘景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等理论指导下,立足于“守真一”的宗旨,从“体、用、化”三方面建立了新的五脏补泻之法,并提出了“用虚体实”的辨证治疗模式,丰富了五脏理论及临床治法.本文试从五脏“所欲”“所苦”与“体用”的关系入手,探讨“用虚体实”的辨证治疗模式,加之临床举隅强调运用五味调节五脏形质和功用之间的失衡,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恶性肿瘤病因难明,病症变化多端,预后不佳,在《黄帝内经》中属于奇病范畴.笔者在导师杨宇飞教授门诊学习过程中,曾多次听她强调肿瘤医生除了要医术高明外,仍需知天文地理,通晓人事,将治疗模式由治病转变为治人,培养高尚医德,奉行端正医道,以道驭术,让患者达到肿瘤康复的三回归,即回归个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她对“征五过论”“征四失论”极为推崇,两论批评了临床医生因不精通医术、不通晓人事之理在诊疗过程所犯的5种过错,批判了庸医医德缺失、医术不精而又贪图功名的4种过失,进而引出诊之三常、医者四德及十全之法,在诊疗技巧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家族中的一种低分子量胞质蛋白质[1] ,具有参与脂肪酸转运、抗氧化应激、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有丝分裂等作用,并可通过肾脏排泄.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30% ~50%的IgAN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期刊
“同证异治”可因“证”所指范围、含义不同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同证异治”指宏观辨为同一基础证的病证,因证的层次、兼夹等不同且治法多样,从而使用不同治法和方药其本质仍属证异而治异,反映出证候的细化不足,有必要对“证”的生物学基础进行诠释以推进证候细化分型.狭义“同证异治”因医生的主观因素和方药的多维性,在病因病机、病理层次等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医生的治法与方药仍可能不同.该现象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优势,也凸显出中医辨证客观化与定量不足的问题,四诊的客观化研究、类方的差异性研究可为探索“同证异治”内
目的:研究降压宝蓝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VR)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平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降压宝蓝片组(0.6 g·kg-1)、依那普利组
通过对温病与伤寒两个辨证论治体系中营分证与少阳证的重要治疗原则“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营分与少阳的病位、功能、症状方面及“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来源、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伤寒与温病体系有关半表半里证治法思想的异同.病位方面,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少阳于阳明与太阳之间,属半表半里,营分则有属表之“营”(气)与属里之“营”(血)之分,且根据“膜原”定位及“皮脉肉筋骨”的层次论,脉处皮里肉外夹层之中,营行脉中,属半表半里;功能方面,少阳为阴阳之枢,营分为气血之枢且均为气机升降之枢,关联人
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中医智能方药推荐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然而目前中医智能方药推荐模型多以直接选择推荐成方为主,罕见智能组方的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实际情况复杂多变,难见“教科书式”的病人,成方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因而文章提出一个在状态辨识基础上的智能组方模型,即对状态辨识结果(状态要素集合)进行分组结构化-形成单证-根据单证选用药群-合成处方,并对该模型进行扩展、运用规则对模型进行约束用以解决推荐成方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且更加符合传统中医思维,体现中医全面、整体、动态、个性化的特点.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WYP)与叶酸(FA)对神经管畸形(NTDs)的预防作用并进行比较,研究五子衍宗丸防控神经管畸形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6只,按雌雄=2:1合笼,检测到阴栓者为孕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叶酸组和五子衍宗丸组每组各6只,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孕7.5 d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建立NTDs模型(正常组除外),孕11.5 d处死孕鼠取出子宫分离胚胎,体视显微镜下鉴定神经管畸形.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胚胎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