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师资及资源优势,开展对本科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训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必要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是培养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探究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有关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若干所重点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率先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成功培育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同并尝试这一培养途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进一步以研究型大学为视角,从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展能力来拓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优势条件
  
  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这些特点和优势为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重要条件。
  
  1 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研究型大学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优势,倡导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即以科研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继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持久生命力。在实施这一人才培养理念的过程中,研究型大学能够将科研成果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兴趣;能够对本科生进行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为本科生提供多渠道的科研和创新机会,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研究项目,充分展现个性才华。
  
  2 敬业创新的师资队伍
  研究型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多年的积累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973”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或首要负责人。这些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教师深切了解创新人才所需的成长环境,尤其重视本科教育对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作用。他们能够以科研最新进展充实本科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能够为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提供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科研实践中。以“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为例,已有640余位教师曾经或正在担任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导师,其中不乏学术造诣深厚、声誉卓著的全国优秀教师、973首席科学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在他们的指导下,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复旦大学蝉联四届团体第一名。2004年以来,复旦大学获学术资助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达30余篇。
  
  3 优质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
  研究型大学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以及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报告。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很大程度地面向本科生开放。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能够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料,能够参加高端的科研讲座和学术研讨,能够在先进的实验室中体验科学研究。优质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活动营造了宽松便捷的氛围。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机制保障
  
  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必须打破传统培养和管理方式的刚性束缚,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自由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开拓个性化发展的方向,
  
  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动力
  我国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大学前教育,使部分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本科培养阶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转变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导师给予学生的是灵活多样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确定了研究兴趣之后,在进一步选择具体研究课题前,导师会介绍多个相关课题的特点、难点和发展前景,并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方向。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关键不在于最终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思维,从问题中寻找课题,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与课堂教学相比,科研与创新活动往往从问题切入,能够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分类分层,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训练体系
  由于年级、学科、专业的不同,本科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接收程度也各有差异。学校应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特点,分类分层地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上学术道路。
  部分研究型大学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科研训练体系,比如,“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包含针对不同资助对象的五项子基金,给予不同层次的本科生充分的选择空间。浙江大学构建了由“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和“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组成的三级科研训练体系,“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包括针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望道学者”项目、针对高年级的“箬政学者”项目,以及面向特定院系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三个子项目各有不同的申请时间和研究周期,以利于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
  
  3 刚柔并济,形成规范而弹性的管理方式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自由空间,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这一自由空间,保障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设置专门机构为本科生提供服务,并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审核和验收,加强质量监督。
  目前,绝大多数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且运行成熟的高校,都已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复旦大学为例,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负责“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项目的总体协调和日常秘书工作,包括管理项目经费、征集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每个子项目还分设学生工作委员会,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落实项目的常规管理工作。此外,管理机构还开设专门网站和BBS专门版面,展示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最新动态,推介研究项目 及申请流程,公布管理委员会、课题列表以及课题导师等相关信息。一个完整的本科生研究项目必须依次通过申请审核、中期审核以及结题审核的程序,评审专家按照学术规范标准进行严格审核并提出具体意见。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可依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审核,通过中期审核的部分研究项目可以进一步申请市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结题审核的研究项目可优先推荐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每年举行的国际高校联盟本科生科研交流大会(U21 UndergraduateResearch Conference)上,复旦大学都会选派获得学术资助的同学携带科研成果,与来自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21所世界名校的学生交流并分享科研与创新的收获。
  
  三、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内涵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仅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全面的素养能力。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启发和引导本科生及早进入研究和发现体系,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一系列研究体验,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1 夯实知识基础,拓展学科视野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巩固基础、拓展知识的过程,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潜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夯实了理论基础,加快了知识更新,拓宽了学科视野。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缺遗,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积累和补充,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与专长的知识结构,确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2 锻炼逻辑思维,增强实践能力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科研和创新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训练,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案可按图索骥。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实践和摸索,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体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全过程。这一实践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培养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是一个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过程。研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或虚假;每一步进展,都需要学生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直面挫折的意志作为支撑。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能够逐步养成客观严谨、坚毅进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摆脱单纯关注成绩、追求成果的功利心态,学会潜心探索,在艰苦曲折的研究中收获快乐,奠定未来学术发展和工作创新的成功基石。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途径,突破了传统本科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局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拓展了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学生在研究和创新活动过程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发现者,获得的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堆积,而是基于问题探究的系统性认识和方法。
  
  四、关子研究型大学拓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思考
  
  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树立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采用分类分层的科研训练体系,提供多渠道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机会,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做到规范而具弹性,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途径为帮助优秀本科生早日脱颖而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相比国外一流大学,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还处于探索拓展阶段,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1 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扩大本科生科研资助的覆盖面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本科生人数相当有限。即便是率先开展这方面实践的若干所高校,虽已构建较为完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并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方式,参与学生的比例至今尚未突破学生总数的50%。以复旦大学为例,每年能够获得“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的学生人数在300人左右,仅占每届本科生人数的10%左右。
  针对这一状况,学校需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并通过校董校友网络,拓展筹款渠道,汇聚海内外有效资源,为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于学术资助。
  
  2 兼顾学科专业分布,培育跨学科的本科生科研项目
  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最初往往以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最为踊跃。近年来,来自文科,医科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逐年递增,但总体分布情况仍不均衡。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资助计划"(FDUROP)资助项目的统计显示,“笋政学者”项目的文、理、医学科分布比例基本保持在2:6:1; “望道学者”项目的文理科参与人数相当,但医科仅占9%;“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则因项目本身的倾向性,参与学生主要集中于几个特定的院系。
  此外,虽然各研究型大学都鼓励本科生进行跨学科研究,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绝大部分本科生科研与创新项目局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只有少量的学生尝试在生命科学与医药、医学与经济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等领域开展交叉性研究。这一状况可能与本科生的学科视野偏窄,知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学校需加强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激发文科、医科等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创意识,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学科壁垒,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跨学科修读课程和收听讲座,搭建跨学科的学业指导平台。
  
  3 优化课程设置,营造思考、发现与探究的学术氛围
  国内研究型大学虽普遍采用学分制,但修读学分总量仍然偏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静心思考、潜心研究的自由空间较少。
  过于饱和的课程设置和过于刚性的教学管理势必会遏制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创新热情,而且,繁多的课业导致学生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沉重的教学负荷也致使导师无暇指导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或因研究项目进度与课程修读计划相互冲突,不得不中途退出研究活动。
  为鼓励和保护本科生的探究热情,学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教学计划中的学分学时总量作适当压缩,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开辟空间。同时,学校需不断完善本科生科研与创新体系。除设立专项资助经费,选拔部分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外,还可以开设本科生科研课程,使没有机会获得专项资助的学生也能体验科研的全过程。比如,清华大学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型科研选修课——“实验室科研探究”;复旦大学由院士、知名教授领衔开设本科生科研类系列课程;北京大学设置本科生科研学分,为学生的科研与创新活动认定学分,减少学生的课程压力。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创办本科生学术刊物,开展本科生科研交流会/学术沙龙,举办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成果展等鼓励性举措,激发更多本科生的探究意识,吸引更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与创新活动中来。
  
  (本文系新世纪教学研究所招标项目“关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招标项目“研究型大学內部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谨此特对新世纪教学研究所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资助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文和平]
其他文献
摘要:为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1990年博耶提出“教学学术”这一理念,该理念推动了美国大学的教学改革,促进大学教学学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即是一例。本文从实践措施、实践成效和实践特点三方面对该校教学学术思想实践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有所借鉴。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美国学术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华东理工大学以传统文化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探索、新成果。在学校离扬大学精神、聚焦教学质量的现实际遇中,在国家注重文化的作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孔孟老庄应该作为华夏民族的智慧、精神家园,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与先哲们的对话”也就走出道德层面,从传统文化的发现并凸现其文化价值,回归文化本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必修课和系列公选课;文化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
期刊
引言    工程教育与产业正面临着新挑战。有人认为这是工程教育的危机,也有人认为这是我们步入21世纪为工程教育带来的机遇。客观地讲,没有人对工程教育的现状以及短期内面临的问题十分满意。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中写到,“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糟的时刻”。  作家兼记者Thomas Friedman提出“世界是扁平的”。经济全球化使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正以不可预期的速度加剧。互联网为产品和服务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状况,介绍在第二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做法。  关键词:经典阅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系,在三年多的办学实践中,遵循“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教学理念,以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科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开展第二课堂
期刊
摘要:遵循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的教育理念,以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指导,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系统性强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并在培养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育人方法上注入新的思维和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综合性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创办钱学森实验班是为
期刊
摘要:外语教学旨在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这涉及外语思维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在外语教学中建立心理模型,其目的是让语言教学与以思维为取向的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心理模型的理论内涵体现为“一个原则+两个纬度+四个取向”的认知模式:心理模型的实践内容体现为语言显性结构的构思模式,本文概括为“金字塔”思维模式。  关键词:心理模型;外语思维;外语教学    语言与思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
期刊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将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嘉兴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探索,并在隐性教学环节运行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关键词:应用能力培养;隐性教学环节    嘉兴学院是一所2000年新组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确立了培养具有较强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艺术表现形式依托技术手段呈现,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本着“艺术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较早地进行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建设。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演化为例,结合北京地区和全国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了该类专业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关键环节。  关键词:艺术;技术;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安庆师范学院108名教师和73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认为目前启发式教学的比例较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理解并欢迎启发式教学。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和学生接受启发式教学的态度是推行启发式教学的良好前提,转变教师和学生对启发式教学的观念是推行启发式教学的首要条件,通过行为示范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是推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策略,确立新的评价标准是推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措施。建议学校在推动启发式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