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凭有所为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株常春藤是弱不禁风的,但它倚着房屋外墙攀爬,终有一日能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一只鹰是笨拙的,但它顺着山脊刮过的风调整航向,终能投向蓝天的怀抱,俯瞰大地;一个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但他如果向书籍与知识伸出双手,刻苦钻研,终有一日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无数微小的事物,因为有了凭借,造就了巨大的传奇。
  凭借外物,使自身的局限得到突破,用更短的时间让自己获得巨大的进步。古有荀子感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当一个人完全了解自己,明白自身的局限,自己已无任何进步空间,或在特定情形下不适合花更大的代价来换取微不足道的进步,此时,凭借正确的事物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凭借外物,绝不是盲目的。它不是懒惰者以逸待劳的借口,不是不思进取者停止发展自我的挡箭牌,也不是钻营取巧者见缝插针的垫脚石。有人不清楚自己的能力,不明白自己的所长与所短,只是一味地听信他人,任凭外物,他们终究因不清楚自己的处境而无法选出正确的着力点。又有人因为有了外物的帮助而不再刻苦奋斗,忘记自己的使命与目标,他们终究要在日复一日的颓废中迷失方向,在懈怠与苟延中被时光腐蚀消磨。
  一切凭借,都应尾随着自己的刻苦钻研、不懈追求与深入思考。一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必然要“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有了飓风的帮助,大鹏还要不断挥动翅膀,调整速度方向,找准恰当的地方改变航道,同时心里还要不忘自己的目的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得到正确的凭借物后,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它来为我们的前行提速。在这方面,刘邦可谓专家。他出身卑微,论品性、谋略或武力均不如项羽,遑论兵力悬殊,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广集天下谋臣,虚心纳谏,割舍自己的所欲所爱,只为能称霸天下。他以弱者的出身打败强者,诠释了“凭借”的精华。
  当面对高大的围墙与东来的飓风,还有面前那本厚厚的书籍,我们要告诉自己:有所凭有所为。
其他文献
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  长期以来,谦逊是国人最为缺乏的品质,而谦逊的前提条件是有教养。那么何为教养?  教养不同于文明。有人说:“文明是绅士穿戴整齐后给女人看的表演。”诚然,文明可以通过伪装来完成,但正如纸包不住火,如果没有教养作为支撑,所谓文明的大厦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文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不刻意不做作,不张扬不炫耀,像珍珠般圆润而没有锋芒,谦逊而内敛。 
人生是外部压力与内在动力相抗衡的过程。压力使人意志消沉,动力令人积极进取。我们都应积聚内力,战胜束缚,破茧成蝶,实现成长蜕变。  鸡蛋从外打破便是食物,从内打破便成生命,相同的起点通向不同的未来,区别仅在于那破壳的瞬间。物如此,人、社会也如是。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英国于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在于它不断地向外探索与扩张,工业革命源源不断输送的动力已远远超越自然的束缚与地域的阻隔。而反观曾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贴在地面步行是一种谦逊,浮在云端跳舞,虽一时耀眼夺目,但终究会摔落下来。做学问和做人,都需贴着地面步行的谦逊态度和内敛沉着的精神品质。  世上缺少的,是贴在地面步行的人。谦逊的姿态是一注雨露,滋养着学问的幼苗枝繁叶茂;谦逊的姿态是一束暖阳,照拂着学问的花朵满溢芳香。哥本哈根的一座小镇,便持守着一份谦逊。小镇里曾居住了格林兄弟等文学大家,更有数不尽
2014年11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召开新组建的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成立宣布会.新组建的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成为全国首家单独设立的集专利、商标、版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
期刊
名声是人人想追求的东西,谦虚则教会人们隐藏自己的锋芒。两者看似格格不入,然而只有两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体现,才是教养的表现。  没有谦虚的名声,就如吹足气的气球,最后终会在极度的自我膨胀中灰飞烟灭。杨修天资聪慧,军中广传其善识人心,但他却恃才傲物,最后落得身首异处,让人不能不叹息。反观之,古今中外享有盛誉却为人低调者,名望不减反增。如爱因斯坦,人称“草帽博士”,语气中不是调侃,而是由衷的敬意。究其原
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事物纷至沓来,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于是开始与这个世界沟通,埋头于高科技产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殊不知,我们已经有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遥远。  必须要承认的是,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人们不再需要站在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吟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是只需要发短信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今晚的月亮真美啊!”“怎么样,有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啊!”——诸如此类。但当我们看
在 2 0 0 2年 1 0月 2 1日至 2 3日于长沙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上 ,与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出 87名理事 ,经与会理事协商与无记名投票 ,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与会长
巴山夜雨涨满秋池,君问归期而未有期,空间上远在天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心灵上近在咫尺。故云:心若比邻何天涯。  远和近,曾是一个空间问题。烽火时代的“家书抵万金”,是千山万水阻隔的重重思念;闭塞时代的“万民来朝,而不知有他国”,是山峰汪洋隔绝的狭隘眼界。空间上的远和近,是人力的局限,但却从来不是人心的局限。翻过泛黄的历史书页,我看到的是苏辙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看望被贬谪于荒凉之地的苏轼
海明威把人比作孤岛,只有坚固的孤岛才能和大陆结合。他想教我们坚强,但人们似乎只学会了变得坚硬、变得孤独。交流不再分远近,人们心的远近却更加明确,更加凸显了。  有人说,以前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现在门缝里看人把人看远了。在人们住进高楼大厦后,似乎邻居就被那扇防盗门隔开了,再难见以前小屋小院四处串门的场景。邻居也只剩下相邻而居的意思,不再是守望相助的人了。甚至连曾经亲密的朋友,相见时也无话可说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