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以南柴郡学院为例对其外部与内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情况和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从中分析了对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多元参与、全程保障”等基本构建原则,构建完善的外部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英国 职业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启示
  [作者简介]丁文利(1969- ),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任科研处处长、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山东 潍坊 261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2013年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21-03
  英国是职业教育发展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得益于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借教育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之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研修课题组到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培训,以南柴郡学院为个案,深入了解、研究了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操作等,分析得出其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英国职业教育运行情况
  在英国,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继续教育学院。英国法律规定,继续教育学院是自治机构,政府与学院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政府只是按照法律所赋予的行政权力,通过评估和拨款等中间机构间接监控和影响学院,构建了一个多元参与、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便于与我国相比较,以下将继续教育学院统称为职业学校。
  二、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从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中可以看出,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外部保障、内部保障两部分组成。从外部看,主要有两条保障线:一是建立起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二是实施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从内部看,各职业学校构建了“高于外部评估标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外促内、内外结合”的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外部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英国通过由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和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构成的外部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对职业学校进行质量监控。
  1.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在《国家资格框架》(NQF)体系下,构建了由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职业资格证书颁发机构、职业教育教学机构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NVQ)体系。设立国家资格与课程发展署(QCDA)和国家资格证书及考试条例办公室(Ofqual),负责审核颁证机构资质,生成职业资格标准并向社会颁布施行,监督指导颁证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工作;颁证机构依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资格内容、设计考评方式及标准,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教学环境、教材教法以及内部评估体系的完善,确保培训项目质量;职业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按照标准实施教育培训,以“外审+内审”的质量审核机制监督控制办学和培训的质量。
  2.实施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制度。1993年,英国成立了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依据国家质量标准对英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评估,评估活动有全面评估和抽检访问两种方式。2012年9月,Ofsted发布了新一轮的质量检查内容,体现六条原则,包括有利于促进改进和提高,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校的需求,透明、一致原则,学院是质量责任主体,检查结果与政府拨款挂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与自我评估的质量,领导与管理的效能。评估结果有不良(4%)、满意(33%)、良好(43%)、优秀(20%)四个等级,与政府拨款挂钩,被评为“不良”且在复评中没有任何改进的学校,政府会撤销对其拨款。另外,评估结果会向社会和学生公开。
  同时,为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政府专门成立了学习和技能改进服务局(LSIS),针对“不良”学校,制订“一对一”帮扶计划,提供专家咨询和指导、员工发展和质量改进免费支持和服务项目,以及一系列网上资源等,帮助其改进质量。
  (二)南柴郡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注重自我评估。本文以南柴郡学院为例介绍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健全内部质量保障机构。南柴郡学院的董事会对教学质量承担最终责任,每年召开3~4次质量保障专题会议。学院内部由院长、副院长、系质量经理、学科质量监管人、学生质量监管信息员自上而下形成了通畅的工作链。
  2.完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学校层面上制定质量评估手册,明确了学院发展战略目标、质量方针、质量保障体系和自评程序等;建立“评分卡”制度,质量经理每月根据“评分卡”各项指标对学院评估一次,确保学院运行质量;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议,了解全校质量信息,研究工作绩效,提出改进意见,并纳入年度质量提升计划。
  3.认真开展自我评估。自我评估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据,教师、学生、雇主都参与自评。其中,学生的保有率、学业完成率、成功率是自我评估的关键性指标。自评每年一次,结果有优秀、良好、满意、不良四个等级。学校自评要撰写自评报告,对自身办学质量和未来发展思路进行综合评估报告。
  4.运用自我评估结果制订质量提升计划。根据自评报告制订的年度质量提升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南柴郡学院2010—2011年度质量提升计划》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改进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目标、初步质量水平、领导和管理效能;二是课程改进部分,包括健康与护理等15门课程的质量改进提升计划;三是学院市场开拓部分,包括实施多样性公平性教育、拓展联合办学、积极开展职工培训、拓展融资渠道、改进网络支持、改进校园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师生的身体健康及安全教育、改善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和服务、加强图书馆和文印社建设以及改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同时,每一项改进计划表中均有需要改进的内容、相关战略目标、改进措施、改进目标、负责人、完成时间等。   三、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一)具有国家立法保障,建立统一职业标准
  自1964年起,英国先后出台《工业培训法案》《教育法》《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能力要素、学习结果、评估标准、评估单元以及学生能力展示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均以获得职业资格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二)主体多元,职责清晰
  英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社会民间机构,各方职责清晰。政府通过资助设立中介机构、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估制度、发布白皮书等举措,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宏观调控;Ofsted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教育质量实施监控评估;职业学校依法自治办学,构建内部质量检查与自评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三)评估结果刚性运用,实效性强
  英国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评估成绩较差且没有改进者将被撤销拨款,这种将评估结果与拨款挂钩的做法有效强化了学校的质量意识。同时,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将会影响学校招生,因此,学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加强或调整不合格的学科和专业,确保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以外促内,内外结合
  外部评估重在检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内部质量监控由学校自主实施,这种以外促内的模式在尊重院校自由、学术自治的前提下,实现了内、外质量保障的结合,共同保障职业教育质量。
  (五)以学生为本
  一是质量标准突出体现学生的利益和需求,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达到的能力和取得的进步、个人社交和就业等能力;二是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评估过程,参与制定教学质量和课程设置标准,加入董事会和审核员队伍,并对评估结果有知情权,等等。
  (六)运用发展性评价实施质量评估
  评估重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校发展,并成立专门的“学习和技能改进服务局”,针对较差的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专家咨询和指导、员工发展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免费支持和服务项目,帮助其提升质量。
  四、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政府评估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形式,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主体单一、校内外脱节、标准片面化、学生中心地位不强等,不能满足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涉及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构和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借鉴英国经验,立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开展顶层设计,从系统、全面的视角和科学的发展观、质量观出发,统筹协调多主体之间的关系,抓住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一)基本构建原则
  1.“以内为主,以外促内”。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础是建立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和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核心是学校加强自我质量保障。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必须以学校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估为主,外部质量审核、专业认证和水平评估为辅。
  2.“多元参与、全程保障”。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关系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本质是从政府的一元控制到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政府不是质量管理的唯一主体,学校和社会各相关行业作为利益关系人,也是质量管理主体,质量保障以教育评价为主要手段,推崇“同行评价更有效”,应实行审批评议、自我评估、质量审核、水平评估、社会评估和数据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以学生为核心”。质量保障必须把适应社会需要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标准,质量保障要体现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核心指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成就的监测。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条件,也要进行监测。
  4.“运用发展性评价”。质量保障应以发展性评价作为主线,加大过程监控,致力于质量保障的可持续促进功能。
  (二)主要构建举措
  1.构建完善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必须以学校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估为核心,辅之以外部质量审核、认证和评估。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合作型质量保障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宏观质量监控,通过培育社会质量评价机构、构建外部质量监控体系、发布年度质量报告等途径,引导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引导社会及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逐步建立独立、非营利性的评价机构,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评估机制,根据国家质量标准独立、公平地对学校实施质量评估。同时,成立质量评估仲裁机构,对评估学校的异议进行复查论证。
  二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测体系。这是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要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融通性(兼顾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标准、学历证书与培训证书、全日制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融合)、协调性(兼顾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和课程标准的对接)。
  三是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估制度。首先,健全各类认证评估体系。主要有院校设置评估、办学资质认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学校评估,专业设置评估、专业认证、课程评估等专业评估,以及教师资格评估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等。其次,评估内容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质量观测点侧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支持服务学生系统,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再次,评估方法实施全面评估与抽查相结合。重视调研与数据搜集,建立评估后不定期跟踪回访机制。最后,加大对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力度。建立规范的质量报告、评估报告和数据信息发布制度,评估结果向社会、行业企业及学生家长发布。
  四是建立教师质量保障机制。从国家层面,建议建立高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制定高职专兼职教师任职资格和职业标准,明确职业意识、技能素质、教学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突出专职教师企业实践经历,要求专业教师每年都有规定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兼职教师可以放宽学历要求,但要具备行业企业较高层次的技能水平和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分为见习执照和合格教师证书两种,获得见习执照的教师经3年以上教学助理实践后,方可取得合格教师职业资格。建立国家、省两级职业教育教师专门培训机构,用10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实施上岗培训计划,向通过学习考核、符合要求标准的教师颁发相应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从学校层面,要加强对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构建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教师定期反思制度和教师同行评价制度。   五是完善对校级领导的培训制度。对评估结果较差的职业院校领导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帮助提升学院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参照国内党校、干校等运行模式,成立专门培训学校,由政府提供资助,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培训。培训可分为国内培训、海外培训以及个性化培训等。
  2.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完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督促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监控队伍。质量保障组织机构要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创造优良环境和氛围;确定质量目标,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惩罚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关系;总结学校各项管理经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二是建立内部质量标准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和社会需求,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内化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之中,并分解为各类人员各项工作的各种职责、规范、制度、标准和要求。
  三是建立学校自我评估制度。以国家质量评估指标为依据,制订学校的自我评估实施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实施评估活动,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以及各种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针对性的校外调查,并形成制度。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育人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形成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四是建立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与反馈改进机制。根据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校内信息处理与反馈改进机制。首先,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根据涉及内容分层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分别反馈给相关部门。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其次,相关部门根据问题,制订详尽的年度改进提升计划,并严格贯彻落实,务求取得质量实效,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樊大跃.国家资格证书体系与终身教育[J].教育探索,2006(6).
  [3]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05038549.nh&dbname=CDFD9908&dbcode=CD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EYzUlp3VmdiaTA4RitNWXNsVk1PYkY1VVVYTW91NGNsS2J6OUpFK3pXdG9BbHNha2FJPQ==&v=MjExNTMzcVRyV00xRnJDVVJMNmZZdVZ2RmlEblVMelBWMTI3RzdPN0Z0VElwcE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2004-09-01.
  [4]黄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2&recid=&filename=1012308740.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EYzUlp3VmdiaTA4RitNWXNsVk1PYkY1VVVYTW91NGNsS2J6OUpFK3pXdG9BbHNha2FJPQ==&v=MzA4NzdXTTFGckNVUkw2Zll1VnZGaURuVWIvQVZGMjZITEM0RnRiSXI1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I=,2011-11-30.
  [5](英)大卫·柯林斯.英国职业教育学院质量的保障和改进[J].李玉静,译.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及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神经系统病变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病变患者(病例组
梅钢现役3座高炉炉缸全部采用法国陶瓷杯,其中1、3号高炉至今已连续生产近10年和12年,单位炉容产铁分别达到7150t/m^3和8700t/m^3,超过第二代高炉一代炉龄单位炉容产铁7022t/m^3的
<正>《筑炉工程手册》于2006年12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特点:①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部来自各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许多企业的技术
期刊
目的:研究原代Schwann细胞转染持续激活型原癌基因Ha-Ras后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Ⅱ,Ⅴ(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Ⅰ,Ⅱ,Ⅴ;β-1,4-GalT-Ⅰ,Ⅱ,Ⅴ)表达变化.方法:构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一中心。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需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抓好激励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强调随机教育,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强化示范教育,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李颖华(1974
目的研究慢性间断性缺氧后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及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 E)和左旋丁基苯酞(L-NBP)对其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
对安钢2200m^3高炉成功封炉和快速复风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安钢2200m^3高炉这次封炉主要是对炉顶设备进行更换,并对热风炉富化煤气引射器进行改造等。由于封炉方案选择和休
将结合生物素的葡聚胺糖(BDA)注射到大鼠腰骶髓后,在电镜下观察脑桥Barrington核内腰骶髓投射神经元与来自腰骶髓传入投射纤维间的突触关系。与先进的研究相一致,注射BDA到腰6和
对首钢3号高炉螺旋排渣冲渣系统“板结物”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剖析“板结物”形成机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人才,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虽有独特优势,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需要政府、行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