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坏情绪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雨是个25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非常情绪化,经常因为不满意小雨的表现而产生坏情绪。比如:是不是因为我不重要,所以你不接我的电话?你不谈恋爱、不结婚,我怎么能不失望?你老是顶嘴,真是枉费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如果坏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小雨妈妈就会有头疼、胸闷、血压升高、失眠、胃口不好等身体不适。她尝试和老公、朋友诉苦,但听不进大家关于“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劝说。小雨妈妈觉得:女儿是自己亲生的,我怎么可能撒手不管?我付出了这么多,她怎么能不听我的?

产生坏情绪是谁的责任?


  小雨妈妈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心理逻辑:我的坏情绪是在关心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诱发原因是子女所做的,不让自己满意的种种行为。既然始作俑者被判断为子女,那么就该子女承担父母出现坏情绪的责任——子女需要根据父母的意见和感受,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让家长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也称为负面情绪,即我们常说的坏情绪。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积极、及时地处理掉坏情绪,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小雨妈妈的思考模式看上去很合理——希望孩子來配合自己的心理感受,借由管束孩子的不当行为来安抚自己的坏情绪。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心理操控,也是一种情绪勒索。小雨的妈妈缺乏管理坏情绪的能力,她必须靠孩子做出改变,才能让心情变好。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不少人觉得,自己产生坏情绪是因为他人有问题,实则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大脑会对别人的行为产生快速反应:和我有关吗?对我有什么影响?这个思考过程非常快,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大脑已经做了关联和意义的相关性评估。当大脑认为别人的行为与我们相关,对我们有消极影响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所以,问题不在于别人的行为,而在于我们自己如何评价别人的行为。可见,产生情绪的决策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尽管他人的行为是刺激产生情绪的“导火索”,但如何对这个情绪刺激做出反应——是否去“点火”,则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决定。
  别人的一举一动,不可能受我们的约束。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看法、认知和情绪。有些人看不清这个道理,总想去干涉别人,改变别人,控制别人,结果往往是对方根本不听从,以致引发争执和冲突,导致双方情绪都变糟。

坏情绪是因为对自己不满


  很多人容易产生坏情绪,是因为背后有一个不稳定、心理价值不高的自我。这些人由于没有稳定、高自尊的自我,内心经常感到惶惑和害怕,没有办法独立做决断,总是在质疑和担心不确定的后果。遇到较大的情绪刺激后,这类人没有能力做到自我关怀,只能选择向外寻求精神支持。他人的赞同、欣赏、接纳、认可和服从,可以作为心理养料,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内心。
  所以,有些人会理直气壮地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一家人,其他家庭成员也无法事事都迎合情绪不稳定者的需求。一旦产生冲突,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为什么我会被人拒绝?为什么你们不按照我说的做?为什么没有人肯关心我,照顾我的情绪感受?

解决坏情绪需要肯定自我


  如何减少自己的坏情绪呢?一个人想获得稳定的情绪,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需要善于管理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感,不因他人的否定或质疑而轻易否定自己。当遇到消极的生活刺激时,不要着急去批判别人,而是应安抚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稳定,再想一想:我真的在乎这件事吗?如果我放不下这件事,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坏情绪?您可以列出自己的改变清单,并认真尝试哪种方法对自己管用。

  同时,您可以尝试对自己做出积极反馈,经常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个人的悦纳(高兴地接受自己)水平。当感觉惶惑时,可以主动安抚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写下来,念给自己听,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肯定。多次成功后,您的自信水平和自尊水平都会大幅度提高。此外,对于他人的提议,您也可以酌情考虑——如果觉得有价值,不妨试一试。
  既然生活有无限种可能,我们的心情就应该色彩斑斓,在阳光下熠熠生光。
其他文献
食盐,这种我们每天会食用的调味品,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中均扮演过重要角色.古代,部落之间曾因盐而引起战争.公元98年,为争夺盐资源,日尔曼民族的哈脱和希连朋两个部落之间
期刊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身体活动能力受限,记忆减退,生活往往不能完全自理,且情绪易于变化,所以有“老小孩”之称,需要有人特殊照顾.照顾老年人,帮助他们提
期刊
献血是每位适龄健康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关注献血,共同参与,奉献爱心,帮助他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任李学铭及长年无偿献血者潘德全、
大约六十年前,每到冬天,就会有一位老人来我东北老家的村子里卖糖葫芦。老人的叫卖声亲切而响亮,且拖着长长的尾音:“卖糖葫芦了!卖糖葫芦了!贼甜贼甜的糖葫芦……”老人是个大嗓门,他的吆喝声很快就能传遍整个村子。每次听到老人那不紧不慢、充满磁性的吆喝声,我跟小妹就特别兴奋。  我那乖巧的小妹,会缠着在土炕上纺纱或纳鞋底的母亲,央求母亲给她一点零钱买糖葫芦。家里的日子紧紧巴巴,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够,哪有闲
期刊
会议
会议
会议
我是粉丝的“粉丝”,一位双重“粉丝”.外婆的拿手菜“蚂蚁上树”是我小时候最欢喜的菜.其中,“蚂蚁”是剁碎的肉末,“树”为粉条.虽然外婆烧的肉末粉条中,“树”多得像森林,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