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高校自身的重视,相应的资助体系也在不对完善。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资助-互助-自助-育人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新体系,以求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体系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考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高校收费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比例不断增大。贫困生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统计表明,普通高校中贫困生比例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5%-30%,其中特困生5%-10%。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少数来自县城和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城乡贫富差距较大。农村资源短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村家庭以种、养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较低;县城或城市的失业下岗职工家庭,因无固定家庭收入,导致难以支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我国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贫困生上学问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并逐步趋于完善。该助学体系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实践中发现该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完善我国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而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新的视角构建一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贫困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经济资助导致学生精神支柱匮乏
  我国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各高校本身都非常重视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为入校贫困学生设置“绿色通道”以及构建“奖、助、贷、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同时部分高校在校园内设置“教室保洁、图书馆助理”等助学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免去了学生因担忧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习的不良后果。
  但这些传统的资助措施更多是从解决贫困生經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的,缺乏对贫困生思想、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更多的是利用国家、社会、学校的已有资源对其资助,缺乏对贫困生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奋斗来解决贫困问题的教育和引导,这就容易导致贫困生陷入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的误区。高校中部分贫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思想上、心理上、能力上与非贫困生均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焦躁的心态,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久而久之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别的贫困生甚至会对身边的环境产生极端的看法,从而在为人处事方面出现偏激的行为。而这些非经济层面上的困难对贫困生来说可能比经济上的困难影响更深刻、更难以解决,也易成为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1]。
  (二)无偿经济资助滋生贫困生的“等、靠、要”的思想
  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的“补、助、减”政策与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校内勤工助学相比,属于无偿性资助,且在整个贫困生生资助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这类资助在金额上逐渐增高,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无偿性的资助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劳而获的思想,造就了高校一批“伸手派”的特殊群体,这类群体只关注国家和学校的金钱资助,不注重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奖励,耻于并拒绝勤工助学。个别学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私底下与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成员“拉关系,套近乎”;在助学金评定时,个别学生将助学金看做是他应该得到的,而不是国家、社会高校给予他的恩惠,如果得到了,皆大欢喜,如果得不到资助,则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评审结果不公平:这与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预期是不一致的,也是资助政策体系功能作用下降的一个原因,其结果是制造新的不公平现象及大学生价值观念倾斜和道德滑坡[2]。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也不利于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
  (三)直接经济资助导致学生奉献、感恩意识缺失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道德。贫困大学生接受的各种形式的资助,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一种教育投资,体现了资助者对贫困生个人的关爱。资助者希望通过资助帮助广大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理当懂得感恩,它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回报,这是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现阶段直接的经济资助却引发了一些不良现象:部分贫困生在获得资助以后,并没有将其作为自己的经济保障,进而努力学习汇报社会,而是利用这部分资助进行高消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出现贫困生只关心是否得到资助而不重视自我综合素质提高的不良现象。部分贫苦生在获得资助后,当身边的人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时却视而不见,并没有将爱心传递下去,最终导致人人应该为我的心理状态。
  (四)现阶段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空白点
  现阶段高校“绿色通道”以及“奖、助、贷、补、减”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大都属于一次性资助,而不是系统性的动态资助。一次性资助对于大部分贫困生而言,其意义在于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健康学习,营造高校和谐的校园氛围。
  但是对于个别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临时性困难的学生而言,学校并无相应的资助政策。这类学生因为这种突发性的经济困难不得不抽出学习时间利用社会兼职或者打工赚取生活费;此外,不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在向学生宣传科技创新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但是当前高昂的教育成本让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贫困生望而却步,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需要报名费,发表论文需要版面费,发明专利需要专利申请费,这些费用对于来自贫困家庭学生来讲也很难负担,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则出现了资助脱节现象,影响了贫困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限制的这部分同学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二、构建资助-互助-自助-育人为一体的高效贫困生资助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经济资助占主导地位,且多数资助是以无偿的形式发放的,且一次性资助导致资助体系出现脱节现象,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现今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层次不穷。所以,我们应该着眼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从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延伸至资助-互助-自助-育人相结合新型资助体系。
  (一)吸纳贫困生代表参与资助评定,更加深入的了解资助工作内涵
  当前高校的贫困生比重大,学生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贫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甚至涉及学生的隐私,所以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很大程度上只是公布评定结果,但是部分的贫困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只看事物表面现象,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就是最贫困的那一个,所以导致这部分贫困生出现偏激的思想,认为评审工程不公平,对贫困生认定工作造成误解,所以在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成立之时,推选出一定比例的被学生信任的贫困生代表参与贫困生工作,进而向周围的贫困生传达评审工作的主旨,最终得出满意的评审结果。
  (二)建立学生资助互助委员会,培养学生奉献、感恩意识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等学校行为准则》等有关的规定和精神,为解决高校贫苦生资助体系一次性资助所造成的资助脱节问题,同时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推动温馨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学生主要筹备力量,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发动班级同学将日常用于请客或者娱乐的资金捐献出来,成立班级互助基金,用于帮助临时性困难或创新成本困难的学生,实现学生自我互助,培养学生奉献、感恩精神。
  (三)成立贫困生专项基金,以奖代补,激发学生斗志
  当前各大高校针对全体学生设立了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但是贫困生由于经济和思想上的压力,加之家庭贫困,学习资源少,基础薄弱,致使贫困生在这类奖学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针对贫困生成立专项奖学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增加对贫困生的奖励:其一对有能力获得普通奖学金的贫困生,给予同等额度的补助性奖励,加大奖励力度;其二针对贫困生设立专门的“自强大学生奖学金”,奖励学习进步明显的、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优秀的贫困生。这种以奖代补的形式可以提高贫困生的获奖面和获奖额度,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以争取这种补助性的奖学金。同时将其与普通奖学金区分开,避免其他同学的质疑[3]。
  (四)拓宽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避免学生滋长依赖心理,高校应该把发放的困难补助金、社会资助等无偿资金同劳动结合起来,可为贫困学生设置工作岗位,把补助金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还是应该以学校内部挖潜为主,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本学校专业特长和设置情况,本着专业性、实践性、效益性的原则和思路,兴办勤工助学的学校基地和实体,设立长期、稳定的、适合大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
  (五)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精神资助
  物质的匮乏是暂时的,精神的贫困才是可怕的,贫困生受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价值观,产生“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和“只求给予,不懂回报”的功利思想。因此,贫困学生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理念上的支持,学校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要设计丰富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止他们成为“精神上的贫困者”。
  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其自立自强。易大力宣传那些通过刻苦努力、辛勤劳动从而改变命运的贫困大学生的典型事件,以及在本校内树立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地认识到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精神、缺乏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贫”而不“困”。其次,要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如勤工助学等缓解或克服经济困难;引导贫困大学生克服不劳而获得思想,摒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报酬,并在劳动中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再者,要加强诚信教育:运用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信用知识宣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信用理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诚信教育实践,从基本行为抓起,要求在日常同学交往、学习和考试中言行一致,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最后,要加强感恩教育:高校作为一种育人机构,应该教育和引导每位受资助者领悟到各种形式的资助实际上是资助者对贫困生的一种教育投资,体现了资助者对贫困生个人的关爱,通过感恩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有义务做出积极的心理回应。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感恩日或感恩节,使学生常怀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通过举办感恩书信、故事演讲赛,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引导贫困生热爱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1]。
  [参考文献]
  [1]于建霞,构建与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韩成英,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缺失及对策研究,《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需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3]余梦、周婷,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網络财富.教育前沿》,2010年2月。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郑州)
其他文献
[摘要]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这一新型信息平台自2010年起在网络信息传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分析微博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旨在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微博 教育 美术  引言  微博的开拓者是Twitter,截至2010年2月2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Twitter每日发帖总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条大关,远高于2009年年初时日均250万条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实验室的开放方式及管理模式。指出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分层次、分目标开放,实现“大众化教育”中的基础实验教育和精英教育,为高校实验室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模式 开放方式  一、引言  “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高等教育的龙头地位,极大的激发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1]
期刊
[摘要]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以发挥其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 日常教学评价行为 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
期刊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百万中专生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根据目前的教学实践和学员的现实文化水平,对如何通俗、实用、高效的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广校 中专 应用文 教学  应用文写作是中央农广校中专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是,农广校的学员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跟其他学校的学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投入多、产出少、
期刊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丰富理论教学。“啤酒游戏”通过模拟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产生缺货和积压的奥秘。本文应用JSP动态网页、Javascipt的动态效果,设计并实现了“啤酒游戏”计算机仿真软件。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此软件对“啤酒游戏”进行模拟,能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需求放大和信息扭曲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
期刊
[摘要]在近几年使用了公路钢桥设计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原版教材后,讨论了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原版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教材走进了我们高校教师的视野。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尤其是对于国内起步较晚的领域,更值得借鉴。本人专注于公路桥梁抗震教学和公路钢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囿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
期刊
[摘要]影视是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资源。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深入探索影视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功能,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影视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影视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进一步挖掘其对大
期刊
[摘要]大学生对于学习的被动性及叛逆心理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情绪不积极的情况下,很难将专业知识充分掌握。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并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学生心理出发讨论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心理,结合学习方法的形成因素,探讨适合专业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课学习 学习心理 教学 方法  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而设定。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有不少对自身专业并
期刊
[摘要]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协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师角色 学习效率 把握 提高  一、引言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适应变化的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是广义的学习。学生的在校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狭义的学习。
期刊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2006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整合“朝阳读书”“语文实验室计划”和大量语文改革的优秀成果推出的一项语文教改实验,是打造潍坊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探索一种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都能够适用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轻松,使语文变得简单,使教学变得高效。青州市王府教育管理室依据区域特点,大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