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报人”李竹如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竹如是中国报刊史上有名的“红色报人”,先后创办、负责和参与过《新亚日报》《文化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五份报纸的工作。抗战时期,李竹如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等职。1942年11月2日,李竹如在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反“扫荡”中牺牲,年仅37岁。
  主办“大众喉舌”《新亚日报》
  李竹如1905年1月5日生于山东省利津县庄科村。在惠民四中读书时,李竹如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初中毕业后,李竹如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高中,后因学校一度停办,他进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27年春,李竹如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和正谊中学的进步同学集资创办了油印的《竞进》周报。
  1928年“五三”惨案后,李竹如回到家乡利津县发动群众,公开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在反动派的追捕下,他不得不再去南京。在南京,他考进国立中央大学,他主办的《前哨》壁报,曾张贴在国立中央大学门口,当时在校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李竹如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因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暂时到济南第一乡村师范任教。当时,他一边教书,一边办报纸。报纸定名为《今报》,报社的牌子写好后还没挂出去,国民党在济南大肆逮捕进步学生,查禁进步报刊,《今报》出版无望。李竹如在济南也无法隐蔽,又转到平原县第五乡师任教。在此期间,李竹如和同学在济南创办了《新亚日报》。报社社长杨沛如是国民党员,李竹如任副社长,负责实际发行工作。报纸创办之日,李竹如在《新亚日报》筹备处的大墙上,贴了四个大字“大众喉舌”。1935年美国和日本政府为第三国际问题向苏联提出抗议后,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对苏联的攻击,《新亚日报》刊载了《第三国际与苏联》一文。
  后来他放弃教书,专去办报。在杨沛如的排挤下,李竹如离开了报社,于1936年夏到了上海。
  抗战阵地《文化报》出版
  1936年,正当国民党反动集团加紧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时,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公开出版了一份四開铅印的《文化报》。报头由蔡元培先生题写,下面印着“中宣部登记证中字2872号 内政部登记证警字5706号”。先后参与这份报纸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总共五六个人,除一名做事务工作的青年学生外,都是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知识分子,李竹如任该报主编。
  报社设在上海萨坡赛路兴业里22号的一间旧式楼房底层的统厢房里。编辑、发行几个人吃饭、睡觉也都挤在这一间房内,生活的困难还好忍受,最艰难的是国民党特务与法租界当局互相勾结,实行白色恐怖。
  《文化报》不仅有一批热心的读者,而且团结了一批作者和朋友。当时在上海的艾思奇、周文、夏征农等都曾为《文化报》供稿。李竹如撰写的沈钧儒、范长江、金仲华、刘良模等进步人士的访问记,先后在报上发表。《文化报》还设专栏,介绍了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等几十位进步作家和学者。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加紧侵略,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压制人民的抗日活动,对报刊实行了种种严厉限制。《文化报》创刊后接连发表了《对于绥远抗战应有的认识》《为国牺牲》《抗战》《绥战的前途》等社论,公开提出“联合一切有抗战决心的人民,发动整个民族抗战的伟力”。
  《文化报》于1936年7月创办,至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12期(三日刊),每期四版,约两万字,一年共二百多万字。报社日常编辑只有两三个人,稿件一般都经编辑自己撰写或编写。李竹如在《文化报》上发表的文章共有二百多篇,平均每期两篇多。编辑们还要参加报纸的编辑、排版、校对和发行工作。每期报纸都要自己包封、打捆、送邮局,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
  1937年7月4日,《文化报》发表“本报为暑假暂时停刊彻底革新紧要启事”,准备进行短暂整顿后于8月复刊。不料,三日后发生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又进攻上海。李竹如与一部分朋友一起奔赴延安,行至山西后留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做宣传和民运工作。
  创办晋冀豫省委机关报《中国人报》
  1938年4月初至4月下旬,八路军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的九路围攻。为了加强对敌后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晋冀豫省委决定创办一份地方报纸。1938年5月1日,李竹如等创办了我党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报纸——晋冀豫省委机关报《中国人报》,李竹如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人报》的编排内容,包括新华社播发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以及国内特别是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形势;本地区的抗日斗争、群众武装和群众组织发动情况;省委(区委)的指示性文件等。在根据地内,各县都设有发行站,报纸出版后,及时由报社通讯班送到各县,逐级发往各地。其中,向游击区和敌占区发放的报纸,由党的秘密交通站转递。
  在战争环境下,报纸的纸张来源、印刷、发行都有许多困难。《中国人报》先是油印,又改石印,1938年11月1日起改为铅印。李竹如要求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把话说到人民大众心里去。李竹如除经常自己写稿外,还担负了全部审稿和部分改稿任务,每期稿件都经他审阅付印。
  1939年1月1日,《中国人报》与《新华日报》的一部分同志合并,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李竹如担任副总编辑。《新华日报》华北版是根据地内文化人比较集中的单位,特别是《中国人报》终刊后,绝大多数人员都调到了该报。
  不久,李竹如调到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任编辑部部长,组织出版了《辩证法唯物论》《论持久战浅说》等书籍。李竹如又与张磐石等创办了反映抗日根据地军民斗争生活的综合性刊物《抗战生活》。《抗战生活》创刊于1939年4月1日,是一本反映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综合性杂志,半月刊,由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众日报》创刊
  1939年5月,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在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各部队。李竹如被北方局选调去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民运部长。此前的1939年元旦,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大众日报》的诞生,开创了山东新闻史上的新纪元。
  1940年春,李竹如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并兼任《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1941年6月28日,为适应山东抗日斗争形势需要,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大众通讯社基础上组建成立新华社国内分社中的第一个省级分社——新华社山东分社,李竹如兼任分社社长。
  当时《大众日报》社员工多是年轻人,缺少办报工作经验,李竹如认真抓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和报纸的改进,写了许多有指导作用的文章。李竹如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他经常给大家作学习辅导。他领导下的《大众日报》社,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为党培养干部的学校。
  《大众日报》面向的是流动性极大的部队和广大农村,报纸的发行渠道不畅。敌后环境异常艰苦,发行不可能公开进行。1941年7月,山东分局指定“战工会”建立战时邮政机构。10月,根据李竹如的建议,山东分局、“战工会”、山东军区和《大众日报》社联合成立了山东战时邮政总局。1942年2月7日,山东战时邮政总局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成立。
  李竹如经常检查发行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他说,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因此发行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发行越快越好。
  山东战时邮政总局建立后,《大众日报》发行状况大大改观。原来一个月也送不出去的报纸,现在三天就能看上,并普及到农村,发行量也增加了一倍多。1942年10月1日起,《大众日报》改为二日刊,发行量也增加到每期8300份。由过去派订款收不上来,每月亏损,成本也保不住,到现在自愿预订按时缴款,并及时处理读者意见,以改进编辑工作。
  1942年10月,日军在山东实行大规模“扫荡”。11月2日,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中,李竹如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分课型教学的尝试克山农场场直小学校陈伟红,王旭所谓课型,就是课的类型。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某一学科所做出的类别划分。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哪些类型?各
目的探讨20a间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985,1995和2005年全国体质调研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数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and cultivat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 Chinese language t
本文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其成立的必要性,指出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如何有效地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呢?从这一问题出发
在2016年6月24日北京CIMES展会期间,由中国机床总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单位、汽车工艺师杂志社协办的“2016中国汽车先进技术与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本次会议
为了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我国从1999年4月开始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对于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有效处置从国有银行剥离出来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tai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eadach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the clinical
本文结合笔者在数控机床维修保养第一线工作的体会,提出数控机床深度维修的想法,结合事例进行分析。说明了深度维修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开放经济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货币替代的冲击,其中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最具代表性。在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的今天,我国同样存在着货
背诵古诗好处多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大量地背诵古诗是继承这笔财富的好办法。背诵得越多,获益就越大。大量地背诵古诗.可以使学生产生语感,从而揣摩出古诗中的一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