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麦芽糖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芽糖!麦芽糖!新鲜的麦芽糖卖喽……”有多久没有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了。
  小时候,爸妈因为工作忙,把我托给奶奶照料。那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生病咳嗽。每当这时,奶奶便会买麦芽糖给我吃。
  那糖啊,仅是卖相就讨人喜欢!琥珀般清澈透明,如蜂蜜般粘稠,隐隐泛着光泽,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仔细一闻,还透着一股淡淡的麦香。用筷子轻挑起一缕,感受它顺着筷子流下时的丝滑,再猛地一下送入口中,入口即化的美妙之感会让你起一身“鸡皮疙瘩”。静静地让糖在嘴里融化,顺着喉咙仿佛一路流进心中,软软的,滑滑的,嗓子似乎一下子便痊愈了。再仔细一回味,口腔里似乎仍充斥着一股子麦芽的清香,唇齿留香,韵味悠长。记忆中的麦芽糖,是美味甘甜的。
  奶奶说,麦芽糖原来是小年时才会吃到的食物。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都会祭灶王。随着炮声将灶王纸像焚化,便能送他上天。传说用糖黏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中的坏事。不仅如此,麦芽糖还能润肺止咳,滋养强壮,对于我这种脾胃不太好的人来说,是极佳的“药方子”。记忆中的麦芽糖,是有趣健康的。
  从那以后,我便爱上了麦芽糖,常常去街口的老婆婆那儿买糖。虽是流动摊贩,但每次见到她时,总是人满为患。大概是她每次为客人装罐时,都会满满的装好,再仔细密封,双手捧着递给客人,大家都很爱光顾她的“店”。她的手可巧了!那双干枯瘦弱,毫无美感的手,一碰见麦芽糖,似乎就附上了魔力。翻转,搅拌,手腕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是位亭亭少女,在花丛间漫步起舞,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直到现在,她娴熟的手法仍留在我脑海中。
  不过后来我却再未见到她,不知道她是富裕了回到家中安享晚年,还是年老了再干不动了,抑或是已不在人世……不知道她的后代们,是否有人继承她的技艺?
  麦芽糖,记忆中是淳朴厚重的,如今很少有机会再见到。有次去古镇,见到了麦芽糖。那糖与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它裹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一层白白的糖粉,里面是淡黄色的固体。一口咬下去,有些脆,可大量的糖精已掩盖了醇厚的麦芽香气。儿时品尝时那一涌而上的愉悦美妙之感也消失了。
  麦芽糖的逐渐改变、消失,并不只是童年回忆的消失,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失传。多想留住麦芽糖,留住儿时的记忆,留住那即将逝去的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鞭更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旅行。  一年一次的祭神,是农村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很多年没有回老家的我和爸爸,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准备东西,点心,水果,香火,一样不能少。爷爷跟在屁股后面,前后叮嘱着,生怕忘带了什么,惹得神仙们不高兴。早起,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这也是农村一种经久不衰的习惯,是所有以双手为生的人们坚持的信念,也是他们
期刊
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人们尽情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蓦然回首,仿佛回到千年之前,又仿佛穿越千年之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在眼中浮现。  往事像烟花放飞,驰骋于天地间,飞上云霄怒放,缔造出璀璨星河。刹那间,满天星辰都成为陪衬,还有什么比那灿烂的往事更引人注目的呢?然后,荣华散去,露出天空的本色,星辰又重新耀眼起来,往事
期刊
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南唐开国时,因其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登上相位。947年冯延巳为救冯延鲁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到了保大十年(952年),他再次荣登相位。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罢
期刊
洁 尘 作家。现居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供职于媒体和出版社。已出版有《华丽转身》《提笔就老》《生活就是秘密》《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酒红冰蓝》《中毒》《锦瑟无端》等随笔和小说三十余部作品。  2018年樱花季,我又去了镰仓。  那是3月29日的晚上。下午从成田机场出来,直接上车,从千叶出发,沿着东京湾往西南走。中间车子经过了东京的台场。  第一次去台场,是十年前。  2008
期刊
老实说,一开始叫我去支教时,我是拒绝的。前面几个组的叮嘱言犹在耳,这群六年级的学生是如何顽劣,如何难管,如何不争气。支教感受我也看了不少,大部分人感叹幻想的破灭,这群孩子与他们所想的山区学生相差甚远,说脏话贪小便宜样样占全,发食物时甚至会抢着最贵的。总之,种种言语彻底使我把支教视作洪水猛兽。  我是个悲观的人,大部分时候与其他人格格不入。我拒绝期待和偏爱,因为我畏惧它们落空后的打击。在别人对着舞台
期刊
文章從“纸质书”延伸到“阅读体验”“生活方式”,视野开阔。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究竟如何去面对“纸质书”,作者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论述。在论述中围绕“电子书与纸质书”展开辩证分析,结构上采用层进式,立意深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个时候所说的书,自然是纸质书。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书出现了。它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迅速地与纸质书平分天下,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有
期刊
在散乱堆着柴禾的墙角,布满尘灰的对窝显得毫不起眼,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独守乡野。此刻,她的心境或许正如寒风中冰冷的身体般充斥着落寞,却又留存着最后一丝希望与温度。近几年出生在城里的孩子们回到村庄,谁也不曾注意到她,只偶尔觉得这块石头的造型有些奇特,轉念便不再有任何兴趣,可对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我而言,看上去饱经沧桑的对窝却让我魂牵梦绕、心心念念,那些欢快的记忆总在卸下面具后的都市夜里如花绽放。
期刊
巴里·洛佩兹 (BarryLopez 194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然散文作家,其《北极梦》1986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著有6部散文作品。除《北极梦》之外,他的另一部散文《狼与人的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和美国自然散文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其他4部散文作品是:《穿越开阔地》《重新发现北美》《生活往事》《辩解文》。他还著有10部虚构作品,其
期刊
读了朱介凡先生的“晒暖”,说到北方话的“晒老爷儿”“挤老米”,又使我回了一次冬日北方的童年。  冬天在北方,并不一定是冷得让人就想在屋里烤火炉。天晴,早上的太阳光晒到墙边,再普照大地,不由得就想离开火炉,还是去接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温暖吧!  通常是墙角边摆着几个小板凳,坐着弟弟妹妹們,穿着外罩蓝布大褂的棉袍,打着皮包头的毛窝,宋妈在哄他们玩儿。她手里不闲着,不是搓麻绳纳鞋底(想起她那针锥子要扎进鞋底
期刊
何 杰  南开大学汉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两年,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曾应邀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一篇论文入选。出席第6届、9届、11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9年论文入选美国布莱恩大学北美语言学会议。2012年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赴美交流学术。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