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方法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大纲,“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应运而生。在高中阶段,我们组织“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研究型课程。它不同于学科课程,它定位在拓展型课程层次之上,注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它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没有固定的阅读教材,没有固定的研究课题,鼓励讨论切磋,鼓励创造“一家之言”。
  研究性阅读,也是一种方法。长期以来,高中学生的阅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而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重视文章结构知识,淡化阅读信息筛选和处理,有悖于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研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基本生存能力,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关系重大。
  当前,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有力的指导,放任自流的现象比较严重,倘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定能使课外阅读无序、低效的局面大为改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应努力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会,学会对大量阅读材料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阅读大致经历定题——筛选——研究——总结这一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经典与时尚并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选择书目时,既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品位,又要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因此,应做到经典与时尚并重,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今天,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搅乱了人们的阅读心境,浮躁的社会氛围使得学生阅读“跟着感觉走”,有人甚至声称“不读名著”。没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文明的短暂和浅薄,拥有明珠却远离名著的青少年更是可悲的,它意味着自动远离高尚和不朽。因此教师应力荐一些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通过介绍梗概,朗读精彩片段,印发赏析材料,播放有关影视片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探究欲望。推崇经典,并不意谓着排斥时尚。当前处在信息文字居量化的时代,书籍报刊层出不穷。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华的《活着》到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的《零下一度》再到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时尚杂志无不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对《文化苦旅》、《活着》这样的上乘之作自不必说,对《零下一度》、《第一次亲密接触》此类作品也不能一味棒喝,可以让学生通过“我看韩寒现象”、“网络文学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这样的课题进行探究讨论,分析其优劣,把握作品的阅读价值。
  2选题定向与自主并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选题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突出开放性。选题是研究性阅读的开始,也是研究性阅读成功的关键一环,选题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承袭学习,不因循课本的知识框架,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条件,选择研究的课题,注意培养捕捉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选题由易到难,与课内语文学习相结合。学生已有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积累,特别是课内课文知识的积累,研究性阅读应从课内到课外再课内外结合,从单元内到全册,再跨课本综合阅读选择研究问题,然后延伸到课外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哲学理论读物等。比如,高中学了鲁迅的好几篇小说,有的学生就选了“鲁迅小说研究”这样的课题,课内外结合,较容易把握。进行研究性阅读,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可采取教师定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初始阶段,可由教师定题,并向学生说明产生这一课题的过程,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如研读文学作品,应扣住文学形象、文学语言、艺术技巧老确定。教师定题不可定得太窄,应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发挥个性的余地。如对于“古典四大名著人物谈”这一课题,学生评“把忧郁扎成鲜花的林黛玉”,谈“一位被罢免的大将——张辽”,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无所不评,兴趣盎然。学生自主探索、独立研究是研究性阅读的灵魂所在。
  因此,当学生适应研究性阅读之后应让学生支柱拟定研究方向。学生拟定的研究课题往往会高低不一,如研究《红楼梦》,学生会拟定以下一些题目,如“《红楼梦》选美”、“《红楼梦》中的腐败”、“《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等。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课题价值评判,去粗取精。这一“先放后收”的指导过程极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价值关。当学生具备精选研究课题的能力后就应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研究性阅读进行到这一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选择方向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再人云亦云。
  3过程与结果兼顾,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评价阅读质量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在评价过程中,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研究的过程,不要太过计较学习的结果;应侧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不要太过于强调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单一教师的评价为标准。评价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设计方案、演讲、辩论、撰写研究报告等形式,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研究性阅读中获得收益。比如,可举行辩论会,让口才好的学生阐述网络文学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便能起到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研究能力,激励后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阅读指导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我认为,在高中学生中组织研究性阅读活动,打破固定教材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开拓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进而重新设想阅读教学的境界,实在是一种好方法。研究性阅读也增强了高中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新课标初中阅读教学已经走过了六年多的历程,在这当中,阅读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不少新气象,但毋庸讳言,由于对新课标理解上的偏差,也由于课标本身还存在问题,阅读教学中出现了种种不良倾向,如导语单纯追求花样;只做教学的组织者;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讲多了就一票否决;无原则的一味肯定学生的见解;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只让学生发问,否定教师提问;拓展阅读贪多、远离文本等等,反思新课标教学中出现的诸种不足,笔者
期刊
由于传统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学校的多数课堂教学都基于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太少,与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冲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
期刊
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作者重新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否定自我的过程,所以,能不断坚持重复这一过程的人都是“作文英雄”。  1重新认识作文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诸如此类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我们在作文课上向学生反复说了无数次。一篇作文上交后,有的老师沉不住气,还会在学生的作文簿上朱笔一挥,大改特改一番。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弟子们在写成了文章后有多少能做到主动修
期刊
东汉哲学家、教育家王充提倡质疑问难的精神。他说:“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正定是非也。”就是说做学问的方法,最为难得的是能够向老师提出不同的看法,经过讨论争辩来核定道理,从而明辨是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对课
期刊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它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
期刊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地方都在实施启发性教育。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启发性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准备。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1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
期刊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并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数学题型,课本还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合作与思考中获得新知识,教科书还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