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开展了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遴选工作。固原市是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之一,成为宁夏唯一入选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下雨时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城市“海绵体”
“固原能争取到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不是被照顾得到的,而是经过实实在在的竞争得来的。”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霍进财说。2016年4月,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北京召开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会议,固原市经过现场陈述、现场答辩、专家评分等环节,最终从全国17个参加答辩的城市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分两期进行,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第一期为试点期,2018年底前建成,试点区域包括老城区、西南新区和西港片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50%。第二期为拓展期,2020年底前建成,建设范围扩展至整个建成区。试点期内集中建设221个海绵型建筑小区、49个海绵型公园绿地广场、151条海绵型道路,对28.4公里清水河进行高标准综合治理,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资源化利用工程,建成海绵城市监测平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逐步解决城市水资源再利用、黑臭水体和内涝点治理、城市生态等问题,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与传统城市建设不同,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新技术、新标准,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让城市具有“海绵体”特性,能够自然吸水、释水,从而解决雨涝、干旱等问题。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实早在2014年,固原市就在2平方公里的古雁西路片区进行过海绵城市建设尝试。在街道、公园设计建设时,采用雨水储存单元,铺设道路时采用透水材料,确保下雨后雨水能很快渗透进入地下,减少街道积水,减轻管道排水压力;在停车场建设时,采取与周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设计,建成生态停车场,绿地建设采用下沉式模式,保证雨水可储存、能渗透,确保雨天能吸水,没有雨水时可释水的效果。
为了建设海绵城市,固原市还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等规章与政策制度,聘请国内权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颁布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等标准规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PPP模式助力城市建设
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采用PPP模式,这既是固原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最成功案例,也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第一个成功确定PPP合作社会资本的项目。所谓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
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从2016年至2018年,按照每年4亿元的标准,固原市将获得国家12亿元的财政补助支持。
2016年9月,固原市通过竞争性磋商完成了社会资本政府采购,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中标社会资本,与固原市政府出资代表固原市九龙城市建设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SPV项目公司——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全面承担固原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2017年所有海绵城市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完成总计划任务的70%左右,投资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目前,所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基本敲定,其中80多个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52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完成投资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住建部“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要求,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在PPP模式上注重整体打包,即把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水生态修复等多种类型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包,由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合约期为25年(含2.5年建设期),这样做既可有效增强PPP项目的吸引力和卖点,又可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因庞杂琐碎、施工难度大、标准不统一等引起的碎片化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系统性和合理性。此外,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政府只负责监督考核,不仅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城市双修”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只就‘海绵’而‘海绵’,还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样做既避免了大修大建,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海绵办副主任霍进财告诉记者。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展开。据统计,固原市区内老城区面积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面积的65.2%,老城区各种设施大都老化了,建设成本较高,但作为居民最集中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将惠及数万城市居民,建成后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
按照规划,共改造老旧小区113个,全面改造小区内部设施、道路、建筑节能,并对45个具有海绵化改造条件的小区增加海绵化改造内容。在西南新区玫瑰苑小区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队将合理利用小区地势、地貌建成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通过溢流排放设施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有效改善小区内雨天积水情况,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进行回用。
此外,城市修补还包括对原有道路、沿街外立面、公园等的改造,也就是说,缺什么补什么。对新区7条道路、西南新区18条道路、老区6条道路及10个片区内次干道路人行道、街头绿化带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面积共102万平方米;对南城路、中山街、文化街和政府街4条道路进行外立面改造,以达到整齐划一、特点突出、档次提升的目的;对九龙公园、龙盘公园、洛水公园、丝路公园等15处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其中古城墙遗址公园将以固原历史军事重镇为蓝图基底,修建城墙、大营校场、粮仓军械库等仿古建筑,与已经修复的明清风格古城墙相配合。
清水河综合整治是固原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修复城市生态的重要抓手。工程包括河道清淤、两岸海绵化改造及景观工程、截污工程、水质净化、湖体工程、液压升降坝工程、调水工程以及义务商贸城拆除、弃渣场工程。工程建设完成后,固原市区将彻底告别黑臭水体,清水河从上游到下游分为城市风尚生活区和郊野湿地公园区,届时将向市民和游客展现河道景观新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固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涵养地下水,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微气候,对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人居用水安全有着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支点。G
责任编辑:沈 阳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下雨时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城市“海绵体”
“固原能争取到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不是被照顾得到的,而是经过实实在在的竞争得来的。”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霍进财说。2016年4月,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北京召开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会议,固原市经过现场陈述、现场答辩、专家评分等环节,最终从全国17个参加答辩的城市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分两期进行,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第一期为试点期,2018年底前建成,试点区域包括老城区、西南新区和西港片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50%。第二期为拓展期,2020年底前建成,建设范围扩展至整个建成区。试点期内集中建设221个海绵型建筑小区、49个海绵型公园绿地广场、151条海绵型道路,对28.4公里清水河进行高标准综合治理,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资源化利用工程,建成海绵城市监测平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逐步解决城市水资源再利用、黑臭水体和内涝点治理、城市生态等问题,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与传统城市建设不同,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新技术、新标准,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让城市具有“海绵体”特性,能够自然吸水、释水,从而解决雨涝、干旱等问题。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实早在2014年,固原市就在2平方公里的古雁西路片区进行过海绵城市建设尝试。在街道、公园设计建设时,采用雨水储存单元,铺设道路时采用透水材料,确保下雨后雨水能很快渗透进入地下,减少街道积水,减轻管道排水压力;在停车场建设时,采取与周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设计,建成生态停车场,绿地建设采用下沉式模式,保证雨水可储存、能渗透,确保雨天能吸水,没有雨水时可释水的效果。
为了建设海绵城市,固原市还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等规章与政策制度,聘请国内权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颁布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等标准规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PPP模式助力城市建设
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采用PPP模式,这既是固原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最成功案例,也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第一个成功确定PPP合作社会资本的项目。所谓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
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从2016年至2018年,按照每年4亿元的标准,固原市将获得国家12亿元的财政补助支持。
2016年9月,固原市通过竞争性磋商完成了社会资本政府采购,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中标社会资本,与固原市政府出资代表固原市九龙城市建设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SPV项目公司——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全面承担固原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2017年所有海绵城市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完成总计划任务的70%左右,投资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目前,所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基本敲定,其中80多个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52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完成投资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住建部“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要求,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在PPP模式上注重整体打包,即把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水生态修复等多种类型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包,由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合约期为25年(含2.5年建设期),这样做既可有效增强PPP项目的吸引力和卖点,又可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因庞杂琐碎、施工难度大、标准不统一等引起的碎片化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系统性和合理性。此外,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政府只负责监督考核,不仅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城市双修”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只就‘海绵’而‘海绵’,还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样做既避免了大修大建,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海绵办副主任霍进财告诉记者。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展开。据统计,固原市区内老城区面积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面积的65.2%,老城区各种设施大都老化了,建设成本较高,但作为居民最集中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将惠及数万城市居民,建成后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
按照规划,共改造老旧小区113个,全面改造小区内部设施、道路、建筑节能,并对45个具有海绵化改造条件的小区增加海绵化改造内容。在西南新区玫瑰苑小区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队将合理利用小区地势、地貌建成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通过溢流排放设施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有效改善小区内雨天积水情况,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进行回用。
此外,城市修补还包括对原有道路、沿街外立面、公园等的改造,也就是说,缺什么补什么。对新区7条道路、西南新区18条道路、老区6条道路及10个片区内次干道路人行道、街头绿化带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面积共102万平方米;对南城路、中山街、文化街和政府街4条道路进行外立面改造,以达到整齐划一、特点突出、档次提升的目的;对九龙公园、龙盘公园、洛水公园、丝路公园等15处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其中古城墙遗址公园将以固原历史军事重镇为蓝图基底,修建城墙、大营校场、粮仓军械库等仿古建筑,与已经修复的明清风格古城墙相配合。
清水河综合整治是固原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修复城市生态的重要抓手。工程包括河道清淤、两岸海绵化改造及景观工程、截污工程、水质净化、湖体工程、液压升降坝工程、调水工程以及义务商贸城拆除、弃渣场工程。工程建设完成后,固原市区将彻底告别黑臭水体,清水河从上游到下游分为城市风尚生活区和郊野湿地公园区,届时将向市民和游客展现河道景观新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固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涵养地下水,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微气候,对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人居用水安全有着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支点。G
责任编辑:沈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