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文艺晚会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4日至5日,杭州G20峰会顺利召开。中国作为东道主在杭州西湖为参加峰会的各国嘉宾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其中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成为此次峰会最重要的欢迎活动,于2016年9月4日8点45分, 在西湖景区顺利举行,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女士携手出席杭州G20峰会的各国元首及政要观看了这场盛会,中央一台、中央三台、中央四台、中央十三台频道进行全球同步直播。文艺晚会历时5个多月的筹备,主题为“最忆是杭州”,演奏时长45分钟,共9首曲目,是一场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运用艺术的形式体现此次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结合中西文化元素在江南水乡展现最具魅力的、独特的中国国家形象。
  杭州G20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多边经济会议,也是中国首次以创始国和核心成员国身份参与全球治理机制。杭州G20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要议题有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中国举办此次峰会不仅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给各国、将中国发展经验进行分享,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进行良性互动,实现共赢,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深化经济改革提供重要契机。
  一、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无不表现出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多元和谐以及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前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二十一世纪以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世博会、2014年阅兵、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事件成为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国家形象。学者张巍华认为冷战后中国是的和平、发展、合作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万晓红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国是开放、包容、热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王韶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研究认为中国是自信、开放、信守承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合作、开放的国家形象。新时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传播渠道,力塑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创新发展、多元和谐、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国家形象表达分析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国家对他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所产生的结果,由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构成。一方面,国家形象指的是一些客观要素,即政治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等;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国家的印象,即为公众自身感受以及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映像。文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就是通过极具中国元素及中国韵味的“桥、水、影、月”等中华意象,结合交响乐、舞蹈、合唱、武术、越剧等演出形式,运用钢琴、小提琴、古琴、中国鼓、大提琴等演出乐器表达中西文化,展现了“合作共赢、开放宽容、创新发展、圆满美好、多元和谐”的国家形象。
  (一)“桥”意象,构塑与传播“合作共赢”的中国国家形象
  冷战结束后,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妥善处理周边邻国的划界问题,以积极合作的方式促进了解决朝鲜核危机和反恐等问题上,都彰显中国尽力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中,担当责任,表达友好,积极充当友好的桥梁使者,塑造在国际关系中承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大国,期待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


  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中共运用了3处“桥”元素,第一是杭州G20峰会logo中的桥元素,在曲目《天鹅湖》中,由10根光纤和水的倒影共同形成的杭州G20峰会logo;第二是实景桥,在曲目《天鹅湖》中,加入实景桥的元素;第三是“彩虹桥”,在《我和我的祖国》节目中,加入彩虹桥的元素,更显生动和活力。


  “桥”象征着友好沟通,袁由敏在解释杭州G20峰会logo理念时说到:“这座桥是连接双方并建立對话机制的象征。这也意味着20国集团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桥梁、国际合作的桥梁以及未来互利的桥梁。”作为一个渠道,这座桥梁是连接双边甚至多边的象征,并构建了一个对话机制。 在演出中,由10根光纤组成的桥梁通过水的反射形成了完整的G20标志,代表了参加会议的20个国家,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桥”这一文化元素在晚会中非常突出地体现晚会的主题,传播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凸显“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
  (二)“水”意象,构塑与传播“开放包容”的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是开放包容的,“水”这一文化要素最能体现出开放包容的中国意象。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中运用了多处水元素,“水”是贯穿整场晚会的主线,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最为具体的元素。
  首先,舞台为水,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的表演舞台为水下三厘米,整场晚会在水上完成;其次,倒影为水,“水”本身作为表演的一部分,水因为其折射作用形成倒影,构造出一个完全对称的景象,对所有舞台效果起到烘托的作用。在《美丽的爱情传说》节目中,折扇的出现将全场的氛围推至高潮,远处皓月当空,近处折扇和水的倒影完美结合仿若圆月。文艺晚会最后,杭州G20峰会logo缓缓升起,桥借助水的倒影形成完整画面,众嘉宾纷纷起立,整场节目完美落幕;最后,曲目为水,在第三首曲目《高山流水》中,将水元素融合在表演曲目中,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曲目特意采用中西结合的表演方式,大提琴的浑厚丰满和古琴的静谧悠远完美融合,加之童声朗诵的《诗经》、太极圆融贯通的步伐,琴瑟歌咏,互敬互融,水乳相溶。至此,晚会期待表达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世界大同的梦想和期待世界和平的主题跃然呈现,“开放包容”的中国于无形中通过水的形象有形表达,传播新时期中国美好的国家形象。   (三)“影”意象,构塑与传播“创新发展”的中国国家形象
  杭州 G20峰会文艺晚会上,我国全息摄影技术首次室外水上展出。节目《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都运用了全息摄影技术,在晚会中占比高达33%。其中《天鹅湖》的难度最大,舞蹈演员在水上起舞,一位“小天鹅”旋转后,分身出2个、4 个、8 个小天鹅,如影随形,这些“影”的变化,整齐而震撼。灯光制造出的月亮的“影”,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用灯光制造出明月,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人民对生活美好团圆的期许。运用3D投影技术制造出的扇子的“影”, 从孔雀到青花瓷、从风景到人物,这些“影”的意象随着音乐的节奏,立体旋转的扇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现代技术的运用体现了创新的中国、科技的中国;全息摄影、3D投影技术用新形式再现经典曲目,更展现了中国科技进步,表明中国正在向科技强国逐步迈进,贴合G20杭州峰会“创新”的主题。这些高科技的“影”的意象,于潜移默化中表达了“创新发展”的中国形象。
  (四)“月”意象,构塑与传播“圆满美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圆满美好”是中国人民的期盼和向往是中国政府的追求和目标,象征着中国的国家形象。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的主题“最忆是杭州”,出自中国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引用这句词作为此次晚会的名字,希望所有与会的嘉宾都能对中国、对杭州、对G20杭州峰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月”这一元素最能代表“圆满美好”的形象,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共有 2处运用“月”这一文化元素,文艺晚会演出时间接近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月”是一种乡情的寄托,团圆的期盼,寓意着美好、圆满,中国同其他国家万里相会,中国希望G20杭州峰会圆满美好。
  第一处运用月满春江,第一首曲目《春江花月夜》,中国十大名曲之一,更被誉为“名曲中的名曲,经典中的经典”。全曲和西湖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回韵悠长,同时表现出了诗词中“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月”是本词的灵魂同时也是此次节目的第一幕景象,将诗词本身内在强烈、炽热的感情表现的自然而平和。表现出与会各国相聚杭州,是万里相聚的开端。表达出中国是热情好客的国家,欢迎各国来中国讨论交流。
  第二处運用曲目《月光》,月亮不仅作为中国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国外名人也多有借月抒发情感。第七首曲目《月光》是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克劳德?德彪西的作品之一,在西湖夜景的衬托下,一辆白色的钢琴漂浮于湖水上,远处是10根光纤组成的杭州G20峰会logo桥,远近结合,虚实相应。
  (五)“合”意象,构塑与传播“多元和谐”的中国国家形象
  1. 器乐与曲目之合——多元合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和谐。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乐曲共9首,其中5首中国曲目,2首国外曲目,2首中外合作曲目。演奏中有众多乐器,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古琴、笛子、中国鼓,西方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曲目不同,演奏乐器各异,但这些曲目都共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祖国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多元和谐”的国家形象。
  2. 服饰与色彩之合——和谐美好
  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中,对主创人员的服饰都进行了色彩和元素的设计,将表演与自然完美融合,同时又恰如其分展现了传统文化。此次晚会多采用中国传统服饰,女士多为改良后的旗袍,男士多为绣花长装或中式礼服。
  在色彩方面,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采用“素白色”为主色调,辅之“绿色”“蓝粉色”。素白色一方面不会过分突出,喧宾夺主,对音乐起到烘托作用,另一方面更容易凸显诗情画意;绿色则凸显此次主题,江南之美、自然之美、活力之美;蓝粉色表达对爱情向往、美好生活期盼之意。在元素方面,竹叶、素白桂花、珍珠等元素运用巧妙,例如《高山流水》中主创人员古琴演奏者身着银白色唐装绣以竹叶,体现君子气节,大提琴演奏家身着深紫色长礼服绣以梨花,体现唯美纯净,抒发了相遇相知的情感和友好合作的期盼。
  三、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国家形象传播的实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传播内容更加广泛,传播受众更为普及,传播效果更为明显。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容易受到受众的关注和讨论,媒体对该事件的解读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国内外主流媒体主要从正面角度对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进行了报道。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引起公众对其表演形式、中国元素运用、技术手段的强烈兴趣和广泛关注,提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平台,传递杭州G20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和世界大同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认知。
  (一)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传播渠道广
  2016年9月6日晚8点45分, 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众多政要观看表演,同时在中央一台、中央三台、中央四台、中央十三台频道进行同步直播,晚会收视率为8.26%,份额26.49%,大约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境内外记者进行报道,全球主流媒体对该事件从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篇幅的解读, 主要从文艺晚会的音频设计、服装设计、中国韵味、灯光设计、表演团队、导演团队等角度进行报道。
  各类媒体对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有深度持续的报道,事件发生之前,会采用“揭秘”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结合事件进行报道,引发公众兴趣和讨论;事件进行时,采用直播方式,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公众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该事件发生;事件结束后,各媒体结合公众兴趣和自身媒体属性,对该事件进行解读和再次表述。
  据鹰击数据显示,2016年8月31日至2016年9月6日,媒体关于“杭州G20峰会”的新闻报道约15.86万篇,报道的主要网站为:中国日报网、新华网、杭州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其中报道G20会议具体内容及成果的新闻占30%,报道习近平G20相关讲话的新闻占28%,报道G20文艺演出的新闻占16%,报道各国领导人之间会晤的新闻占10%,报道国外媒体和专家评价G20杭州峰会的新闻占8%,其他新闻占8%。 媒体有关G20文艺演出的报道数量约为2.53万篇,媒体关注度高,实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且权威性大。   (二)引发公众广泛讨论,传播范围大
  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运用先进的视觉技术、音频技术、灯光技术和最优秀的导演、演艺人员,营造最完美的舞台效果。数量庞大的公众是该事件最终的受众,同时也是该事件的传播者,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大众传播中,易形成病毒式传播。公众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接受媒体传达的观点和信息,主动参与到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事件的讨论中,从而丰富对该事件的认知。


  据鹰击数据显示,2016年8月31日至2016年9月6日,网民关于“杭州G20峰会”的言论约181.36万条。其中传播杭州G20峰会盛况的言论30%,评论G20文艺汇演的言论23%,传播习近平G20讲话的言论21%,关注美国总统机场事件的言论13%,关于各国来使在华细节的言论9%,其他言论4%。 公众表现出高度的关注,百度指数中公众对“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的搜索达到每日15万次。公众对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关注度高,自发主动对文艺晚会讨论,既是传播的主体又是传播受众。
  (三)公众正面评价为主,传播效果强
  2016年9月4日21点31分人民日报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名为“正在直播:G20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的话题对此次晚会进行了报道,随后钱江晚报、新快报、新财富杂志、军报记者、中国青年网、羊城晚报、长江日报、中金在线、新浪短信微博等媒体进行转发,截止至2016年9月5日16点34分,总转发量达到24607次,点赞量达101771次 ,公众对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度、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接触这条微博的网民对“人民日报”这条微博普遍持赞赏态度,公众主要评论为爱心、大拇指、爱你和歡呼等表情。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度、德国等外媒盛赞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演绎“天堂佳音” 。
  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是一场优质典范的晚会。在“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文化传播要求之下,通过山水实景演出的方式,将中外经典名曲进行重新编排,以新形式再现,用视觉叙事的方盒和以独特的欣赏视角向中外展示了富有江南韵味、中国元素的视听盛宴,为2016年G20峰会添光加彩。
  这也是一次正面的中国文化形象传播事件,它向世界展示了共享、大同的伟大愿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江南文化、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以及一个合作共赢、包容共享、科技创新、圆满美好、多元和谐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麦池,梁同福,陈振勇: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战略纵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6):93-98.
  [2] 颜铮:浅谈如何做好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策划——以《2015“我们的中国梦”走进辽宁歌曲展演活动专题晚会》为例[J].视听,2017(2):67-68.
  [3] 赵维达:《G20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声音制作回顾及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18(7):38-41.
  [4] 王紫萱:浅析如何做好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策划与设计——以《2016辽视春晚》为例[J].视听,2017(2):66-67.
  [5] 董入雷:服装符号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外交学院,2017.
  (作者单位:陈小桃,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唐宇,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2004 年,年轻员工楼文轩刚进华煜建设集团,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年企业接到了一个工程造价 3000 万元的道路工程项目,很多同事都非常高兴。那一年,企业成立刚 6 年,产值不过亿元;如今,企业接到工程造价 3 亿元的项目也很平常,去年企业完成产值 38 亿元,纳税突破亿元大关。  从 3000 万元的欣喜到 3 亿元的平常心,正是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 年做大做强的缩影。如今,“华煜建设”在
期刊
任伟,斋号知竹堂,1960年生于四川乐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艺术交流中心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任伟是熊猫主题国画的践行者和佼佼者,被誉为大熊猫文化传播使者。他独创水墨丝毛技法,作品面貌新颖,艺术风格独特。作品《祥和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大量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
期刊
2019年11月8日下午,在会长宋家聪的带领下,副会长韩景国、张自华、秦荣亮、张宏斌等一行赴桐乡市公共关系协会学习考察,受到了桐乡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国跃、桐乡市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黄真华等的热情接待。  宋會长一行在黄真华副秘书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该协会所在地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协会的办公环境。  参观后双方举行了座谈,就协会之间进一步沟通交流、发展合作、2020年工作
期刊
传统媒体时代,公关主体开展公关的主渠道是大众媒体,因此,信息资源和话语权基本集中在媒体手中,媒体可以通过对公众进行自上而下、中心辐射式传播帮助公关主体控制舆论或进行议程设置。但是,此种方式由于缺乏互动和反馈渠道,不能了解受众态度意见,很难统计其公关效果。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社交媒体时代的自媒体公关,将点对面传播与点对点传播结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结合,公众作为接收者,可及时接收最新的公关信息,
期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核准 2017 年度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中,华煜建设集团榜上有名,成功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资质是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通行证”和“敲门砖”,是衡量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其中,特级资质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最高资质。根据国家住建部规定,晋升特级资质后,可承担本类别各等级工程施工总承包、设计及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这一殊荣
期刊
“国家政策支持,社会民众鼓励,让文化创意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文创呈现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势头。但总体上,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相比差距很大。”  ——单霁翔
期刊
艺术简介  任伟,斋号知竹堂,1960年生于四川乐至。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对国宝大熊猫进行专题绘画研究与创作,其作品面貌新颖,风格独特,在国画界独树一帜。  《国宝大熊猫》系列作品被制作成金银条套装热销收藏品。《国宝熊猫纪念金银钞》由我国第二、三、四套人民币设计者周令钊先生与
期刊
4月2日,为了解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切实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全力打造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免费为全国公关组织会员单位服务,汇集全国企业供求信息、招商信息、展会信息、合作信息,《公关世界》每期杂志留出专门版面发布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公关世界》官方网站同步发布,致力于构建公益企业供求信息平台,打造“杂志-自媒体-网站”企业供求世界!  有需要的
期刊
“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它是万物共生、和谐同一的理想图景,中国画不论山水、花鸟、人物莫不以此为命题,给出艺术的诠释和解答。  近年来,任伟以大熊猫为题,创作了大量作品,不独表现了作为动物大熊猫的憨态可掬,也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之美与万物和谐的美好图景。  大熊猫作为自然文化符号,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喻示着人类重返家园的成功与步履的艰辛,大熊猫的生命延续和生态复苏,表明了人
期刊
龙瑞先生评价钱广信的山水画“有仙气” ,我们须从这“仙气”上领略钱广信绘画艺术的第一绺灵光。  神仙谁人可曾见?所谓仙气无非是超凡脱俗之气、无非是淡泊空灵之气、无非是自在清闲之气……无非唐代杨炯所说的“不偶流俗,坐忘人事”的一种超然的境界。  当我们的时代充斥着喧嚣、浮燥、物欲,从机器时代到电子时代,钢筯水泥阻隔了我们的目光,汽车喇叭的尖叫代替了清脆的鸟鸣,排污管道代替了潺潺清溪,沙尘暴驱走了朵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