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基于以上因素,根据《合肥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区建设申报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强化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意义
1.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等。
依据“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原则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会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实践意义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三、实施原则
1.要坚持《纲要》中确立的几项原则,即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2.面要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2)全体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使全体学生受益,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依据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呈一定的发展性。
四、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制定实施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名师。
(3)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的创建目标。
五、主要内容
低年级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六、实施途径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实行综合评价;依据肥西县教育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评选规定》对教师实行考核;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组织好各种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具体途径:
具体安排如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的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1)将《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写字》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表。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课,下午15分钟写字课。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大课间的活动中。
(2)开发校本课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发2—3种校本教材。
(3)学科渗透:根据肥西县教育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学科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4)培训教师:学校充分发掘在诵读和书法方面有特长老师的优势,利用他们的特长指导、培训、带动教师群体;校本培训时,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面对面指导;在教师中开展“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朗诵比赛。通过多种培训和活动的开展,我校涌现出多名诵读经典、书法、绘画的辅导老师。
以上仅是基于我校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的一些构想,有待在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重要的在于行动,在于实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强化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意义
1.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等。
依据“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原则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会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实践意义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三、实施原则
1.要坚持《纲要》中确立的几项原则,即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2.面要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2)全体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使全体学生受益,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依据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呈一定的发展性。
四、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制定实施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名师。
(3)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的创建目标。
五、主要内容
低年级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六、实施途径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实行综合评价;依据肥西县教育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评选规定》对教师实行考核;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组织好各种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具体途径:
具体安排如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的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1)将《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写字》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表。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课,下午15分钟写字课。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大课间的活动中。
(2)开发校本课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发2—3种校本教材。
(3)学科渗透:根据肥西县教育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学科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4)培训教师:学校充分发掘在诵读和书法方面有特长老师的优势,利用他们的特长指导、培训、带动教师群体;校本培训时,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面对面指导;在教师中开展“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朗诵比赛。通过多种培训和活动的开展,我校涌现出多名诵读经典、书法、绘画的辅导老师。
以上仅是基于我校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的一些构想,有待在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重要的在于行动,在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