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以及农民收入问题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尽管农村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某些重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影响农民增收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优先发展,并没有带来城市化以及农村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所以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前途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城乡差别;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颇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现代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中国经济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
1、发展农村经济总体上的三条出路
1.1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这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使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更多地向农业回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渠道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这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渠道。目前,我过农村人口众多,针对人口多土地少的特点,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适当控制节劳型产业、行业,大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1.3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强信贷支农,强化科技支农,对于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的货币补贴,以弥补其他措施的不足。
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1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加大对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国家生产标准,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2.2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在税收、投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3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5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为2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进口额为28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但仍保持逆差,农产品出口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优势弄查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貌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
2.4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开发式扶贫是对过去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的改革与调整,是中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做好移民工作。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执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使贫困户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N]《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7-3 40-45.
2 夏敬源.加强农技推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利技术支撑[J]中国农技推广2006,4-6(2).
3 陈劲松.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06总第254期4-10(3).
4 李季、王辉.持续高校农业发展对策[J]持续高校农业理论与实践.2000,2-4(4).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城乡差别;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颇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现代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中国经济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
1、发展农村经济总体上的三条出路
1.1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这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使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更多地向农业回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渠道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这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渠道。目前,我过农村人口众多,针对人口多土地少的特点,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适当控制节劳型产业、行业,大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1.3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强信贷支农,强化科技支农,对于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的货币补贴,以弥补其他措施的不足。
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1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加大对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国家生产标准,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2.2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在税收、投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3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5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为2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进口额为28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但仍保持逆差,农产品出口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优势弄查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貌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
2.4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开发式扶贫是对过去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的改革与调整,是中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做好移民工作。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执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使贫困户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N]《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7-3 40-45.
2 夏敬源.加强农技推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利技术支撑[J]中国农技推广2006,4-6(2).
3 陈劲松.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06总第254期4-10(3).
4 李季、王辉.持续高校农业发展对策[J]持续高校农业理论与实践.20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