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美术教育已经十六个春秋,脑海里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上好美术课?在上好美术课的同时,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呢?在这里,谈一谈,我从教多年的小体会。
关键词:学生;绘画;能力
(一)首先,美术教师要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
思考一:
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迷彩服》这一课里,教具收集大量图片,制作几件动物的迷彩服。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播放了一段Flash音乐欣赏,在学生自主表现的时我准备了典雅和温柔的歌,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
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
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思考四:
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儿童幼小的心灵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极感兴趣,最受模仿,常常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孩子们塑造出的抽象粗犷、带有稚气的画面,所产生的运动感觉和劳作成果,使他们精神感到愉快,心里得到满足。绘画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作,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儿童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才能表现出来。
思考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前提。
一切艺术创造都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前提,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收集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会了观察,在绘画时恰当地去取舍,就会得心应手。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限于作画之前,教師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观察,如野外活动等时间,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大好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训练中感悟观察时要全神贯注的看、分析、感受、想象的道理。
思考六:
激活学生思维是立意、构图的重点。
初学绘画创作时,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怎样画,总是顾虑难以确定主题。其原因:一是素材少;二是表现能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写生练习。写生既能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并用能力,也能为立意、构图创作时收集素材。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启发学生,使其思路开阔,主题一旦确定,应根据学生的构思,鼓励大胆作画,让其绘画激情冲淡怕画不好的顾虑,尽情地把内心情感渲泻出来。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绘画;能力
(一)首先,美术教师要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
思考一:
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迷彩服》这一课里,教具收集大量图片,制作几件动物的迷彩服。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播放了一段Flash音乐欣赏,在学生自主表现的时我准备了典雅和温柔的歌,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
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
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思考四:
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关键。儿童幼小的心灵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极感兴趣,最受模仿,常常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孩子们塑造出的抽象粗犷、带有稚气的画面,所产生的运动感觉和劳作成果,使他们精神感到愉快,心里得到满足。绘画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作,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儿童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才能表现出来。
思考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前提。
一切艺术创造都源于生活。这就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前提,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收集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会了观察,在绘画时恰当地去取舍,就会得心应手。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限于作画之前,教師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观察,如野外活动等时间,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大好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训练中感悟观察时要全神贯注的看、分析、感受、想象的道理。
思考六:
激活学生思维是立意、构图的重点。
初学绘画创作时,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怎样画,总是顾虑难以确定主题。其原因:一是素材少;二是表现能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写生练习。写生既能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并用能力,也能为立意、构图创作时收集素材。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启发学生,使其思路开阔,主题一旦确定,应根据学生的构思,鼓励大胆作画,让其绘画激情冲淡怕画不好的顾虑,尽情地把内心情感渲泻出来。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