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文化治理:文化觉醒到文化建设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当代主题是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一主题是由制度变迁与制度环境重构的诉求、技术进步内在要求及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建设需求所决定的。墨子思想因其发生与复兴的规律性特征、重“技”的思想内容、兼爱互利的道德观,契合了高职院校文化变迁的阶段性诉求。因此,将墨子思想引入高职院校文化治理,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关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安排、相关有形文化建设、校训建设及专题研究等途径,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组织特性的文化体系,有助于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丰富其发展内涵。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化治理;文化觉醒;文化建设;工匠精神;墨子思想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57-07
  文化治理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主要任务。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发展目标”部分提出:“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它指明了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改革,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方向——育人文化。高职院校通过文化治理,形成“育人文化”体系,既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固有文化体系进行完善、改造,更需要通过“文化选择”,实现文化变迁的创新发展。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主导的经济新常态、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高等院校的分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内外部环境变化形成了历史的交汇。宏观环境的改变助推高职院校文化变迁进入文化觉醒的新阶段。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既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特性,又需要充分反映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从历史演变视角来看,墨子及其弟子创建的墨学(下文用“墨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技”的思想流派。它的发生、发展及内容特点与当代高职院校改革的诉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引入墨子思想,创新文化治理范式,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内容,从而从改造文化变迁路径,重构文化建设思路方面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
  一、环境变化与高职院校的文化觉醒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作为有机整体包括了制度(人群)、物质和精神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当前文化研究中,文化内涵表述的主流形式。根据这一内涵界定范式,当文化实在的制度、物质与精神产生新的变化时,新的文化选择将成为文化变迁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演进与分类发展的探索,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由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实的推进,其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及发展理念都开始呈现出新变化。这些变化已经触及到了高职院校文化的制度、物质及精神层面,文化觉醒(建立在对自身发展及定位的理性认知基础之上的文化变迁行为)必将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變迁的阶段性主题。
  (一)制度变迁: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创新的制度保障
  制度安排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态势的关键要素,是稳定高职院校办学秩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稳固保障。第一,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安排趋于完善并逐步落实。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制度变迁的新阶段,一系列决定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政策规范相继出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职业教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相关制度安排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不断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管理体制、育人机制都被纳入制度安排的范畴。第二,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治理”成为国家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基本路径得以凸显:以顶层设计引导高职院校进行文化创新。根据制度安排的要求,未来几年,我国高职院校“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重点任务之五“学校文化育人创新”的具体内容为,“凝练学校核心文化,总结体现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标志,……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提出,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制度变迁提供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制度环境,同时也提出了高职院校文化治理的当代主题——文化创新。
  (二)技术进步: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技术进步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第一,经济转型提出了技术创新的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从速度上来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上来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动力上来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也是经济新常态阶段的核心动力源。第二,科技进步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国家重视科技研发,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从经费条件来看,2005年R
其他文献
序言  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并增强年轻人的力量和信心是实现全球进步的三个关键因素。青年失业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大量年轻人仍然面临着众多的就业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年轻人的力量和信心。目前各国政府都在探索各种途径,以帮助年轻人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专长,并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青年创业就是途径之一。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
题记:  今年春节到来之际,笔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专门从北京飞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与从成都前来的四川作协伍立杨同志汇合后,又翻山越岭三个小时,到达了昭觉彝族自治县。  第二天,我们在支尓莫乡派来的向导土比日格的引导下,攀爬上了悬崖村,进行了实地采访,收获很大。  最大的收获是,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初步解开了我们头脑中的种种谜团。  2018年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伍立杨参与、由
摘 要 以江西省T中职学校为例,基于诊改理念对该校第二课堂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普遍存在育人规划缺失、学习效果差、大量实训资源闲置等问题;运用诊改理念提升实训效果,需要制定实训目标和标准,对中职学校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性改造,在诊改循环中持续提升实训质量,由此达到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第二课堂;实训模式;行动研究
评论  自鲁迅以降,新文学百年史上乡土文学迄今已然占据着主流文学的重要地位。乡土文学的历史谱系发展至今,逐渐派生出大致五种基本的叙事类型,即启蒙叙事、田园叙事、革命叙事、家族叙事和村落叙事。至于乡下人进城的打工文学,因其文学空间已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应不在乡土文学范畴之内。依此类别,田耳的中篇乡土小说《名流出没的村庄》,应当属于村落叙事的类型。这篇小说是田耳长篇小说《根籁》的一个篇章,与之相关的是已
摘 要 对2012-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赛获奖数量总体趋稳、区域差距逐年缩小、普通高职院校获奖数量递增,由此得出三个结论:信息化比赛步入深耕阶段、各区域重视程度普遍增强、普通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上势头强劲。为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整体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应成为信息化改革的优秀设计者、职业院校教师应成为信息化教学的积极实践者、
俗语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倏忽间,我认识马老(识途),已逾四十年了。  “文革”尾期的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全面主持中央工作。多年来“万马齐瘖究可哀”的文学艺术界,亦呈现出“大气微微暖气吹”的回暖势头。中共四川省委为落实周总理对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于当年的6月16日召开了“工农兵业余文学工作者创作会议”,会场设在四川大学,会期十天。当时我在眉山县文化馆从事创作和文学组织
摘 要 通过对2006-2018年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类立项课题从立项类别、地域分布、责任单位分布、课题负责人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类课题立项虽然逐年增加,但总数和所占比例总体偏低;立项课题区域分布不平衡;高校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占据优势地位;职业教育研究偏向应用型研究,轻视基础理论研究。为此,建议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创新;增强不同类型责任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大对职业教
摘 要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畜牧、兽医、计算机、机电、食品、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公司据此构建了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并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着眼于其成功经验和未来人才需求,广西应适应畜牧兽医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畜牧兽医行业全产业链
一、生命:另一个三位一体  我正面对这幅曾经引起西方宗教界非议的著名风景画:《山上的十字架》。  画面上,被置于崇高位置的是十字架,更是大自然——从侧面看去的十字架兀然立于高山之巅,它的左右,挺拔着一棵棵葱郁的杉树,它们一起被更为葱郁的山峰托起。云天高远,层峦叠嶂,岚气升腾,宇宙寥廓。  这一刻,我仿佛看见这幅画的作者、19世纪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默默地背上画箱,从尘世的喧扰中抽身退步
摘 要 西方发达国家重视人文精神和技术理性的契合共生,能够基于教育公共服务的理念,对公共培训项目进行评价,通过职业培训积累人力资本,以发挥短期职业培训具有的关键作用。借助教育服务,做好公共培训,笃实技术储备,促使我国各地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呈现出多元特点。同时,应就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性质界定、管理投入、辐射范围、功能应用等实际问题进行反思,以破解公共属性、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