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本英译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积极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以《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的第六章为语料来源,基于目的论的三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目的论对于翻译政治与历史相结合类书籍的指导作用。根据翻译受众和译文期望达到的效果来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政治与历史结合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目的论;政治;历史;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12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燕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模式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JG20181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一)历史与政治相结合文本特点
  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独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进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历史与政治相结合文本特点:第一,文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和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第二,文中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对仗等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二)翻译目的论
  1.翻译目的论定义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学派的重要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论认为,译者应该明确翻译的目的,并且根据翻译的目的来调整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作为翻译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翻译的预期功能” (邓薇,2021)。
  目的论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译者需要将翻译目的考虑在第一位。“目的原则”的本质就是“目的决定方法”。“连贯原则”让译文更加贴近目的语读者,使译文具有连贯性及可读性。“忠实原则”,这里的忠实不是要字字对等,而是要求翻译不能脱离原文。翻译者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如何才能在限制的框架中,创造出最优美的文字,是每一个译者的毕生所求。
  二、翻译策略研究
  (一)归化策略
  1.连贯原则下的省译
  例1:正是由于上述特點,抗战胜利前后和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反对专制、反对内战、反对伪国大等活动,对国统区人民积极投入爱国民主具有特殊之影响。
  It wa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democratic parties’ activities were opposed to tyranny, civil war and the puppet National Cong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y had a special influence on people’s active devotion to patriotism and democracy in the Kuomintang controlled areas.
  “反对专制、反对内战、反对伪国大”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原语句的气势,起到了强调作用。政治类文献中多用排比手法,这很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但是如果将原句直接在英文中也译成排比的句式,译文会冗长而又重复。结合英文的写作特点将后面两个“反对”省译,使得译文更加简洁通顺。
  2.忠实原则下的增译
  例2:劳动政策在农村主要是调节富农与雇农的关系,在城市主要是调节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劳资兼顾。
  Labor policy was mainly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ch peasants and peon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between the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in the city. Its basic principle was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labor and capital interests.
  “劳资兼顾”是在抗战时期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政治原则。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增译让目的语读者没有阅读时的障碍。译者之所以这样翻译是借鉴了平行文本“公私兼顾”的译法,“公私兼顾”译为“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所以译者参照平行文本进行翻译。
  3.目的原则下的意译
  例3: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并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发表卖国宣言,打出所谓“和平反共救中国”的旗帜,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的忠实走狗。
  Under the political inducement of Japan, Wang Ching-wei, vice presiden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and vice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upreme Conference, defected to the enemy in public, and founded the puppet national government in Nanjing on March 30, 1940. He issued a declaration of betrayal and put forward the so-called “Peace, Anti-Communism and Save China”, while acting as the loyal lackeys of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原文“忠实走狗”,是含有对于卖国贼汪精卫的贬损意味在里面。在中文中,“走狗、癞皮狗、狗腿子”都表示贬义,这些词语是在中国的特有文化背景慢慢发展而来。而在美国,狗是忠实的、友好的象征。当原文修辞手法可能会造成目的语读者产生歧义时,译者选择牺牲原文中的意象,翻译成“the loyal lackeys”,忠实的仆人。“lackey”在英文字典里是应声虫、马屁精的意思,可以很好地将原文中的贬损意义表达出来。
  (二)异化策略
  1.忠实原则下的直译
  例4:第一,“三三制”政策。
  First, the “three-three system” policy.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政治制度。在翻译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名称时,需要直译来保持原文的特色。直译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并且译文并不晦涩难懂,也同时符合连贯原则。将“三三制”译为“three-three system”使句子保留中国特色。
  2.目的原则下的文化负载词英译
  历史类书籍中有大量中国特有的文化负载词,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将文化负载词正确翻译,扫清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
  例5: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政权建设中去,既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又提高了他们的民主素质,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The people’s direct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power not only aroused their political enthusiasm, but also improved their democratic quality, so that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ould become the trees with roots and the water with source.(a solid foundation)
  “有本之木、有水之源”是改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九年》:“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比喻有基础的事物。文化负载词是有着文化内涵的词语,译者想保留原句中的文化特色和中国内涵,所以选择了直译加解释的方式。这样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并在后面进一步加以解释,才不失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本文基于目的论进行分析,针对政治与历史相结合书籍的特点,结合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忠实于原文,表明政治立场,同时需要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政治与历史结合类书籍,应注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考虑到原文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和译文的连贯通顺,选出最适合的翻译方法,让译文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薇.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1,(1):56-59.
  [2]过家鼎.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中国翻译2002,(6):61-62.
  [3]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J].翻译研究2007,(12):66-69.
  [4]王宁.超越“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国际化[J].中国翻译,2012,(4):12-13.
  [5]周伟龙.当代中国特色政论文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S2):100-102.
  [6]赵津.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2019,(12):83-84.
  [7]Hans J.Vermeer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Shang Hai: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9.
其他文献
【摘要】汉代饮酒之风盛行,汉画像石中关于酒器的刻画颇多。通过对汉画像石中酒器功能及造型特征的分析,从设计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其背后蕴含的酒礼文化。酒器作为酒礼文化的承载者,其造型设计、使用摆放都严格遵循汉代礼仪制度,是当时社会阶级之礼、祭祀之礼、人伦之礼等礼仪文化的映射。其中展现出的酒礼文化对调和人际关系、维护阶级统治、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汉
期刊
【摘要】经典诵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课文的习惯,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是要让经典诵读充分地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作用,需用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展开叙述,分析了高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常见的问题,并讨论了开展经典诵读的具体实现路径。  【
期刊
【摘要】唐代列置于帝王陵园、贵族墓地神道两侧的大型石柱,是唐陵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标识作用,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唐陵石刻造型艺术风格、艺术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对于唐陵神道石柱的多棱空间研究,有助于探讨唐陵神道石柱艺术表现形式、造型艺术特点、空间布局方式等在当代造型艺术空间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乾陵;石柱;石刻 ;空间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复兴的不断推行,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也成了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动画设计作品中也有了“中国风”的色彩,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式”动画也赢得了诸多喝彩,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与动画制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体现。仔细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十分重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设计;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8 【
期刊
【摘要】提高和促进群众文艺欣赏力是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作为一名文化馆工作人员就得走基层,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线,了解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知晓群众文艺普及存在人员匮乏;创作题材范围小,作品易断层;创作出发点偏功利等相关问题。并以此为据,全力思考普及提高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措施,如建设群众艺术基础设施、发挥文化馆职能、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组织文化志愿服务
期刊
【摘要】巴洛克艺术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以及亚洲国家。巴洛克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界的瑰宝,它华丽、强调变化动态的风格也对我国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折中主义;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舞蹈动作、舞台空间和现实空间为重点分析“重复”这一表现形式在《穆勒咖啡屋》中具体的应用及其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本文联系皮娜·鲍什的个人经历,从社会、表演的视角详细解读“重复”这一表现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含义,并从创作方面、接受方面和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论述“重复”对于舞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复;编舞技法;《穆勒咖啡屋》;皮娜·鲍什  【中图分类号】J73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泰山是封建王朝帝王举办封禅大典和祈福之地。泰山石作为泰山的基础构成更是承载了其渊远的文化与象征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泰山石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洪流中独树一帜。泰山石文化不仅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更加传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精髓。  【关键词】泰山石;文化;品格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123-02  泰山是我国
期刊
【摘要】网络流行语“下饭”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下饭××”结构,“下饭”一词的词性也在不断转变。本篇基于语料库,详细分析了“下饭”一词的词义、词性及语义发展,探究“下饭”一词的传统义与新义,从语言实际出发,研究其词性的转变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褒义”和游戏直播圈的“调侃义”发展过程。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下饭;词义;游戏  【中圖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麦克白》;女巫;欲望;矛盾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