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往敬亭山
  就是指示一条回归的路径
  回归自然 回归山林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
  一个人
  人,不可能
  像一只鸟儿那样地飞
  所以不是回归到鸟
  人,也不可能像
  一片云那样地飘
  所以也不是回归到云
  人,要回归到你自己
  人,要回归到一个人
  从东晋陶渊明所言
  性本爱丘山
  到現在我们所说的
  不忘初心
  这之间,有没有
  必然的联系
  敬亭山不过是一个隐喻
  人从哪里来
  人又到哪里去
  想好了,其实
  不去敬亭山也可以
  就像虔诚的穆斯林
  不去麦加也可以朝圣
  就像心中有佛的人
  在哪里都可以得到皈依
  当然,去一下会更好
  实地体验或许
  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欢喜
  去一趟敬亭山可能
  会帮助你找到真正的自己
  敬亭山是一个大本营
  不管出去多久,走得多远
  最后都要回归
  也随时可以回归
  回归到自己
  回归到一个人
  人不可能像云一样地飘
  但可以像云那样
  时而散,时而聚
  人不可能像鸟一样飞
  但可以像鸟儿那样
  自由地来,自在地去……
  责任编辑 王 童
其他文献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向日葵交响乐团成立于2012年,是由广大音乐爱好者组建的校级艺术团体。该社团让学生爱上交响乐、享受交响乐,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2018年,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该社团获得一等奖。同年8月,在芬兰劳玛青少年音乐节上,社团成员与世界顶尖的国际青少年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获得金奖。2019年10月参与法国金钥匙国际音
【社团名片】  津津文学社成立于2015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文学团体。文学社希望帮助更多的同学走近文学,也让文学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一份来自文学社的独有的力量,让学生们用文字记录生活,以文学浸润心灵。  文学社倡导“品读经典,感悟生活,我手写我心”的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举行文学作品鉴赏与感悟交流会;邀请知名教师进行文学主题的指导讲座;学校的大型活动都有文学社成员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初初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学术大家,他就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怎么样,你们是不是被他这一连串的头衔给吓到了?莫慌莫慌,朱先生可是一位极为平易近人的长者呢!  朱光潜先生曾多年担任中学教师,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赖与钦佩。后来,他在旅欧深造期间,为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的刊物《一般》(后改名《中学
《阉割》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爷爷的故事,一个是叙述者“我”的故事。“我”将某种乡愁式的情绪投射到爷爷的身上,并由此设置了一个基本的故事情节——爷爷的蓝包袱究竟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将这兩个故事连接起来的有效的装置就是“阉割”这一古老的手艺。从小说本身的叙述后果来看,“阉割”这一装置超出了其功能性的作用,而具有了某种“主体性”。这么说的意思是,作者因为对“阉割”的热情和关注,甚至都忘记了这一装置是为小说
婆婆喊我下楼给儿子买烤鸭的声音尖细而响亮,常常让我惊慌失措,然后脚不择步地往楼下跑。在楼梯上,我不小心踩空了,身子使劲摇晃了一下,婆婆又大声尖叫起来,又晕了?是不是老毛病犯了呢?好好一个姑娘糟蹋成这样,成果,这个狼不吃的畜生!  成果是我丈夫,他是个有钱的老板。但他的钱没有治好我的抑郁症。他带我去了北京上海很多大医院,吃了很多好药,我的抑郁症反而是越来越严重了。我整天待在家里,除了一天三顿饭,就窝
《通天之路:李白传》的英文原著出版后,有几家华文报刊采访了我。我每回都提到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夫人病了——我除了教学,不得不照顾她,陪她跑医院,实在无法重新开始写长篇,就选择写了这样一本书。写非虚构的东西不需要完全沉浸在作品中,特别是李白传这样的书,因为他的生平大框已经在那里,我不必太想象发挥,也不必呕心创作,只要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好就可以。我这样的解释对华文报刊的编辑们似乎微不足道,所以各个采
猜一猜  夜晚总在楼下叫的是不是一  只牛蛙  猜一猜  那只白脖颈黑身子的是什么鸟  猜一猜  一个低头走过的女人在想着  啥样的男人  猜一猜  小河虾和水骆驼的本质有何  不同  猜一猜  那孩子噘着小嘴是在回忆还  是在盼望  猜一猜  你的母亲是不是在同一个夜  晚也想到了你  猜一猜  一个伤心的记忆会存留多久  猜一猜  你将许配终身的会是一个杂  种还是一个孬种  猜一猜  普京和
一个多月前他们来预订婚宴,初步确定了婚礼当天的桌数和餐标。登记信息上显示:主家付青山,新郎付斌,新娘岳裴裴。那天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见多识广”的亲戚——新郎的姨夫,据说在城北街一带很混得开,拥有一个12张桌子的路沿麻将场。新郎姨夫又矮又瘦,眼窝深陷,目光难以捉摸,他自始至终都透着几分莫名的蛮横。我带他们上楼看场地,一个能够容纳30桌的婚宴大厅,镶嵌在墙壁上的LED显示屏和宽阔的婚礼T台——这
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离开手机照样活得开开心心。自从有了手机,情况完全改变。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手机丢了,他魂不守舍;手机失而复得,他又担心私密的东西让人窃去。手机 对他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他一摸口袋,惊出一身冷汗,手机不见了,那个小小的长方形,顺溜的长方形,让他心安的长方形现在不见了。他站在一个街头的红绿灯下,脸色煞白,脑子里闪电一般频频闪过他这一天曾到过的地方,停过的地方,有可能把手机落下的
俗话说,隔墙有耳。在厕所马桶蹲下,正准备用力的空儿,费苏勒隔着木门,阴差阳错,竟听到便池里的一段对话。这一听,就生了气,有了恨。  那晚,费苏勒坐酒桌的副宾,当他在电视里,看到斯诺登的新闻时,刚咽下一个小老鼠般的海参。  人们开始谈论斯诺登。费苏勒盯着墙上的液晶电视,那些新闻事件,万花筒似的,稍纵即逝,没留什么印象。桌上热闹时,他跟着嚷几句,为了能融入气氛,别被人视作装清高。他喝了半斤白酒,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