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通天之路:李白传》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天之路:李白传》的英文原著出版后,有几家华文报刊采访了我。我每回都提到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夫人病了——我除了教学,不得不照顾她,陪她跑医院,实在无法重新开始写长篇,就选择写了这样一本书。写非虚构的东西不需要完全沉浸在作品中,特别是李白传这样的书,因为他的生平大框已经在那里,我不必太想象发挥,也不必呕心创作,只要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好就可以。我这样的解释对华文报刊的编辑们似乎微不足道,所以各个采访都不提及这一点。其实,这是写这本书的基本原因,是与我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存状态相关的。
   英文写作的最困难的地方是怎样在“成功”之后仍能不断地写下去。当你问美国作家为什么又写了一本新书时,他们常会说,“我想继续作为作家存在下去。”这种低微的动机其实也是才能的根本,表達了不断创造的欲望。真正的才能也存在于百折不挠、一步一步走得更远。某些我们仰慕的大作家都是这样过来的,遇到挫折时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和途径,使自己的写作生涯得以延续,甚至还能越发广阔。
   我是想说《通天之路:李白传》发轫于我生活中的一场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我选择了另一种生存的方法,就写了一本非虚构的书。
   当然还要有机遇和运气。2015年夏季,一家出版社请我写一个中华人物的传记,他们计划出一套微型的名人传,每本12000字。这有些像一篇长文,我想也许不会太费时间和精力,就给了他们一个名单,共有10人左右,其中有李白、杜甫、孙中山、鲁迅等人。主管这个传记系列的编辑立即回信说要我写李白。我觉得李白的诗我比较熟悉,只要去图书馆找些资料就可以写出这本小书来,所以就同意了。但很快我就发现英文中没有完整的李白传记,虽然汉语中有许多种。我开始琢磨与其写一本微型传记,为什么不写一部完整的李白传呢?这明显是一个空白,我也许有能力来填补。英文中李白的译诗多的是,但为什么没有他的传记呢?直觉告诉我这可能与版权有关。因为写李白传需要引用大量的诗,如果作者不自己译这些诗,就得付给诗的译者高昂的版税,这样就没有出版社能出书。我的猜测后来得到证实。在这本李白传中我只引用了8行美国诗人卡罗琳-凯瑟(CarolynKizer,1925-2014)的有关李白和杜甫友谊的诗,就付给了她的出版商300美元。不过,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可以自己译李白的诗,如果书写得好应该能出版,但我的困难在于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得完整生动,而且与众不同。
  一般来说,写一本完整的传记最好先跟一家商业出版社签下合同,这样成书后,出版能有个着落。但我实在拿不准自己是否能写成这本书,所以就回避签合同,好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我希望写一本既能在学术上站得住也适于一般读者的书。我打算走一条中间之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起来。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有关李白的史料很少,我们现在拥有的信息多是从他的诗歌中发掘出来的。一般是他先在诗中提及,然后多个世纪来学人们不断发展并创造,渐渐积累了关于他的轶事和神话。认清了这一点,我就决定跟着他的诗歌走,觉得他的每一篇杰作也反映了他生活中的危机。我的这个直觉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通过跟着他的诗歌走,整个叙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顺便展现唐代的诗歌文化。
  汉语中有许多种李白传,主要可以分成两极,分别由安旗和周勋初为代表。两位都是李白学的大家。安旗的《李白传》写得像小说,一大半是对话。这种写法在非虚构类作品中是比较出格的,因为读者会问“你怎么知道此时此刻他们是这样说的呢?”一般来讲,除非有文字根据,传记不能写入对话和心理活动。当然,李白生平的文史根据实在太有限,偶尔有几笔对话或心理描写也难免,但一定要节制。周勋初的《李白评传》代表近几十年来李白学的综合成就,考究有据,论述精辟,十分丰富,但每一章都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这是为学者们写的书,并不构成完整的叙述。我要在这两极之间选一种折中的写法,原则是一定要把故事讲生动,能打动读者,同时通篇也是建立在学术研究之上的。由于我是小说家,我更注重有趣的细节,希望通过连接和描述它们,能勾画出一个完整鲜活的李白。至于对他的诗的解读,主要根据自己在英美诗歌方面的训练来进行,但力求简洁,不打断叙述的流畅性。更重要的是虽然写的是盛唐的李白,这本书多少也应该与当下有关,让读者觉得感同身受,起码能理解同情。
  完稿后,书由神殿出版社接受。编辑是一名华裔,汉语名叫董琳,虽然年轻,却非常优秀,毕业于哈佛大学。她坦承逐渐“爱上了这个项目”。在做书的过程中她不断地提问,要我说明出处和参照的年表等等,这样就使整个书的学术气氛更浓了。而这正中我的心意,我自然全力配合。出于热爱,她对整个文本做得十分认真。她又提出应该加入李白的原诗,我立即同意,并提供了繁体字的原文。书出来后,有位著名的美国诗人对我说,他欣赏书中有李白的汉语原诗,让英译有所对照,否则英文读者会觉得这些诗句“不过是些拼音字母”,有不可靠之感。
  总之,这是一本为了生存、择力而写的书,但在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似乎有种力量在冥冥之中推助我,每一个挫折好像都在帮我做下去,做得更好些。我常觉得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写出这样一本书。当然还要感谢李白,他给了我继续作为作家生存下去的机会,让我跟他消磨了几年愉快的时光。他也使我明白自己多么幸运,不必“平明空啸”,也不必“举杯消愁”,只需要在纸上安静地劳作。
  责任编辑 师力斌
其他文献
不堪重负的皮肤绽放着伤口  如同一朵玫瑰,红肿着羞涩  歆享你內疚的抚慰  多想让这娇艳,永不凋落  紫色的伤口  散发幽幽幻想  疼痛的一丝一丝  透着甜蜜、忧伤  伤口渐黄,残喘  要消逝在时间的隧道  像隔世的书页轻轻翻过  像沙滩上的脚印,被你  遗忘在身后
中国队夺冠了,又拿金牌了!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中获得的金牌数量不断增加。说到奥运金牌,我們常会看到一个场景——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领奖后会用牙咬金牌。为什么冠军们喜欢用牙咬金牌呢?  第一次拍到运动员咬金牌,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当时,获得金牌的一名美国游泳运动员十分兴奋地将金牌放入口中来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一举动成功地被摄影师抓拍下来。  在此之后,“咬金牌”的动作逐渐被更多的运动
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从文化保护领域回归文学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一段老木头从“古物”到“礼物”再到“文物”的种种历险和见闻,揭开了文玩市场、生意场、官场和文物走私国际市场的神秘面纱和惊人内幕。故事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精彩绝伦!   先别问我叫什么,你慢慢就会知道。   也别问我身高多高,体重多少,结没结婚,会不会外语,有什么慢性病,爱吃什么,有没有房子,开什么牌子的车,干什么工作,一月拿多少钱
小说家也许的确比常人更富于想象力,他笔下所写很大程度上来自想象,但人们为什么明知小说出于虚构还乐于去相信和阅读呢?这就不能不归因于小说家的别样素质:他有能力发现生活表象下的另一种真实,并假借想象使之得以生动呈现。此时,人们对小说家的敬重,便远超乎对虚构与非虚构的计较了。   尤凤伟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他的短篇新作《晚霞》再次显示出作者看取生活上非同寻常的眼光和穿透力。想象还在其次。  
开汽车需要系上安全带,坐飞机的人也需要系上安全带,那为什么我们乘坐高铁的时候,就没有人系安全带呢?可能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高铁诞生之后,安全带的取舍问题历经了“进化”的选择。当高铁列车起步时,无论你是正在与朋友们聊天,还是在低头刷手机,若不是窗外的风景与光线出现快速变化,你或许都没有意识到列车已经开动了。相信有不少车迷朋友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上做过立硬币、搭积木的稳定测试……老铁,你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向日葵交响乐团成立于2012年,是由广大音乐爱好者组建的校级艺术团体。该社团让学生爱上交响乐、享受交响乐,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2018年,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该社团获得一等奖。同年8月,在芬兰劳玛青少年音乐节上,社团成员与世界顶尖的国际青少年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获得金奖。2019年10月参与法国金钥匙国际音
【社团名片】  津津文学社成立于2015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文学团体。文学社希望帮助更多的同学走近文学,也让文学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一份来自文学社的独有的力量,让学生们用文字记录生活,以文学浸润心灵。  文学社倡导“品读经典,感悟生活,我手写我心”的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举行文学作品鉴赏与感悟交流会;邀请知名教师进行文学主题的指导讲座;学校的大型活动都有文学社成员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初初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学术大家,他就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怎么样,你们是不是被他这一连串的头衔给吓到了?莫慌莫慌,朱先生可是一位极为平易近人的长者呢!  朱光潜先生曾多年担任中学教师,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赖与钦佩。后来,他在旅欧深造期间,为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的刊物《一般》(后改名《中学
《阉割》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爷爷的故事,一个是叙述者“我”的故事。“我”将某种乡愁式的情绪投射到爷爷的身上,并由此设置了一个基本的故事情节——爷爷的蓝包袱究竟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将这兩个故事连接起来的有效的装置就是“阉割”这一古老的手艺。从小说本身的叙述后果来看,“阉割”这一装置超出了其功能性的作用,而具有了某种“主体性”。这么说的意思是,作者因为对“阉割”的热情和关注,甚至都忘记了这一装置是为小说
婆婆喊我下楼给儿子买烤鸭的声音尖细而响亮,常常让我惊慌失措,然后脚不择步地往楼下跑。在楼梯上,我不小心踩空了,身子使劲摇晃了一下,婆婆又大声尖叫起来,又晕了?是不是老毛病犯了呢?好好一个姑娘糟蹋成这样,成果,这个狼不吃的畜生!  成果是我丈夫,他是个有钱的老板。但他的钱没有治好我的抑郁症。他带我去了北京上海很多大医院,吃了很多好药,我的抑郁症反而是越来越严重了。我整天待在家里,除了一天三顿饭,就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