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韩信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国士无双”四个字便是对韩信一生最贴切的总结。问天下谁是英雄?在我看来,韩信真英雄也。
  “忍”者如韩信,真英雄也。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此言得之。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八尺男儿于淮阴市中受辱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但韩信“忍”了。不过他的“忍”并不是因为怕,而是一个识时务者的权衡,拿自己“将以有为”的生命与泼皮无赖去拼杀,实在不值得。试想,若韩信一怒之下,拔剑杀了那屠夫,他定早被官府处斩了,哪里还有后来叱咤风云的楚汉名将呢?这样的“忍”在他之后的带兵中也多有体现。刘邦惨败之下,逃到韩信军营,一下子带走了他的全部精锐。韩信什么也没说,“忍”了。这种“忍”同样不是害怕,而是无私的成全,成全刘邦的统一大业;也是充分的自信,自信自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组建一支“子弟兵”,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速度之快让人惊叹。所以韩信的“忍”是一种眼界,也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
  “勇”者如韩信,真英雄也。韩信的勇,不是赤膊上阵、暴虎冯河,而是勇而有谋:陈仓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井陉之战———调虎离山、背水一战,东进灭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潍水之战———以退为进、迂回包抄……哪一场战役不是韩信用自己的勇与谋换来的呢?韩信领军打仗,鲜有败绩,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孰能不服?苏轼曾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韩信就是此大勇者。
  “忠”者如韩信,真英雄也。《史记》记载,韩信一开始投靠了项羽,不被重用后才转投刘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忠。相反,韩信在被立为齐王之后,甚至在此之前,他完全可以听从蒯通的劝告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与楚汉形成鼎足之势,而且凭韩信的才能,最后鹿死谁手,或未可知。可他却一心念着刘邦的知遇之恩,对刘邦忠心耿耿。直至最后被夺了兵权,一贬再贬,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也绝无二心。最后他被诬造反,实在只是帝王家的一面之词。
  千載而下,英雄韩信犹令人感奋不已:信者,国士无双!
  教师点评
  本文将英雄韩信立身行事的特点概括为“忍”“勇”“忠”三个方面,概括精准、思路清晰。在引论部分,作者从《史记》中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入手,自然地引出对英雄内涵的理解,可谓“立”得稳。在本论部分,作者选取了“胯下之辱”“韩信带兵”以及刘邦对待韩信的一系列不公平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可谓“站”得住。在结论部分,“信者,国士无双”,一语双关,可谓“收”得拢。(姜有荣)
其他文献
5月26日,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该消息传到中国后,被各路“专家”们折磨久矣的民众,纷纷呼吁要同国际接轨。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  邓海建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8/130047903.html  倒霉的意大利地震专家,竟然因为“
“老张,买早点去呀?”  “哎,买早点去。”老张颤颤巍巍地跨上永久牌自行车,车子年头儿太长了,骑起来叮当乱响。他当兵去新疆前就有这辆自行车了。老张隔着卡其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奖章,奖章还在,棱角分明,安稳地躺在裤兜里,让他安心。  “油条、豆浆,豆浆要绿豆的。”  “好嘞,張大爷。”  老张接过塑料袋,正要走,被人叫住了,是多年的街坊老李。  “哟,老张,你这是掉了个什么呀?”老李手里正举着那枚奖
社团简介  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初创于1984年10月,同年加盟“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此后多次被评为“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团”。  小荷文学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下设编辑部、拟稿部、通讯部、记者部;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讲座、辩论赛、作文竞赛、文学沙龙等;有众多优秀的创作成员,微山一中在校生近6000人,众多热爱写作的青年学子积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曾说:何谓文化7文化就是我们的人生,只是并不指我们每个人个别的人生,乃是指一个大群体的人生,乃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文化是有传承的,文化传统便是民族的一部生命史。他引用《论语》中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说文化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活的,是在每个人身上的践行。钱穆先生还说,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是教人怎样做一个人。中国文化的延续,主要靠一种传承,一种世世代
题目  2018年11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一场关于学生惩戒制度的“听证会”让教育惩戒的老话题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一边是“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一边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极端个案,何去何从一直是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2018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大家谈”栏目提出此类争议,有人认为“惩戒教育势在必行”,也有人认为爱的教育才是根本,“惩戒教育大可不必”。  请从“惩戒教育势在必行”與“惩戒
“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夺眶而出。  我说不清那一刻流泪的原因,是对书中翠翠爷爷的不舍与叹惋,还是对翠翠的同情与可怜?或许两者都有。但更多的,其实是我对翠翠的埋怨。如果她肯早早地告诉爷爷她的意愿而不是一味脸红逃避,如果她能斩钉截铁地拒绝天保也不至于让爷爷驮着命债的负担,如果她可以体察到哪怕一点点爷爷情绪的异样……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刚才故事中哪个人物让人感触最深,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说胸襟宽广的鲍叔或招贤纳士的齐桓公,但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管仲。他的奋斗之路或许与鲍叔不同,但胸怀天下的成色始终如一,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人或许会说,管仲不是故事里的反面角色吗?他先是暗箭射中公子小白,又在公子纠失败后追随齐桓公,这样的不忠贰臣,何以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管仲在追随二主的个人选择背后
孤独一点儿,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你自己。  ———沈从文  仲夏的清晨,沱江还是睡眼惺忪的样子;沱江两岸吊脚楼的屋檐短短的,阳光毫无阻挡地进了屋;竹篷船醉醺醺地在江面上打着转儿,戴着斗笠的面庞黝黑的中年船夫们隔江问候着。  沈从文出生和安眠的地方,一个在老城的中心,一个在城外的听涛山上;一个游人如织,一个冷清如斯。但其实所谓的墓地,不过是一眼冷泉旁的一块墓碑。他的骨灰一半埋在听涛
“四六言传统”是我国古代诗文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文学美与音韵美的写作形式,运用在现代文中是一种经典的“四、六,四、六”句式,因其韵脚的统一与内容的对仗,呈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有效地将“四六言句式”运用在作文中,可综合展现考生在语言、审美、思维与文化方面的素养,亦可满足高考作文对审美性与思辨性的要求。  在记叙文中,“四六言句式”放在开头可以起到“起兴”的作用。如果在句式内容上再巧妙地融合比喻
升入高中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初中阶段一向出类拔萃的我,在这里竟然平淡无奇,黯然失色,达到年级平均分竟然成了我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在一次又一次“难如登天”的考试中,我从失望到绝望,从挣扎到放弃。  深冬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站在教室窗前向外张望,迎风怒放的勒杜鹃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如霞似绯、云蒸霞蔚的明艳也吸引了路人的眼睛。我定睛一看,一种不知名的花与勒杜鹃纠缠在一起,花苞是白色的,朴实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