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德夫人的抉择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小时的故事》作品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凯特·肖邦。小说刻画了女主人公米拉德太太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后的心路历程,很具用意识流的色彩。
  关键词:米拉德夫人;凯特·肖邦
  
  一
  凯特·肖邦(1851-1904)是美国19世纪末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出生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她四岁丧父,由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抚养成人。在缺少男性角色的家庭里面,肖邦成长了起来。她的这种成长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对她的人生及文学作品都产生了影响。
  由于成长的环境,凯特把目光投向了她所熟知的女性之领域,事实证明她对女性题材是驾轻就熟的,创造出一系列的好作品。在小说《暴风雨》(The Strom)中,她对性爱带来的喜悦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对女性的性要求给与了肯定,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作者创作的硕果是1899年的《觉醒》(The Awakening),小说描写感情和肉体的双重觉醒使女主人公埃德娜认识到自己只是专制丈夫的私有财产,毫无自我而言。作者阶梯式的创作,把女性的觉醒一浪接一浪的掀起,为女权运动吹起号角。但是,同时她也被社会舆论的漩涡所吞噬而从此封笔,这对美国的文学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损失。
  二
  《一个小时的故事》刻画了女主人公米拉德太太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后的心路历程,很具用意识流的色彩:在开始的放声恸哭,到后来独自回到房间所体会到的狂喜,到走出房间的兴奋,到看到自己的丈夫平安回来吃惊地心脏病发作而亡,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女主人公的心情经历了大起大落。作者传神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女性渴望摆脱男性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声。
  在写作上作者熟练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达到了很强的戏剧效果,使短短千余字的小说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从小说的开始,米拉德太太的亲朋好友都不敢把她丈夫死亡的消息告訴她,恐怕她伤心过度引发心脏病。实际上,米拉德太太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她的丈夫的死亡,换来了她的新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小时后,丈夫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刚刚期盼自己未来可以多活些日子的时候,因为丈夫的“复活”而使自己死亡。众人对她的死误解为她因为痛失爱人过度悲伤,又因爱人失而复得过度狂喜而导致的心脏剧烈运动而死亡。谁都不会想到,在得知丈夫死亡的消息的那一个小时里,米拉德太太体会的是前所未有的欢愉和自由。在“夫消妻涨,夫涨妻消”的跷跷板的人生游戏中,米拉德太太永远是沉下去的一端。
  三
  在凯特·肖邦的众多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结局要么就是消失了,要么就是自尽,结局不外乎就是死亡。《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米拉德太太也毫不列外,这是作者惯性使然还是作者构思的精巧呢?很多读者也对此进行过探究,其实,米拉德太太的死亡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是她的唯一的选择。
  如果是上天的眷恋或许是残忍,米拉德太太幸运地活了下来,外界的对她的生活和婚姻的误解会是一幅枷锁,这是她无法挣脱的牢笼。外界的亲戚和朋友都会认为他们夫妻经历了生死,“失去过,才会更加懂得珍惜”。在周围的想象里面,她会更加爱自己的丈夫。他们的感情会越来越深厚,而这次美丽的“误会”成为他们爱的“试金石”。朋友与亲戚们也许会口口传颂,她是多么地爱她的丈夫。街坊四邻都会拿这个事件作为有效的证据证明他们情比金坚,这样有着光彩的美丽谎言如同妇女的“贞节牌坊”一样,会使得米拉德太太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因此,在作者看来,让米拉德太太活下来是最大的残忍。
  对于米拉德太太自己而言,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浓缩了她对幸福的体会。如同流星一样,虽然短暂,却是如此之明亮。这种甜蜜和现实生活的苦涩会让她无法言语的。如果没有这一个小时,不曾呼吸过自由之气,她也许就心平气和地在谎言中度过自己的生活,也许一辈子活个不清不楚比清醒痛苦地活着要幸福多了。那么早点死亡,早点解脱就成为小说的必然结局。
  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可谓短小,仅千余字就把当时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举步维艰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米拉德太太的必死揭示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事实上,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一个男权社会中,米拉德太太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也只能以死亡的形式悲剧性的结束。
  
  参考文献:
  [1]朱虹.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修订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当前,在教学改革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如设计难度过大,缺乏层次感等,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效果的提高。本文以《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课例中的教学提问来谈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落实和提高。  一、树立课标意识  问题设计要树立课标意识。上第一节课中,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图找出与独立战争有关的地点,并且叙述史实。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找
期刊
作文教学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领域,然而时下,不少学生不善于观察,不擅长想象,缺乏“捕捉”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笔下流淌出来的文章也是毫无激情、欠缺内涵的“奉命之作”。刘勰曾发表过“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这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明白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游走在一种看似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中,而应注重情境作文的教学,注重把学生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正是遵循写作教学这一
期刊
科学计算题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计算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  从富阳市初中生科学2009中考试卷看,计算题的得分不高,四道计算题的总分为25分,平均得分只有10.92分。因此提高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需从分析学生解计算题障碍入手,寻求教学对策。  一、学生
期刊
一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以其极大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鼓励学生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从中考作文来看,学生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即使是优秀作文,立意的空间也太小,视野还不够开阔。中考作文是拒绝平庸的,立意不创新的作文要想得到满分是根本不可能的。  1.何谓立意  古人说“意授于思”,意思是说文章中的“意”是作者对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新活用各种生活资源素材,将游戏教学渗透到科学实验中去,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轻松、活泼、愉快、自由放飞思维的、富有体验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着极大地学习兴趣,能迅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科学能力。  一、概念界定  游戏教学,就是把教学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创新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因此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感知、领悟和体会英语单词和句型。  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课程资源引入教学以后,教师有了更多教学方式的选择权,于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问题教学之风悄然兴起。英语问题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好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无限灵动丰富。  “有效提问”是指问题的设置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性,紧紧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互动提供思考平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解决重点问题,不断养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
期刊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在教育领域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关于教育的发展,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
期刊
摘 要: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周广业《孟子四考》曾称赞说:“媺哉,汉之尊
期刊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巩固的作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信息。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外作业旨在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策略,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拓一个将英语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广阔天地。  一、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