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方文化产业缘何受到重视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除了中央主导的政治因素之外,在宏观(生产结构的转变、科技进步、消费结构的改变与新经济体制的探求)与微观(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存、有利于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振兴)层面都促成地方文化产业受到重视。
  【关键字】地方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后,文化产业成为各地方政府经济策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宏观原因
  (一)生产结构的转变
  生产结构之转变,除了与新兴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之外,卫生、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医药科学的进步,导致人的寿命延长与人口的大量增加,所引发对于物质资源需求量的增加,造就了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产业机械化生产线的诞生,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让产品可以通过机器进行大量的复制,而大量复制的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与供应大量物资。生产方式的主流不再是一种量身订做的小众生产,而是为了满足大众消费人口的一种大量生产方式,原因是以经济、利润为出发点的大众物质需求之供给。生产结构之转变,除了影响产品生产数量的改变外,也影响了整体的营销体系与观念。大规模的生产所带来的过剩,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如此转变,打破了产品与地理空间关系,造成了麦克卢汉所称的“地球村”现象,同时也提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科技进步(数字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软硬件的进步
  由数字技术所构建的网络空间链接到个人电脑,个人通过电脑从网络上分享资讯与传递信息,这样的过程形成了全球化数字文化的风格。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质与客观指标,网络多媒体不只应用在科学与工程领域,更进入了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活动,网络已经成为人类进行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媒体经由一种单纯的口耳相传、图像绘制进化至多类型的媒体共同体,并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合作关系。这其中多媒体软硬件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不管你是制作、传输、接受以及呈现,都必须借由多媒体软硬件设备的合作来完成。
  (三)消费结构的改变
  首先是消费空间的改变。消费空间由传统小商店——百货公司——个性化商店——专卖店——电视购物——網络购物。每经历一种消费空间变化,也就代表着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管理方式、配送方式、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改变。另一种空间关系的改变是,购物空间由实体空间转向了虚拟空间。购物者已经不用亲自到实体店去完成购物行为,而只需要通过网络,经由鼠标点选即可完成交易。
  其次是消费观念的改变。个人在社会中对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规范与权威的观念解放,是造成消费观念改变的基础原因。在上述观念的改变下,消费者对于消费物质的需求,不再只是停留于物质基本功能性需求的满足,而是进一步的进行对于个体差异性或夸耀性之心理层面的满足。文化消费观念的改变与文化消费量的增加,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除了对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外,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进一步得到满足,于是对于文化性的消费,就有越来越多及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最后是消费行为的改变。消费空间的改变与消费观念的改变,让消费行为产生了变化。于此,要特别提出的是,消费的过程越来越被重视,过程演化成为消费的项目之一,或过程也可以是消费的目标,进而成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方式。这一点在一些极限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犹如蹦极,人们在过程中感受惊醒与刺激,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高空坠落的过程。
  (四)新经济体制的探求
  物质的消费方式已经改变,取代的是一种以精神或文化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赋予了物质不一样的价值,对于经济产值的探求,除了是以一种实质有形物件的品质、价值的塑造外,进而以另一种虚拟的、无形之知识的、创意的、体验的或服务的价值塑造,寻求更高的经济产值。全球化的过程与地域主义观念的兴起加强了这样的效应,且呈现出一体两面及相互矛盾的现象。全球化的过程,虽然扩大了经济市场,却也让竞争更加的激烈,为了让产品能在市场中维持更高的竞争能力,求变与创新成了指导原则,而地域主义则能够提供这样的基础,让产品能持有更多的独特与差异性。这样一种变化给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了维护商品的市场竞争地位导致全球资本偏爱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这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越是独特,越能吸引资本的介入。这也导向了推崇独特性、真实性、特殊性、原创性,以及与商品生产所预设的均质性不一致的趋势。
  二、微观原因
  (一)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存
  首先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激活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产业的首要因素就是地方文化资源,发展地方文化产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如果没有资源保存,在进行文化产业时等于无源之水,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善加利用,进行切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化,会提升文化资源的附加值,对文化资源既有保存作用也有激活作用。其次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培养地方文化人才,文化产业的核心因素就是人才,无人才无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要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可见人才对于文化保存于发展文化产业何等重要。再次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的知识产权。美国是对知识产权非常重视的国家,该国也是首个为文化立法的国家。具体来说就是实施版权保护,并予以严格落实,保护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旦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起来,就必然要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未能及时保护,可能地方文化名牌就会被盗用甚至成为别人的名牌。因此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可以带动地方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如铜陵对“铜管”、“五松山”等无形资产进行商标注册;最后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以产业带动事业取得联动效应。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品不断成为文化事业的内容,其宣传的价值观会转变成为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通过不断参与文化活动,广大群众就会感受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会自觉地去消费更多的文化产品,两者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有利于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增加地方群体的认同感,地方文化与特殊城市意象的构建)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地方民俗活动的开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借助地方民俗活动来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如庙会,在寺庙附件进行祭神、娱乐与购物活动,是我国人民大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铜陵顺安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百年来,每到农历三月三,四面八方的客商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入顺安河,由顺安码头上岸,带来他们的特产和制作精美的布匹、百货产品,在顺安老街交换他们所需要的山货、木器、竹制品;而徽州、黄山、九华山等地的山里人,用他们的茶叶、杏仁、笋干以及木桶、竹篮交换所需的剪刀、香脂、头花等生活百货;其次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地方传统建筑的复建与修缮。铜陵大通澜溪老街正是典型代表,通过文化产业的介入,结合现有建筑与历史文化、民俗风光对澜溪老街的现有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打造旅游景觀的同时,提升地方传统的文化价值;最后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传统工艺的保存及发扬。地方文化产业门类中工艺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工艺品的生产,特别是一些拥有上百年的工艺技术,需要我们后人进行很好的传承与发扬,文化产业借助这些工艺技术,大规模制作工艺品,不仅仅让地方在经济得到实惠,而且也让古老的技艺能够流芳百世。像扬州漆器就是如此,从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的。铜陵的铜工艺品也是如此,从先秦到唐宋一直是采铜炼铜的中心,是新中国铜工业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改革开放后,从1992年第一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开始,铜工艺品借助文化产业这个平台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振兴
  上表来源于2003年《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国家研究报告,从中可以看出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国家与地区的GDP与就业均有很大贡献;其次地方文化产业有助于形成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后通过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地方工业化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与一、二产业形成互联关系,实现文化商业化、工业文化化、经济文化化的局面。发展地方文化产业还可以实现经济资源的转移,逐步使那些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工业淘汰出去。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可以提升工业,尤其表现在汽车工业,建筑设计等领域。工业生产可以从简单的文化元素吸收,到要素组合过渡为文化元素的创造,从而给工业产品添加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经济附加值。茅台酒就是典型代表,融合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国人的执着追求,宛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
  作者简介:
  余宏,(1984-),男,安徽南陵人,中共铜陵市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生,文艺理论与文化产业。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学生参与意识、教师教学技巧等已经成为困扰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的主要因素。为此,精选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解除困扰、达成该课程教学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多样化教学方法;困境;思路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07)
期刊
摘要: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审美的游戏性可以淡化和消解实用功利的态度,促进个体获得完整而和谐的发展;超越精神既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上,又可以使人重返现实世界,以更高的美学视野来塑造现实世界,提升个体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品质。因此,美学精神及其指导下的美育对于解决德育面临的德育理论与德育效果之间的失衡、日常生活的功利性与道德的利他性之间的对立等德育难题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要:选导师是一个动态过程,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不仅涉及选择结果,还涉及选择过程以及期望与所得的比较,需要从个体因素、导师因素、导师与学生的匹配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H大学2010级一年级研究生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对目前所选导师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读研期望和对自己兴趣点的了解对选导师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考生类别、自我综合能力评价、对导师水平的评价
期刊
摘要:从2005年夏天的“超级女声”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选秀娱乐风暴席卷中国,其火暴程度非同一般,而且备受青少年青睐,“超女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同辈群体效应”。于是,当“超级女声”作为非主流文化的代表,与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教育迎面相撞时。当代中国教育应该有所反思。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教育主流文化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07)04
期刊
摘要:随着公共行政的演进,服务行政呈现出以“权力”为中心的恩赐形态到以“满足公共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直至以“官民共治”为核心的合作模式之发展脉络。服务行政是对秩序行政的发展,而以“官民共治”为核心的合作理念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昭示。公共行政发展与行政法理念革新一直存在互动关系,行政法合作理念的确立,应在行政观念、行政主体、行为方式、行政救济等领域得到具体体现。  关键词:公共行政发展;服务行政
期刊
摘要: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人们借助由多种符号有机构成的“符号系统”进行交际。视觉语法的提出为多模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元功能理论框架下的视觉语法体系,对多模态概念及其相关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并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试图从多模态视角,探讨识读的认知规律,以便为多模态语篇的设计、评介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元功能;视觉语法[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初,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GLNSST在《知识的新生产》一书中提出了异于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的模式2,并在7年后发表《再看科学》,使其知识生产模式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模式2的特点有应用的语境、跨学科的语境、异质性、自反性和观点多样等。模式2将知识生产置于社会的语境中,填补了社会和科学、学院科学和应
期刊
摘 要:规则悖论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第二百零一条,主要讨论规则和行动的关系问题。SSK以布鲁尔为代表对规则悖论进行了怀疑式的解读,认为社会约定和利益决定了规则和行动的一致性;而后SSK以林奇为代表对规则悖论进行了反怀疑论的解读,认为规则内在于实践。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展示了后SSK与SSK理论之间的分歧。通过分析,规则内在于实践才是对维特根斯坦的正确解读。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规则悖论;S
期刊
【收稿日期】2008-08-23  【作者简介】林琳(1964-),女,广东中山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研究方 向: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53)    摘 要: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绿洲历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视野研究这一课题还比较薄弱。通过对广东省推行博 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后的调查研究,特别关注参观者的游览行为、时空分布
期刊
【收稿日期】2008-06-06  【作者简介】张兵(1962-),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农 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医疗保障、农村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JY097);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基金(06JA79005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SJD790064)   ①老年人口抚养比等于65岁以上人口数除以15至64岁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