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事件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位呢简要探讨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四结合”策略,即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四结合”策略;工作心得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相对缺少亲情和必要的家庭监督,其成长方面难免有所缺失,因此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就更具有重要性和挑战性。成长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即为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懒惰散漫、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同学、自我为中心等,不但不利于学习上的进步,更会对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不利影响。也正是由于此故,培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农村小学管理中向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以下拟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及体会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冀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引导教育是与强制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它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基本教育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生硬的“警察式”不仅难以打入其内心世界,更有可能引起其抵触而适得其反。除了引导教育,教育管理者还要善于激活学生的自我教学。教育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备强大的自我教育的潜力,他们内心都渴望进步、受到表扬。作为教育管理者,要能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发现其缺点和不足,好的表扬,加以放大,坏的则督促其改正,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实现自我教育。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平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地位与学生接触,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和空间,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其行为动向和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发展历程,尽量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二、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理问题。聪明的教育管理者会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深入了解和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只有多注重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发展规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进步的同时悦纳自己,更好地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不,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无疑是十分关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诱导和心理辅导的必备方式。只有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学生敞开心扉地进行沟通,才能真正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经常性的无隔阂交流,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发展规律,进而更有效地对其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高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些事并非不知道或不明白,只是在面对现实情况的时候,由于自制力差或理解上偏差等原因而不能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教育管理者在讲道理的同时,更要多以自己的行为做表率,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行为楷模,使学生就能够自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向着正确行为习惯靠拢。在言传身教的同时,教育管理者还要注重以情感诱导学生的行为,学会跟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朋友关系,博得学生的信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育管理者敞开心扉,也更愿意听从教导,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尽管农村小学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但我们仍要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策略。因为学生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学两方面的影响所决定的,单用“一条腿走路”是难见成效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一年到头很少与孩子见面,难有实施较正式教育和潜移默化影响的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关心孩子,不重视孩子的成长,只不过客观条件带来了很多难处而已。这种情况下,就是学校教育管理者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等数码设备定期地与身在外地地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引导他们通过老师这条途径多关心孩子,与此同时,还可组织一些孩子与家长的线上交流,总之,是尽可能地为孩子和家长构建经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现在是一个数码信息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事实证明,家长一旦重视起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会很容易取得理想效果。
综上,本位呢简要探讨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四结合”策略,即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事实上,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事件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己之见,尚盼同仁指教。
参考文献:
[1]贺静.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4):87-87.
[2]张秋. 谈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 2019(5):43-43.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四结合”策略;工作心得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相对缺少亲情和必要的家庭监督,其成长方面难免有所缺失,因此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就更具有重要性和挑战性。成长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即为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懒惰散漫、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同学、自我为中心等,不但不利于学习上的进步,更会对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不利影响。也正是由于此故,培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农村小学管理中向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以下拟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及体会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冀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引导教育是与强制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它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基本教育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生硬的“警察式”不仅难以打入其内心世界,更有可能引起其抵触而适得其反。除了引导教育,教育管理者还要善于激活学生的自我教学。教育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备强大的自我教育的潜力,他们内心都渴望进步、受到表扬。作为教育管理者,要能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发现其缺点和不足,好的表扬,加以放大,坏的则督促其改正,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实现自我教育。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平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地位与学生接触,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和空间,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其行为动向和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发展历程,尽量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二、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理问题。聪明的教育管理者会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深入了解和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只有多注重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发展规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进步的同时悦纳自己,更好地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不,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无疑是十分关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诱导和心理辅导的必备方式。只有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学生敞开心扉地进行沟通,才能真正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经常性的无隔阂交流,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发展规律,进而更有效地对其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高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些事并非不知道或不明白,只是在面对现实情况的时候,由于自制力差或理解上偏差等原因而不能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教育管理者在讲道理的同时,更要多以自己的行为做表率,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行为楷模,使学生就能够自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向着正确行为习惯靠拢。在言传身教的同时,教育管理者还要注重以情感诱导学生的行为,学会跟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朋友关系,博得学生的信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育管理者敞开心扉,也更愿意听从教导,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尽管农村小学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但我们仍要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策略。因为学生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学两方面的影响所决定的,单用“一条腿走路”是难见成效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一年到头很少与孩子见面,难有实施较正式教育和潜移默化影响的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关心孩子,不重视孩子的成长,只不过客观条件带来了很多难处而已。这种情况下,就是学校教育管理者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等数码设备定期地与身在外地地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引导他们通过老师这条途径多关心孩子,与此同时,还可组织一些孩子与家长的线上交流,总之,是尽可能地为孩子和家长构建经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现在是一个数码信息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事实证明,家长一旦重视起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会很容易取得理想效果。
综上,本位呢简要探讨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四结合”策略,即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与情感诱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事实上,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事件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己之见,尚盼同仁指教。
参考文献:
[1]贺静.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4):87-87.
[2]张秋. 谈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 2019(5):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