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传播的陷阱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上半年,东风日产骊威以4.5万辆的销量成为两厢车市场的冠军,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销量竟然是市场呼声最高的新飞度的两倍!除了POLO劲情的月销量维持在5000辆左右,其他两厢车的销量更差,像马自达2、斯柯达晶锐、雪铁龙C2、雨燕等备受媒体和网友好评的两厢车月销量基本上在2000辆上下,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广汽丰田雅力士半年的销量仅为5918辆,差不多是骊威的一个零头!
  骊威在两厢车市场上一枝独秀,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东风日产产品品质和营销能力的成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上海大众的产品品质和渠道营销能力并不比东风日产差,新飞度、雅力士、晶锐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也远远超过骊威,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却以大比分败在骊威手下,这就值得我们反思了。我个人的看法是,它们都掉进了“年轻化陷阱”。
  何谓“年轻化陷阱”?就是这些车型在进行营销传播时,假想自己的目标消费群比较年轻,从而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时尚感,把自己定位于窄众产品,拒绝让更多的消费者靠近、选择。不信的话,我们可以随便找一本杂志,翻翻上述两厢车的广告,就会发现它们的广告创意基本雷同,要么突出时尚炫丽的都市生活场景,要么强调漂亮的车身造型与五彩缤纷的车身颜色。不可否认,这些广告创意对都市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场景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但是喜欢和购买并不是一回事,大部分都市年轻人还是喜欢购买外形更加朴实、空间更加宽敞的骊威。
  在全球汽车界,新飞度、雅力士、晶锐、马自达2、雪铁龙C2等都是两厢车中的经典,它们风靡全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时尚、动感的造型,因此,当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时,继续走年轻、时尚的路线似乎没有什么错。但是,问题在于,中国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时尚买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国购车的主流人群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成家或即将成家,对汽车的功能性需求远远大于对时尚外形的需求。
  但是,大部分汽车厂家无视这一事实,而是想当然地将两厢车的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于80后,既然80后喜欢时尚的东西,广告和营销活动就强调这种东西。比如雅力士请周杰伦、莫文蔚代言,新飞度赞助拍摄电影《FIT LOVER》等等。殊不知,中国的国情是,一个人25岁才刚刚大学毕业,其第一要务是买房子,然后才是买车。换句话说,25岁至30岁能够买车的人是极少的,如果这个年纪的人能买车,可以断定他们是“富二代”,但他们想买的车就不是新飞度、POLO,而很可能是宝马、甲壳虫、MINI。而对于30多岁的已婚一族来说,即使喜欢周杰伦、莫文蔚,恐怕也不会因为他们而买车吧?
  所以说,大部分全球经典两厢车在中国“马失前蹄”,根本原因就是厂家把目标消费者想象得太年轻。事实上,两厢车的消费者和中级车的消费者最大的区别不是年龄,而是他们的购车预算。他们对汽车的需求大致是相同的,动力、操控、安全、空间、配置一个都不能少。外形固然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倾向于中庸、平和,开一辆大红大绿的小车上街,显然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市场数据可以作证:骊威在2008年6月雅力士、新飞度上市之前,月销量一直保持在5000辆左右,但雅力士、新飞度上市之后,骊威的月销量突然猛增到7000辆以上,而且自2008年9月开始稳居两厢车销量冠军长达10个月之久。我在广汽本田有一位朋友,他说:“骊威捡了新飞度的一个大便宜,那些原本喜欢新飞度的消费者发现新飞度过于年轻时尚,于是转而购买骊威了。”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骊威,它的传播诉求点不是外形时尚,其卖点是内部空间和一车多能,这对于理性、务实的都市家庭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为了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东风日产连续3年举办“骊威连连看”网络游戏大赛,每年参与的人数多达上百万,为销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骊威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年龄阶层,而是尽可能地扩大目标消费群,因而获得了成功。
  那么对新飞度、雅力士、马自达2等两厢车来说,骊威的经验有什么启示呢?最大的启示就是—别把自己整得太年轻,而是要“淬火”。淬火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对外形淬火,比如POLO刚进入中国时,钮扣式的前大灯十分可爱,但过于女人化,以致在许多地方POLO被称为“二奶车”,后来上海大众推出了POLO劲情,把前大灯改得更加粗壮、有力,整体造型显得更加稳重,吸引了许多男性消费者。目前,POLO两厢车的销量仅次于骊威,表明它的“淬火”是很成功的。
  不过,大部分车型的外形设计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在传播层面仍然有办法淬火,比如雅力士的做法。最近我们可以看到,雅力士的广告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孩子,系着安全带在后座酣睡。这一画面是在暗示消费者—雅力士已经变得成熟了,正好适合三口之家。
  还有一个淬火的办法,那就是时间。我在广汽本田的那朋友说:“新飞度明年肯定好卖,因为大家对它的造型已经习惯了,不会感到太过于年轻了,这样它的目标受众群就会相应扩大。”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淬火,牺牲的是时间,而对一款新车来说,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牺牲呢?
其他文献
快速消费品行业历来有着鲜明的特征,如消费人群广,消费周期短,创新性强等,而随着80后、90后等一代逐步成为快消品的主流消费群体,快消品的市场需求更加复杂,这让快消品企业的市场营销难上加难。  然而,网络营销的出现,为快消品企业带来了一种及时、精准、有效的营销新渠道。前不久,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光明的“莱特”产品携手新浪的营销合作案例获得“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这一事件更是将快速消费品的网络
期刊
10月21日至31日,在上海闸北区洛川中路的名仕街,上演了主题为“1+C”即“品牌+创意”的“2009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此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吸引了服务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近百家设计创意类机构参加。名仕街所独具特色的LOFT空间效果,让创意市集、创意峰会、创意大赛、创意大奖别有韵味。  人们在享受创意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
期刊
中国品牌应该承诺提供一些现代的价值,而不是过时的历史价值。中国必须抛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建立一个可以在国内外消费市场支撑和驱动品牌承诺、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品牌形象。  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利润正在不断下降,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打造中国品牌,以获得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溢价能力,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  拥
期刊
一次出差到北京,打的,聊起天,司机说到京城官员之多,是这么形容的:“处长多如狗,局长满街走。”说完,他嘿嘿笑起来。其实,他一点儿恶意也没有,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打了一个比喻而已。  从1991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招收MBA到现在,仅国内招收MBA的高校就多达100余所,加上国外为中国培养的MBA、EMBA,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MBA、EMBA庶几乎也“满街走”了吧?  十几年前,
期刊
提到丰田,自然想到了丰田生产方式。这个被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T·琼斯称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极具品质和竞争力的汽车,更为商界贡献了最富标杆价值的思想—精益管理。那么,如果当我们再说到丰田,说到它的销售方式,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丰田的销售方式远不如它的生产方式来得有名。但不可否认,倘若没有好的销售,再好的生产又能奈何?  对此,现任丰田汽车公司顾问,曾为该公司美国
期刊
疑窦丛生的厂商专卖店    10月份,微软公司第一家专卖店开张营业,标志着这家著名软件公司开始“试水”零售市场。这家专卖店设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购物中心内,意在展示公司个人电脑、Zunes播放器以及Xbox游戏机等最新、最优秀的产品。微软公司的此举被人们广泛视为是追赶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行动—截止到2008年年末,后者在全球运营的零售店已达247个。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戴维·贝尔(David B
期刊
我们对中国的看法公平吗?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中国制造”的标签很少产生正面的联想。但是,如今中国正愈发关注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这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的一向看法吗?   地理声誉—产品的生产国与产品质量之间的联系—对消费品来说历来重要。例如,看到巴黎制造高级服装和比利时巧克力等标签,许多人会即时联想到同类产品中的最好产品。但是,对中国制造而言似乎有所不同:仅1/8的欧美消费者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
期刊
在上一篇《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运作》中,因为我提出了在社会化媒体中操作营销时最好抛开广告代理公司(Agency),有读者就这样问我:那么,品牌公司该如何操作呢?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极其诧异的:难道现在已经到了品牌公司离开Agency就立刻进退失据、手足无措的地步了么?我的第二个反应则是:呀,不会误解了吧,我并不是指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可以抛开Agency的。  Agency有Agency的存在价值,比
期刊
班德服饰集团公司营销经理罗振超起身伸了个懒腰,端起龙井茶,呷了一口,又坐回大班椅上,望着窗外陷入沉思。降价销售是每个商家惯于使用的促销方法。的确,不管是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增加店内的客流量和产品的销售量,还是减少库存,巩固消费者对在该店购物省钱的观念和价值感知,甚至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通过在消费者头脑中建立一个特殊的价格形象从而为广告商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建立顾客忠诚度,降价促销经常都是非常
期刊
2008年,站在一个领奖台上,当被问及获奖感受及职业规划时,江苏太阳雨集团(以下简称太阳雨)营销总经理陈荣华没有任何迟疑地说:“太阳雨将是我人生职场的最后一站,如果有一天因什么原因而离开的话,我想我会去做讲师。”  陈荣华有写工作日记的习惯,十多年来他把积累下的营销心得和体会记满了上百个笔记本。他说:“等闲暇之余,我会将这些分享给别人。”陈荣华到太阳雨之前,已经在市场上整整磨炼了10年。他的职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