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并结合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是主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的观点。文章从实践教学体系、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考核方法这几个方面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女,广西临桂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及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广西桂林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LSZ201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64-03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两部分,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一些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果,但在解决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实践与理论等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式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
1.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器件的能力。
2.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需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成为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技能、技术,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渐清晰,人们已经把它视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照,在致力于技能训练的同时,发展人的方法能力、为人性品格的提升服务。电子技术实验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普遍采用三段式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照能力层次划分,遵循着由一般到特殊、由基本能力到应用能力的思维逻辑,导致了知识与技能的割裂。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只是对理论的补充。实验、实训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和进一步巩固,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存在的,此时的实践教学仅仅意味着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仅作为验证巩固理论教学的附属,使实验教学缺乏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思考、被动参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基本为“注入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学生做实验按指导书或教师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操作的状态,遏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四,实践考核内容和方法单一。实验分组不合理,学生每三人或两人一组,导致实验中有的学生无法参与,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因此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对策
(一)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并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应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驱动、主导和保障三个子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在于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观、教师观、学习观的转变;主导系统则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特色的、固有的特征,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层面来阐述;保障系统由师资、校企合作等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主导和保障系统,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如下图所示)。
(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此时的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而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了消除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偏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一方面按相近、相关合并和重点精选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有的实验中精选出少量的实验,使学生能在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三基”方面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增设一些实验项目,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构成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2.增加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并使“模电”和“数电”有效融合。“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该两方面内容共120学时,同在第三学期开设。设置由浅入深的、与现实相关、实用的实训项目,模电部分和数电部分不再相互孤立,而是将二者有效融合。如在直流稳压电源中增加译码显示电路,显示输出电压,增加D/A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电路,实现程控电源的设计等。要求学生课前使用EDA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弄清楚各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理解电路的原理并判断设计是否合理;然后,使用Protel对电路进行PCB排版,完成电路的焊接和调试。使学生在基本技能、基础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单元电路编程与调试和小型综合系统设计与调试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为了达到学生有效参与,而不是低效、无效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对教师的“独角戏”,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注意提供与电子领域相一致的实践教学环境,在训练项目中刻意安排协作、互助、互动的学习内容,利用讨论、辨析、提问等手段创造更多语言交流与会话的机会,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学变成引导思路、展示思维的过程,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并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一旦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就有可能实现与教师的相互理解与对话,实现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就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并把它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表现教学和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既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深入企业学习,同时也要向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将EDA技术引入实践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实验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基本原理、知识点阐述、实验思考题分析、实验常见问题提示等。为了使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实验,我们将EDA引入实验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实验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被仿真电路的元件人为设置故障,要求学生根据各状态来判断故障点和排除故障,这在实际实验中是较难做到的。我们提出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或EWB软件进行仿真预习,要求认识元件并正确应用,自主搭建电路,大胆地使用虚拟仪器,主动建构知识。采用PowerPoint与EDA技术结合,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融为一体,变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生动,促进了教学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辟第二课堂,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是学生丰富知识、接受工程教育和训练的一种极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在活动中能自由发挥,自主选题,指导老师注意融入新技术、新器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意识、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广西自治区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设计、动脑动手,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形式。基础性实验按1人一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2人一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性实验和电子实习由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一组,共同讨论设计实施方案,分配具体任务等。
(六)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考核体系
1.强化随堂考核,突出素质评价。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报告,考核学生设计电路、查阅资料的能力,它应占平时成绩的30%。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占平时成绩的40%。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反映了学生理论总结能力,占平时成绩的30%。在记录学生平时成绩时不单纯看基本操作技能,要注意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总结。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
2.完善期末考核,注重考察能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启用开放性实践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向军,刘春颖,李月乔.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女,广西临桂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及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广西桂林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LSZ201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64-03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两部分,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一些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果,但在解决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实践与理论等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方式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
1.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器件的能力。
2.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需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成为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技能、技术,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渐清晰,人们已经把它视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照,在致力于技能训练的同时,发展人的方法能力、为人性品格的提升服务。电子技术实验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进入的第一个工程性实践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现状
第一,普遍采用三段式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照能力层次划分,遵循着由一般到特殊、由基本能力到应用能力的思维逻辑,导致了知识与技能的割裂。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只是对理论的补充。实验、实训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和进一步巩固,很多情况下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存在的,此时的实践教学仅仅意味着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仅作为验证巩固理论教学的附属,使实验教学缺乏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思考、被动参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基本为“注入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学生做实验按指导书或教师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操作的状态,遏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四,实践考核内容和方法单一。实验分组不合理,学生每三人或两人一组,导致实验中有的学生无法参与,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因此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对策
(一)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并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应构建驱动—主导—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驱动、主导和保障三个子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在于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观、教师观、学习观的转变;主导系统则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特色的、固有的特征,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层面来阐述;保障系统由师资、校企合作等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主导和保障系统,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如下图所示)。
(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此时的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增加实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而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了消除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偏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一方面按相近、相关合并和重点精选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有的实验中精选出少量的实验,使学生能在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三基”方面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增设一些实验项目,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构成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2.增加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并使“模电”和“数电”有效融合。“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该两方面内容共120学时,同在第三学期开设。设置由浅入深的、与现实相关、实用的实训项目,模电部分和数电部分不再相互孤立,而是将二者有效融合。如在直流稳压电源中增加译码显示电路,显示输出电压,增加D/A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电路,实现程控电源的设计等。要求学生课前使用EDA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弄清楚各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理解电路的原理并判断设计是否合理;然后,使用Protel对电路进行PCB排版,完成电路的焊接和调试。使学生在基本技能、基础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单元电路编程与调试和小型综合系统设计与调试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1.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为了达到学生有效参与,而不是低效、无效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对教师的“独角戏”,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注意提供与电子领域相一致的实践教学环境,在训练项目中刻意安排协作、互助、互动的学习内容,利用讨论、辨析、提问等手段创造更多语言交流与会话的机会,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学变成引导思路、展示思维的过程,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并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一旦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就有可能实现与教师的相互理解与对话,实现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就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并把它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表现教学和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既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深入企业学习,同时也要向社会招聘富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将EDA技术引入实践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实验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基本原理、知识点阐述、实验思考题分析、实验常见问题提示等。为了使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实验,我们将EDA引入实验课的教学,把EDA的仿真过程嵌入到实验课件中,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电路仿真分析过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被仿真电路的元件人为设置故障,要求学生根据各状态来判断故障点和排除故障,这在实际实验中是较难做到的。我们提出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或EWB软件进行仿真预习,要求认识元件并正确应用,自主搭建电路,大胆地使用虚拟仪器,主动建构知识。采用PowerPoint与EDA技术结合,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融为一体,变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生动,促进了教学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辟第二课堂,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是学生丰富知识、接受工程教育和训练的一种极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在活动中能自由发挥,自主选题,指导老师注意融入新技术、新器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意识、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广西自治区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设计、动脑动手,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形式。基础性实验按1人一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2人一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性实验和电子实习由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一组,共同讨论设计实施方案,分配具体任务等。
(六)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考核体系
1.强化随堂考核,突出素质评价。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报告,考核学生设计电路、查阅资料的能力,它应占平时成绩的30%。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占平时成绩的40%。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反映了学生理论总结能力,占平时成绩的30%。在记录学生平时成绩时不单纯看基本操作技能,要注意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总结。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
2.完善期末考核,注重考察能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的实践教学方式,启用开放性实践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电子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向军,刘春颖,李月乔.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