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25例病人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 后,23例TIA症状完全控制,1例症状仍有发作,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积极治疗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对短期内频繁出现的TIA应给予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其进展为脑梗死至关重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肝素钠泵;抗凝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84-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因此,临床上正确的处理TIA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25例TIA病人,男15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3岁。高血压13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2例,房颤2例,颈椎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9例,有酗酒史10例。
  1.2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共18例,表现为短暂性单肢或偏侧无力,面部、单个肢体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症状或多个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7例,表现为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神经和小脑症状,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无耳鸣。
  1.3 治疗方法
  1.3.1 抗凝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尤其是有心源性栓子来源的可能时,可用出血并发症较少的低分子肝素4000~7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2次,连用10日。
  1.3.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对于抗凝药物禁忌症的患者,推荐其使用阿司匹林(75~150mg/d),如果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应用氯吡格雷(75mg/d)。若无其他心源性栓塞的高度风险,窦性节律的TIA患者不应使用抗凝药物。
  1.3.3 扩张血管治疗 用培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日。
  1.3.4 钙离子拮抗剂 选用尼莫地平20~40mg口服,每日3次。
  1.3.5 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常用丹参、红花、三七等
  1.3.6 手术治疗 经血管造影证实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严重狭窄(75%以上),并伴反复TIA者,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段,扩张血管狭窄部位和置入血管内支架,使脑血流保持通畅,可改善TIA症状。
  1.3.7 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TIA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室防止TIA再发的关键。
  2 结果
  25例病人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 后,23例TIA症状完全控制,1例症状仍有发作,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局炤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相关原因有:①微栓塞: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当栓子碎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缺血症状消失。②脑血管痉挛: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③脑血液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病人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本病发作;血压回升后,症状消失。本病多见于血压波动时易出现本病发作。此外,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损害亦可使脑局部血流量突然减少而发病。④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狭窄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当转头时即可引起本病发作。
  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需与癫痫、偏头痛先兆、低血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加与区别。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1次,多者数十次。多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②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1]。TI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1951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Fisher[2]首先提出,随着彩超多普勒、螺旋CT、MRI在临床上的应用,人们对TIA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积极得当的治疗TIA,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 : 379-380.
  [2] Fisher M. Occlusion of t 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J]. Arch Neural psychiat ,1951 ,65 :346-37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详细了解经棚镇餐饮具卫生现状,分析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完善餐饮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大肠菌群餐饮具纸片法快速检测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对经棚镇66个餐饮部门餐饮具卫生监测,采样3800份,从单位类别、消毒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私人小餐馆及学校小吃部餐饮具大肠菌群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与其它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蒸汽消毒合格率为79.0%、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周边地区(博山、淄川、莱芜等就近人群)0~6岁儿童微量元素摄入情况,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时段给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随机抽查儿科门诊和儿保体检的0~6岁儿童348例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周边地区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锌、铁、钙缺乏情况最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50.9%、27.0.%和21.15%,相对于镁、铜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针对临床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下的各种病因分别进行不同治疗后的疗效、预后,为以后临床诊断提供经验参考,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并经标准诊断确诊的120例具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患。结果:后交通动脉瘤在病因中所占比例最大(67例),占病例总数的55.83%;其次为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麻痹(25例),占病例总数的2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6年来诊治的1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发生在术后10 天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4天。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肠梗阻;炎性肠疾病;诊断;药物疗法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泰尔茂动脉采血针与传统注射器在股动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将行股动脉采血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泰尔茂动脉采血针组(n=50)和传统注射器组(n=50),比较2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混入气泡数及血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泰尔茂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传统注射器采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每月16日门诊普通成人处方100张,共1200张,从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用药频度、使用率、等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2011年120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32种,平均每张处方药费为132.94元,就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为31.08%,就诊使用注射药物处方的百分率为16.5%。每月平均处方用药品种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甲睾酮片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女保健科经用甲睾酮片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未绝经病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220例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腹痛和痛经明显缓解112例,部分缓解90例,无缓解18例,治疗有效率达91.8%;月经量明显减少99例,部分减少97例,无减少24例,治疗有效率达8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分析10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72.7% )位于上消化道; 29例(27.1% )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 7% )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 8%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 1%和1
期刊
【摘 要】目的:寻求乳腺癌标志物最佳组合,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乳腺癌良性病变和8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C-erbB2拷贝数。结果:乳腺癌组CA15-3、CEA、TSGF和TPS、C-erbB2,5种标志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剔除的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除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病理检查显示,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其中囊性变8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