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的原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写作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写作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去经历、去感受,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写作意识; 真实的写作; 想象力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唤醒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
  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笔者认为,首先要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写作”这一问题。写作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对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和人格的确定以及道德的培养,对其智力情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要让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不仅要靠“教”,更要靠“育”,因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灵情感不是教得会的,这是当前作文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学生)”的地位确定了,作文的新路才能开辟出来。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自我意识着手帮助其完成自身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在自我价值体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愿望。
  其次,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情感,并且他们渴望这些思想和情感得到抒发和认可。但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评价系统和防御机制都在增强,他们害怕说错了话会被别人笑话,因此出现“心理闭锁”,只愿意和要好的同学或是老师交流,而不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和宣泄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或是抒发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或是纠正,以便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就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引发使命意识,培养创造意识
  写作的真正源头来自于生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实而丰富的日常生活,因此,应该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到生活中,从而“发现”生活的真谛。作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让学生投入生活,通过直接的参与和间接的学习(书刊、音像、网络等)去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但这里所说的“生活”不单单是写作主题所感受到的事物和现象,主要是与其内心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起学生思绪的生活。孙绍振教授曾说过:“所谓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所以,只有教学生找到自己与生活的契合点,学生才能赋予作文生命和个性。
  写作教学中,我们固然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但是不切实际的创造风格是不被认同和欣赏的。所以,这里我们要“拒绝虚假的作文,呼吁真实的写作”!要做到这点,就要求学生真正的投入生活,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然后,再对他们所获得的东西进行符合逻辑、尊重现实的联想和想象,最后统一成自己的创作。
  所以说,写作是创造的过程,但不是“随便”创造的过程。这个创造中包含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和真情实感,这个创造物必须是源自于现实的产物。
  三、引导学生追求内心世界,激发丰富思想和情感意识
  真正的写作都是有感而发的。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即使经历相同或相似的人,写出的文章也不完全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就会有差别,他们感受事物的方式也会不相同。所以,只有教会学生抓住内心世界这个写作的源泉,就会不断有新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灵感也就源源不断,写作自然就不会枯燥和无从下手了。
  学会感动是培养“诗性情怀”的首要条件。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0 课《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感人的语言、感人的内容、感人的音乐让人读一遍感动一遍。于是在教学中鹤浦小学教师梁高英立足“感动”设计了三个感动。第一个为音乐感动:《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以及长期积淀的情怀创作的。第二个感动是为了阿炳:他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形同乞丐,疾病缠身,他靠卖艺为生,饱受艰辛,音乐是他唯一的安慰。第三个感动是为了语言:“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认真阅读,为音乐、阿炳、语言所感动!
  感恩教育也很重要。首先要让学生知恩、感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和景物的主要特点,从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感恩教育,还要让学生有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其中联系自身经验进行体验效果最为显著。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说说:谁帮助过你?你又帮助过谁呢?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浓浓的爱,感受到生活中浓浓的爱,从而让学生感到被爱的幸福和施爱的美好,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有些历史年代久远、学生无法联系到自身经验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则可以介绍历史背景、渲染情境,抓住英雄的一举一动来教学,尽量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拉近与书本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5.
  [2]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46.
  [3] 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案例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26.
  [4] 李海林. 论真实的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编辑:刘 影)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机制的桎梏、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方面原因,作文,却一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文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思路,以生活为基,丰富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口语表达和交流为途径,让作文过程服务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使作文与“做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顾串讲文言字词和句式,忽略了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作用。文言文教学应当去除功利化,要兼及文本分析,引领学生去感受古文言简意赅的语言,去领会
【摘要】在人類的生存条件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环境问题已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环境教育;渗透;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
本文针对三年级学生由铅笔字过渡到钢笔字这一阶段,结合日常写字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经验:针对三年级学生接受知识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提出通过形象、比喻的手法,掌握基本笔画的
【摘要】高中语文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师生面前,让莘莘学子爱不释手,令众多园丁喜不自禁,大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感。我在教授新教材时,着力让学生的心灵与古诗的涵义相碰撞,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去了解古诗,并且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直抵学生心灵的古诗文背诵  新教材在古诗文的安排上有两
本文论述采用塔式丁醛连续氧化制丁酸工艺流程的生产概况、反应机理及微机调优,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控制丁酸生产,使丁酸产品质量在国内居首位,并超过了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
加强防寒保暖防寒(1)冬季气温低.猪是一种极畏寒的动物.所以冬季猪圈内的各项防寒措施必须做到位;(2)保暖,在冬天气温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考虑使用加热方式为猪圈增温。
半自锚式斜拉渡槽是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新型输水建筑物,本文提出了这一形式渡槽整体结构分析计算模型及施工中的张拉控制方法,运用所提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已成功地建成了我国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提出了数值模拟天然河流横向混合的计算方法。利用坐标变换域上的浅水环流方程计算天然河流流场;根据累积流量法的思路提出流网型正交坐标系统,用迎风差分法计算浓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