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鼎鼎有名。哥大的东亚系最早是汉学系,它不仅是美国第一个汉学系,它还拥有一所总藏书量达870万册的中文图书馆(现名为东亚图书馆),是在美学者研究汉学的重要阵地。和许多院校的历史一样,哥大的东亚系也是由人慷慨捐赠才得以建立。在哥大东亚系的介绍资料里,一开始就回顾了当年的捐赠信:“奉上一万二千美元支票作为贵校中文教学捐款(I send you here with a deposit check for $12,000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fund for Chinese Learning in your university)”。但捐赠人的署名却神秘而不寻常:“丁龙,一个中国人(Dean Lung, a Chinese person)”。“丁龙”是谁?他为什么要在异国成立汉学系?
China Campus
海外
“丁龍”究竟是不是叫做“丁龙”,其实尚无定论。因为在史料里,只有“Dean Lung”这个英文名字,“丁龙”是根据这个名字音译过来的。
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许多华人赴美做劳工,丁龙就是其中一位。然而除了他出身广东,对于他的来历,再无多解。他在美国辗转飘荡,后来来到加利福尼亚,遇到了他后半生的雇主卡本蒂埃。卡本蒂埃本来是纽约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因为参加“西进运动”去加州闯荡,在发了一笔财之后又回到了纽约,丁龙便跟着他来到了这座不夜城。
一个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异乡人,一个是衣锦还乡的美国白人;一个薪资微薄,一个家财万贯;一个地位低下,在20世纪初排华风气严重的美国甚至会被称为“猪仔”,一个已跻身于精英阶层和上流社会,甚至是哥大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二人身份悬殊,如果是寻常故事,应当止步于主仆关系了。但不可思议的是,二人不仅感情深厚,卡本蒂埃还从丁龙身上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当丁龙近乎不切实际地提出捐建汉学系这个要求的时候,卡本蒂埃不但不质疑,甚至不惜倾囊相助。
卡本蒂埃并不是一个易于相处的人,他脾气颇大,有一次因故大发雷霆,把丁龙解雇,还说要赶他走。然而等到第二天,卡本蒂埃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把丁龙解雇实在是犯不上。丁龙向来忠心耿耿,他很后悔将失去这样一个得力的助手。然而让卡本蒂埃意想不到的是,丁龙竟然没有离开,并且还是像往常那样,为他端来了早餐。卡本蒂埃一面大为感动,另一面也很奇怪:他作为主人做了这么糟糕的事,丁龙为什么不走呢?没想到丁龙却告诉卡本蒂埃,重要的不是主人做了什么,而是自己永远记得要按照儒家教诲行事。
在中华文化尚未被美国社会所知晓的时代,卡本蒂埃通过这一件小事,被深深震撼。他开始从丁龙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二字的真正意义,也看到了汉学文化的伟大。正因为此,当1901年丁龙向卡本蒂埃说出自己的心愿,是将毕生积蓄的12000美元捐赠给哥大,设立一个汉学系时,卡本蒂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将这个心愿告知了哥大校方,并且表示希望这个系能够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名字,就是“Dean Lung”。
哥伦比亚大学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开始,哥大建在了纽约华尔街附近,靠近金融区和市政府;后来学校扩大了,不得不向北推进到了现在的49街洛克菲勒中心附近;到了1897年,当时的校长及时预见到该校址又将成为市中心,于是决定将学校继续北迁。如此这般,哥大才最终迁到了现在的地址,百老汇116街。20世纪初,哥大新建了校区,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丁龙的捐款,按理校方应当乐意之至,但意外却出现了。
在华工普遍不受尊重的环境下,哥大时任校长面对丁龙的中国人身份,有些迟疑了。校长向卡本蒂埃传信,试图审核丁龙的身份背景。然而这个举动却触怒了卡本蒂埃,他义正言辞地回信给校长:“丁龙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他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我可以这样说,在我有幸所遇之出身寒微却生性高贵具天生的绅士性格的人中,如果真有那种天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他就是一个。”在同一封信里,卡本蒂埃还评判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待华工的不公,并试图换取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注意:“我并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子孙,更不是在中国辩护,一些原因使得它在行进途中蹒跚踉跄、步履维艰。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应该是我们去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上的那大约七亿人们的时候了。”
事实上,就算不考虑当时的舆论背景,仅凭1.2万美元就想在大学建系无异于天方夜谭。丁龙自己没有上过学,对于建系根本就没有概念,支持他一切行为的动力,只不过是在美国多年的遭遇,促使他渴望以一种能够被尊重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改变华人后来者的命运。
为了丁龙这个朴素的心愿,卡本蒂埃可谓是费劲周折。他不但与哥大两任校长多次斡旋,还将自己的财产捐出来,陆续捐款近5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已是巨额,卡本蒂埃为此濒临破产,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住房,最后不得不搬回老家度过余生。
丁龙和卡本蒂埃的善举最终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本土。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后,向哥大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书,正是这些古籍成为今天的东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而直到今天,哥大的东亚图书馆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的汉语文献收藏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还有中国地方志1650种、年谱500部、族谱1000部以及许多的明清线装小说、清初禁书、古代碑文和手抄本等等。
责任编辑:陈思
主仆二人共同的坚持终于感动了哥大。1901年,哥大接受了丁龙和卡本蒂埃的捐款,并且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将成立汉学系的消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丁龙汉学讲座教授”的人选。最终,德国的汉学巨擘夏德入主哥大,由此开启了美国的汉学。
令人感动的是,直到今天,尽管哥大的汉学系已经改名为东亚系,但“丁龙讲座教授”的名头一直未变,这一职位也一直是北美汉学界最受人重视的职位之一。
China Campus
海外
“丁龍”究竟是不是叫做“丁龙”,其实尚无定论。因为在史料里,只有“Dean Lung”这个英文名字,“丁龙”是根据这个名字音译过来的。
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许多华人赴美做劳工,丁龙就是其中一位。然而除了他出身广东,对于他的来历,再无多解。他在美国辗转飘荡,后来来到加利福尼亚,遇到了他后半生的雇主卡本蒂埃。卡本蒂埃本来是纽约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因为参加“西进运动”去加州闯荡,在发了一笔财之后又回到了纽约,丁龙便跟着他来到了这座不夜城。
一个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异乡人,一个是衣锦还乡的美国白人;一个薪资微薄,一个家财万贯;一个地位低下,在20世纪初排华风气严重的美国甚至会被称为“猪仔”,一个已跻身于精英阶层和上流社会,甚至是哥大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二人身份悬殊,如果是寻常故事,应当止步于主仆关系了。但不可思议的是,二人不仅感情深厚,卡本蒂埃还从丁龙身上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当丁龙近乎不切实际地提出捐建汉学系这个要求的时候,卡本蒂埃不但不质疑,甚至不惜倾囊相助。
卡本蒂埃并不是一个易于相处的人,他脾气颇大,有一次因故大发雷霆,把丁龙解雇,还说要赶他走。然而等到第二天,卡本蒂埃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把丁龙解雇实在是犯不上。丁龙向来忠心耿耿,他很后悔将失去这样一个得力的助手。然而让卡本蒂埃意想不到的是,丁龙竟然没有离开,并且还是像往常那样,为他端来了早餐。卡本蒂埃一面大为感动,另一面也很奇怪:他作为主人做了这么糟糕的事,丁龙为什么不走呢?没想到丁龙却告诉卡本蒂埃,重要的不是主人做了什么,而是自己永远记得要按照儒家教诲行事。
在中华文化尚未被美国社会所知晓的时代,卡本蒂埃通过这一件小事,被深深震撼。他开始从丁龙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二字的真正意义,也看到了汉学文化的伟大。正因为此,当1901年丁龙向卡本蒂埃说出自己的心愿,是将毕生积蓄的12000美元捐赠给哥大,设立一个汉学系时,卡本蒂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将这个心愿告知了哥大校方,并且表示希望这个系能够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名字,就是“Dean Lung”。
哥伦比亚大学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开始,哥大建在了纽约华尔街附近,靠近金融区和市政府;后来学校扩大了,不得不向北推进到了现在的49街洛克菲勒中心附近;到了1897年,当时的校长及时预见到该校址又将成为市中心,于是决定将学校继续北迁。如此这般,哥大才最终迁到了现在的地址,百老汇116街。20世纪初,哥大新建了校区,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丁龙的捐款,按理校方应当乐意之至,但意外却出现了。
在华工普遍不受尊重的环境下,哥大时任校长面对丁龙的中国人身份,有些迟疑了。校长向卡本蒂埃传信,试图审核丁龙的身份背景。然而这个举动却触怒了卡本蒂埃,他义正言辞地回信给校长:“丁龙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他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我可以这样说,在我有幸所遇之出身寒微却生性高贵具天生的绅士性格的人中,如果真有那种天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他就是一个。”在同一封信里,卡本蒂埃还评判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待华工的不公,并试图换取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注意:“我并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子孙,更不是在中国辩护,一些原因使得它在行进途中蹒跚踉跄、步履维艰。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应该是我们去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上的那大约七亿人们的时候了。”
事实上,就算不考虑当时的舆论背景,仅凭1.2万美元就想在大学建系无异于天方夜谭。丁龙自己没有上过学,对于建系根本就没有概念,支持他一切行为的动力,只不过是在美国多年的遭遇,促使他渴望以一种能够被尊重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改变华人后来者的命运。
为了丁龙这个朴素的心愿,卡本蒂埃可谓是费劲周折。他不但与哥大两任校长多次斡旋,还将自己的财产捐出来,陆续捐款近5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已是巨额,卡本蒂埃为此濒临破产,甚至捐出了自己的住房,最后不得不搬回老家度过余生。
丁龙和卡本蒂埃的善举最终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本土。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后,向哥大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书,正是这些古籍成为今天的东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而直到今天,哥大的东亚图书馆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的汉语文献收藏地,总藏书量达870万册,还有中国地方志1650种、年谱500部、族谱1000部以及许多的明清线装小说、清初禁书、古代碑文和手抄本等等。
责任编辑:陈思
主仆二人共同的坚持终于感动了哥大。1901年,哥大接受了丁龙和卡本蒂埃的捐款,并且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将成立汉学系的消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丁龙汉学讲座教授”的人选。最终,德国的汉学巨擘夏德入主哥大,由此开启了美国的汉学。
令人感动的是,直到今天,尽管哥大的汉学系已经改名为东亚系,但“丁龙讲座教授”的名头一直未变,这一职位也一直是北美汉学界最受人重视的职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