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調账户限额,就是要让余额宝回归到支付账户余额管理工具这一本源上来,而不是成为大额投资工具甚至是套利工具。从这个角度看,限额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8月11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14日起,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10万元。此前的5月27日,余额宝账户限额刚刚从100万份调整至25万元。
这是3个月内,天弘基金对余额宝限额的第二次大幅下调。余额宝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天弘基金却两次收缩余额宝账户限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是余额宝投资出现问题了吗?公开信息显示,到2017年二季度,余额宝的资产组合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82.9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8.90%,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债券等)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7.94%,其他资产占0.21%。应该说,资产组合情况正常。
从表面上看,余额宝的投资资产大部分仍然在银行体系之内,但作为小额现金管理工具,余额宝过快的增速及过大的规模蕴藏着流动性风险,不仅存在类似存款“挤兑”的风险,还可能给整个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因此需引起高度关注。从这个角度看,下调个人账户持有额度上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其主要目的有3个:
一是要让余额宝回归业务本源。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它的巨大流量来自支付宝拥有的大量客户;它的收益与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究其实质,它是支付账户余额管理的一种工具,主要特点是小额、分散,其支付、消费属性较强,理财属性其实并不突出。数据表明,2016年余额宝户均持有金额为2490元,超过70%的用户投资额在1000元以下。下调账户限额,就是要让余额宝回归到支付账户余额管理工具这一本源上来,而不是成为大额投资工具甚至是套利工具。从这个角度看,限额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二是要降低余额宝流动性风险。货币基金只能依靠新申购资金及变现持有资产两种方式补充流动性。当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余额宝本身出现负面影响时,大规模赎回将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危害远大于存款“挤兑”。在我国金融市场“去杠杆”和防控风险大背景下,货币基金的日常风控管理应重点考虑应对集中或大额赎回等极端情况。尤其是在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出台后,如果流动性管理跟不上,像余额宝这样超大规模的产品日常风险控制和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下调账户限额是必要和及时的。
三是要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支付宝用户账户余额流向余额宝,余额宝用以配置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而银行资金再流向各类资管产品,投资链条不断被拉长,多数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部分资金最终可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这是资金“脱实向虚”的一种表现。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不断走高,加上股市低迷,机构投资者不断进入,“脱实向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此外,余额宝在客观上加重了银行存款成本进而间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下调账户限额,有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天弘基金表示,下调账户限额是他们主动采取的行动,绝大部分小额用户都不受影响。从余额宝户均持有份额看,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是真的。但下调限额是不是主动而为,就不得而知了。从目前情况看,余额宝连续两次下调账户限额,可能与近期的两件事情有关:一是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有报道称,有关方面正酝酿货币基金新规,限制或禁止货币基金对部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的投资;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货币基金投向同一银行的存款、同业存单与债券的总额,不能超过该行净资产的10%。如这两件事落到实处,将对余额宝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是主动下调账户限额,那么算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应对措施。
最近,不少人拿余额宝的规模与银行存款进行比较,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这并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较,就像你问:西瓜和香蕉,哪个更漂亮?但是,关于余额宝,还有更重要的3件事投资者要弄明白:
第一,余额宝不是银行存款。余额宝一开始就宣称其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这是一个坏的示范。投资者不是把钱存到余额宝,实际上,资金进入余额宝,是去购买货币基金;把钱转出余额宝,也不是提现,是赎回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取,但货币基金赎回是有条件的。
第二,余额宝风险大于存款。货币基金尽管相对稳健,但作为理财产品,仍具有一定风险。尽管余额宝还没有发生过亏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亏损就不会出现。事实上,货币基金出现亏损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有。而存款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即使银行破产了还有存款保险作为保障。
第三,投资者不应该只有余额宝。如果经常使用支付宝,余额宝是不错的余额管理工具。但如果不用支付宝,或者可投资资金超过10万元,那么,投资者应该寻找更好的理财产品,比如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不错。如果超过10万元的资金一直都放在余额宝上,这样做真的算得上是“很傻很天真”了。
说到这里,最后问投资者一个问题:你真的了解余额宝吗?
8月11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14日起,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10万元。此前的5月27日,余额宝账户限额刚刚从100万份调整至25万元。
这是3个月内,天弘基金对余额宝限额的第二次大幅下调。余额宝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天弘基金却两次收缩余额宝账户限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是余额宝投资出现问题了吗?公开信息显示,到2017年二季度,余额宝的资产组合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82.9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8.90%,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债券等)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7.94%,其他资产占0.21%。应该说,资产组合情况正常。
从表面上看,余额宝的投资资产大部分仍然在银行体系之内,但作为小额现金管理工具,余额宝过快的增速及过大的规模蕴藏着流动性风险,不仅存在类似存款“挤兑”的风险,还可能给整个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因此需引起高度关注。从这个角度看,下调个人账户持有额度上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其主要目的有3个:
一是要让余额宝回归业务本源。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它的巨大流量来自支付宝拥有的大量客户;它的收益与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究其实质,它是支付账户余额管理的一种工具,主要特点是小额、分散,其支付、消费属性较强,理财属性其实并不突出。数据表明,2016年余额宝户均持有金额为2490元,超过70%的用户投资额在1000元以下。下调账户限额,就是要让余额宝回归到支付账户余额管理工具这一本源上来,而不是成为大额投资工具甚至是套利工具。从这个角度看,限额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二是要降低余额宝流动性风险。货币基金只能依靠新申购资金及变现持有资产两种方式补充流动性。当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余额宝本身出现负面影响时,大规模赎回将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危害远大于存款“挤兑”。在我国金融市场“去杠杆”和防控风险大背景下,货币基金的日常风控管理应重点考虑应对集中或大额赎回等极端情况。尤其是在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出台后,如果流动性管理跟不上,像余额宝这样超大规模的产品日常风险控制和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下调账户限额是必要和及时的。
三是要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支付宝用户账户余额流向余额宝,余额宝用以配置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而银行资金再流向各类资管产品,投资链条不断被拉长,多数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部分资金最终可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这是资金“脱实向虚”的一种表现。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不断走高,加上股市低迷,机构投资者不断进入,“脱实向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此外,余额宝在客观上加重了银行存款成本进而间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下调账户限额,有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天弘基金表示,下调账户限额是他们主动采取的行动,绝大部分小额用户都不受影响。从余额宝户均持有份额看,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是真的。但下调限额是不是主动而为,就不得而知了。从目前情况看,余额宝连续两次下调账户限额,可能与近期的两件事情有关:一是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有报道称,有关方面正酝酿货币基金新规,限制或禁止货币基金对部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的投资;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货币基金投向同一银行的存款、同业存单与债券的总额,不能超过该行净资产的10%。如这两件事落到实处,将对余额宝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是主动下调账户限额,那么算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应对措施。
最近,不少人拿余额宝的规模与银行存款进行比较,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这并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较,就像你问:西瓜和香蕉,哪个更漂亮?但是,关于余额宝,还有更重要的3件事投资者要弄明白:
第一,余额宝不是银行存款。余额宝一开始就宣称其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这是一个坏的示范。投资者不是把钱存到余额宝,实际上,资金进入余额宝,是去购买货币基金;把钱转出余额宝,也不是提现,是赎回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取,但货币基金赎回是有条件的。
第二,余额宝风险大于存款。货币基金尽管相对稳健,但作为理财产品,仍具有一定风险。尽管余额宝还没有发生过亏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亏损就不会出现。事实上,货币基金出现亏损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有。而存款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即使银行破产了还有存款保险作为保障。
第三,投资者不应该只有余额宝。如果经常使用支付宝,余额宝是不错的余额管理工具。但如果不用支付宝,或者可投资资金超过10万元,那么,投资者应该寻找更好的理财产品,比如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不错。如果超过10万元的资金一直都放在余额宝上,这样做真的算得上是“很傻很天真”了。
说到这里,最后问投资者一个问题:你真的了解余额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