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手段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的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手段
  
  一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大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比如高一《思想政治》(上)中的“一哄而下”,“产品一炮打红”,“背后铲球”等等,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促使学生去探索,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歇后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3)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候,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无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三实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电教媒体。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煤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事物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我国还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象,在学生看完录象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五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故事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六诗话。诗话可以使干巴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在讲述实事求是内容时,讲了这么一段诗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次同他的老师一起郊游,行至一条小河的桥头,发现一具女尸,他的老师信口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问老师:“老师怎么知道那女子十六岁呢?你又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落的呢?老师你还看见她的三魂七魄在水面上游荡吗?”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说:“你看呢?”郑板桥便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两首小诗,谁优谁劣,不辩自明,重要的是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的哲理自然而然印在学生脑海里。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只要合理运用这些手段,思想政治课就会脱离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说教,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这样,学生才有学习兴趣,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11-09-23
  
其他文献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以“立几”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为背景的计数问题,这类问题题型新颖、解法灵活、多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现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这种问题的求解策略。  1、直接求解  例1:从平面 上取6个点,从平面 上取4个点,这10个点最多可以确定多少个三棱锥?  解: 利用三棱锥的形成将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的助推器,特别是对地理学科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角色,而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如何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才能推动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和今后工作行动的指南。  【关键词】高中地理;激活兴趣     我通过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疑教学是一种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度、适量和有序的设疑,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疑;效益     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1.教学中设疑的方式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虽然把有关的规律、概念、定理、定律背得滚瓜烂熟,但实际应用时却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此种情况,我认为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学得更扎实,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指导;学生;学习物理学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字面意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难办到的,但要指导学生透过字面,更深入一层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却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虽然文学语言最带感情色彩,但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隐晦的、曲折的,而不是显露的、直接的。同时,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悟,还有一个生活阅历、文化教养的问题。这些复杂情况,给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带来了困难。所以,重视
期刊
脚步匆匆,光阴如梭,一个暑假转瞬即逝,幸好有国培伴我度过闲暇时光,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理念,受益匪浅,是国培给了我再次成长的机会。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这几年,一直当班主任,外出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也没有从其它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发展形势。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牵着学生走,有时太过着急,学生一答不出,老师就急于说出答案。一节课中,设计的问题较多,问的问题也较细,老师说的
期刊
面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我一直在认认真真地、脚踏实地做好这项工作,收效还算不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1.注重细节,落在实处  
期刊
【摘要】教学互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而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成效和最多的知识。现今的小学教育,必须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在学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更强的好动性,通过语言和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主动去探索和学习知识,教师在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摒弃一些不需要的或错误的知识。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学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主体性     笔者于2010年11月2日至5日在贵港市高中参加了广西第十一届“长城杯”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使
期刊
“为了上学,每个周日的10点,两羊村上学的孩子就要准备出发了。一根竹竿,一头挑着柴禾,一头挑着米和菜,他们背着一星期的口粮,穿过崎岖的山路,去往20多里路以外的学校。5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二三十公斤的担子,但这些孩子却边唱着苗歌边乐陶陶地上学……”  这是《中国教师报》上登载的《用影像记录西部教育》中的片断。读着它,你是否也为大山的孩子所感动?你是否会想到,如果把这些两羊村的孩子放到我们这里,他们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