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混合课堂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整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两方面优势为特点的混合课堂正在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研究其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为例,发现当前高校混合课堂教学总体情况良好,但在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存在学习资源的质量有待提升、自主学习情况不佳、网络平台支持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四条改进策略:明确不同资源的教育功能,提升资源建设的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使专业人员专注于专业工作;依据课程性质选择课堂类型,充分发挥混合课堂的优势;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关键词:混合式课堂;实施现状;改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设各种形式的网络课堂开始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中,以整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两方面优势为特点的混合课堂更是备受青睐。有的学校甚至打算在三年之内将其变为常规课堂[1]。那么,这种课堂在高校到底实施得怎么样?是否值得推广成为常规课堂?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这些都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以华中师范大学的混合课堂为例,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其他同类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混合课堂的调查对象与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启动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工作,最初开设了49个混合课堂。至2014年,全校开设的混合式课堂已达到289个,涉及专业50多个,参与教师300多名,学生近2万人次。无论从探索的时间还是参与者的数量来看,学校的教学变革都具有典型性。因此,对其实施混合课堂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发现普遍性的问题。
  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调查对象,选取了该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72个混合课堂,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分为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两类。每类问卷均从混合式课堂的基本教学和学习情况、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效果、混合式课堂的教学问题与困难以及对混合式课堂的总体评价等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其中,学生问卷22题,教师问卷15题。
  本次学生问卷共发放3116份,回收有效问卷2012份,回收率为64.6%。
  教师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为61.3%。
  二、混合课堂的实施现状与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该校混合课堂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 课堂总体情况良好,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研究针对基本课程内容讲解、资源提供、课堂互动、课外指导、意见听取和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调查表明,教师在各方面表现良好,60%的教师可高质量地完成其中的每一项。具体而言,绝大部分教师在内容讲解方面表现较好,均能根据新课堂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讲解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讲解。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资源提供和课堂互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大部分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另外,面对这种新型的课堂,绝大部分教师都能随时注意收集意见,以改进教学。从实施效果来看,混合式课堂的总体效果令人满意,在课程掌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至少有1/3的学生得到了提升,80%—90%的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且有一定收获。从师生的满意度来看,65.3%的教师和54.1%的学生均表示认同混合式课堂。虽然其中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较低,但大部分师生表示,问题不在于混合课堂本身,而在于教师或学生还不太适应这种新型课堂。
  调查还发现,混合课堂在不同群体间的实施效果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第一,从专业来看,艺体类学生较文理科学生更喜欢混合课堂。其原因主要在于,混合课堂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和实践机会,并能通过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示范,有利于他们反复观摩和模仿——这些特征特别适合艺体生的需要。同时,混合课堂在时间上的弹性也有助于他们灵活安排出外写生、比赛等活动。第二,从年级来看,大四学生对混合课堂的满意度最高,其他年级则相对较低。原因可能在于,混合课堂给予了正忙于四处寻找工作的毕业生一定的时间弹性。同时,混合课堂所强调的实践导向符合他们找工作时的迫切需要。另外,大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更强,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第三,从教师来看,总体趋势是:教师的职称越高,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越高。其中,教授课堂的满意度最高,达到了77.8%。这表明,决定混合课堂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的水平。但是,从对于混合课堂本身的态度来看,排斥混合课堂最多的群体也是教授。其原因可能在于混合课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教授们认为这些精力的投入未必都是专业必须的,而且一些技术上的障碍所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使他们颇为不满。
  2. 学习资源数量充足,资源质量有待提升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从数量上看,大部分资源比较丰富,有课堂的学生甚至认为资源的使用已经达到了饱和程度。但是,从资源的类型来看,调查表明,“参考书目”、“教学视频”等传统资源相对偏多,而“相关领域专家讲座”、“学习实践机会”等广义上的教学资源则较少。仅25.7%的同学对教师提供的“专家讲座”资源满意。94.4%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尚需改进。在改进的具体建议方面,49.2%的学生认为应 “打破校际界限,吸纳校外资源”,48%的学生认为应“增强所提供资源的现实性和时效性”,47.4%的学生认为应“增加资源数量、多样性”。
  同时,调查表明,教师在资源建设方面遇到了制约他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瓶颈”,即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32.7%的教师认为,这是阻碍他们建设高质量的资源的最大障碍,原因在于,教师所要提供的资源往往超过了教师个体的购买能力,而且教师个体大多不熟悉购买这些资源的程序。
  3. 学习任务完成较好,自主学习情况不佳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仅有4.9%的学生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从学习过程来看,混合课堂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将这种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当成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而现有调查表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   首先,调查表明,学生现有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这可能与其在中学阶段的灌输式教学有关。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混合课堂。调查表现,54%的学生仍然愿意选择传统课堂。在参与混合课堂的学生中,80%的学生反映在“完全网络课堂”或“混合式课堂”中学习负担较大。因此,在网上学习时,存在的常见问题是:不少学生通过“挂网”来达到在线学习时间,敷衍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调查表明,在混合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课堂发言组织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和“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等方面的调查中,仅有33.5%、35.6%和3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达到了该效果。可见,教师在混合课堂中应该突破传统的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的局限。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有利于混合课堂本身的顺利实施。
  4. 课堂运行基本正常,网络平台支持不足
  通过从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困难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混合课堂进行详细的考察,调查组最终可以认为混合式课堂的运行过程基本正常。虽然还存在较多的制度漏洞和技术漏洞,以及一些过渡时期的不适应因素,但总体结果还是达到了教学要求。
  然而,在分析数据时,调查组也发现在课堂的运行过程中,最大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网络平台的性能差(83.7%的教师反映了此问题),其具体表现为:网络平台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资料容量小且兼容性差。而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困难,资源提供困难,以及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教学终端问题。因此,为了使混合课堂运行地更加顺利,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网络课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混合课堂的基本策略
  1. 明确不同资源的教育功能,提升资源建设的质量
  混合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因而资源建设是实施此类课堂的第一步。但是,什么样的资源是好的资源呢?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别人建什么我也建什么。典型的现象就是把资源建设当成是材料的堆砌,而其中堆砌得较多的是各类视频,如教学视频、专家讲解、电影电视等。至于这些资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征有多大的适切性,教师可能不太清楚。但既然堆上去了,就要让布置学生去看,结果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
  事实上,资源不在于多,而在于适合。比如,针对艺术和体育的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师可将示范性的动作拍成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和模仿。混合课堂的这种可重复性,对于艺术和体育的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过一次就无法再现的弊端。但是,对于文科或理科学生而言,有些教学内容似乎不需要进行冗长的视频讲解,看文字或许更有效率。结果,过多、过长的视频有时反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因为有的课堂要求学生必须看完所有视频,从而逼迫学生通过“挂网”来“磨”时间)。当然,视频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但对于作为成人的大学生来讲,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冗长的直观与生动。
  因此,资源建设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明确特定资源建设的特定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同时,教育管理者也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多建资源,或以数量评优劣,而应该要求教师充分阐明各资源与学生学习的适切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使专业人员专注于专业事情
  从前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决定混合课堂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的水平。但是,教授等专业水平较高的老师在网络技术方面却不一定很强,而且也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帮助他们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量使网络平台的技术成熟化和简单化,减少因平台问题所带来的麻烦和操作过程的繁琐步骤所带来的障碍。二是尽量配备专门人员帮助他们完成专业之外的简单工作,如上传教育资源、收集大量的网上作业等。三是从学校层面组织专门团队,支持资源建设的过程。比如,教师有时会遇到理想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有时会遇到请校外技术人员制作资源的问题。这时,学校往往会把资金拨给教师,让教师自己去解决知识产权的问题,或让教师自己去找相关的技术公司。然而,教授们并不清楚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并且会使他们面对这些困难而止步不前。因此,学校应该组织专门团队,负责解决知识产权的购买或资源建设的外包等工作。总之,要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干好他们最擅长的技术工作,让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解决好教学辅助的问题,从而使教授们从这些非专业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干好教学工作。
  3. 依据课程性质选择课堂类型,充分发挥混合课堂的优势
  混合式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调查表明,在不同类别的课程中,该课程实施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应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据此选择合适的课堂类型。比如,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在选修课中可更多地选用混合式课堂进行教学。无论是公共选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其目的都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机会。混合式课堂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方面走得更远。相对而言,公共必修课程则可有选择性地使用混合式课堂。因为公共必修课(如英语、政治等)的设置目的通常是保证学生具备基础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可以进行拓展的空间并不大,需求也并不明显。同时,混合式课堂的学习负担在现阶段相较传统课堂来说明显要大一些,将过多的课堂设置成混合式课堂有可能既达不到实际的学习效果,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因此,在公共必修课中要有选择性地开设混合式课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形式。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在该类课程中也存在学生进行拓展的空间和需要。因此可以在参考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再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
  4. 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混合课堂的特点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自主也是所有学习走向有效和高效的基本原则。在混合课堂上,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效果会更好。但它要求学生承担起学习责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目前混合课堂所遇到的困难就是,一方面学生不愿意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因此,要促进这种学习,教育者“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具体而言,教师必须做到:其一,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把平时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内化,而在实体课上,则尽量少讲解,而代之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等机会,以此来调控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其二,向学生讲清自主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与意识。其三,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体验成功,转变思想。同时,教育管理者也必须做到:其一,督促平台建设的改进工作,使教师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方便、轻松。其二,允许学生弹性化的学习,即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统一上网学习。在这方面,不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这既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大四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总之,就混合课堂自身的特点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它可以也应该成为常规课堂。但是,就目前的实施现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不同课程和学生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步调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 网络课堂和混合式课堂将成为常规课堂[EB/OL],http://www.51edu.com/gaokao/gaokaozixun/ 3660458.html.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097)]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艺术院校多年开展专业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从办学定位与建设目标的设定,办学积淀、办学层次、综合办学水平等构成要素,绘画专业建设实例等方面,对省级艺术类品牌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品牌;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结合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实“高教强省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至今已近7年,从试行至今已逾10年,在此期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学者和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课程要求》)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思考。《课程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课程要求》的研究状况以及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材词汇出发,参考我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机械类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这一项目为主线,围绕团队组建方式、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进展汇报模式三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如何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机械学科是一门理论严谨、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学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期刊
摘 要:形成性评估无疑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向。本研究探索旨在利用目前高校师生人手一部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借助高校校园网、wifi和3G等优势网络资源,创建移动智能教学测试云平台,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零延误,实现高校教学评估“随e测”与“随e练”的“双e”及“在课堂”与“在云端”的“双在”终极管理。经过部分学校相关教学实验,该移动智能教学云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大学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华南理工大学较早地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该计划实施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带动科研渗透教学、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针对传统的授受式学习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计算思维是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心连‘芯’的思维之旅”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践,探索了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的建设思路,并从课程宗旨和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计算思维;课程建设;CDIO;大学计算机基础  我校“心连‘芯’的思维之旅”课程属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它指的是适合高校教学选用、社会影响力大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我校计算机绘图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十多年来,我校通过开设计算机绘图公选课,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基本技能和利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使用软件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公选课;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
期刊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皖西学院,其生物工程专业充分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编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造就双能型师资队伍,完善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生物工程;  生物
期刊
摘 要:目前社会创新模式呈现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育人。福州大学通过校政企协同、科教协同、多平台协同、跨学科协同等方式,积极探索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关键词: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中国市场营销学科建设正处在过度北美化、脱离中国实践和变革的十字路口上。从时代特征、就业状况、现状、社会心理等因素看,市场营销学科是商学院中目前最应重点关注和加大投入的学科。中国市场营销学科建设存在国外模式和中国模式之争。面对中国营销的现实和未来,需有路径将二者有效连接。中国营销学科目前的建设策略应以健全为主,这样做首先有利于坚实学科基础,基于此,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中国营销学科的整体或局部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