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文章的三重境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种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产生的火花;写作是一种创造,是生命与生命对话后绽放的花朵。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保护学生的这种感动,让他们始终保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易于感动的心灵,激活学生灵魂中的感动“因子”,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感动在心中,当不得不用言语表达时就流淌出令人感动的文字。
  王国维说,成大事业的学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三境说”几乎可通用于凡事凡物。那么,写作呢?是不是也有“三境”可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境:让学生“笑”谓之“感染” 或言“快乐性写作”。学会观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生命的原色应该是鲜活的。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几点残雪,跃然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密林深处午后的蝉噪,稻花香里半夜蛙鸣……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在我们看到的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个性、我们的胸怀,无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从大自然中感悟美丽、和谐,旺盛的生命力,来演绎无数个美丽童话。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学生在观察自然,描绘美景,抒写真景真情,写得明白流畅,清新朴实。
  第二境:让学生“哭”谓之“感动”,或言“体验性写作”。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的人和事,而是缺少感动的灵魂。要学生有灵魂震动,师生间要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尊重和力量。同时借助文学作品了解社会,关注生活。在我们看到的色彩纷呈的世界里,或美丽绝伦,或丑恶无比;或惊世骇俗,或平淡无奇,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语言来观察、理解、分辨。对于人间冷暖、众生百姿、世态万象,只要抓住撩拨我们心海的某一事物或现象,反复咀嚼,仔细玩味,交流沟通,用笔展示出心灵通道,用心钻燧出思想的火花,那么即使是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中,也能感悟人生,透露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之情,或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阅人间沧桑,叹人生无常,或写实,或想象,真假结合,虚实相生。
  第三境:让学生“哭笑不得”谓之“感悟”,或言“探究性写作”。人之哭笑,原为本能,而笑不容诸颜、哭不行于色者,高境界也。其人必咀嚼其果,探寻其因,也终有“一悟”,必或“一得”。经典回放,与历史对话,看世界风云变幻,人类发展历程,把握时代脉搏。遥望历史天空中闪烁着豪气与诗意的璀璨群星,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笔下挥洒出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当今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时,与历史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撞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菊花……最终将历史的车辙继续。在我们虚拟的咫尺天涯的世界里,有各种人的精彩表演。可以激扬文字愤世嫉俗,也可以吟风颂月指点江山,我们可以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历久不衰的经典材料,焕发出时代的活力,化腐朽为神奇,借古讽今,意在言外,深藏不露。观古照今,感悟历史变迁,品味酸甜苦辣,写理性思辨,悟深刻哲理。
  总之,人生阅历中,第一境像喝饮料,甜润可口。第二境像饮白酒,香辣甘醇。第三境像品绿茶,清新淡雅。这三境虽有层次,又交织在一起,学会为尊重生命而呐喊,学会关注生活提升品位,学会写作写出精彩人生。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潜意识里觉得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多东西是需要静下来思考,品味,感悟独特的心理体验。但倡导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得好? 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中合作问题的思考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词语的难以理解也就成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第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上我们既要重视对教学预案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东西,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控课堂,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创新、高效。  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语文新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新课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
期刊
阳台上养了一盆栀子花,当枝头缀满结实的花苞时,我满心欢喜地期盼着,今年的夏天,它会赠我一地的灿烂与芬芳。  可能是今春的雨水过多,许多花苞都在风吹雨打中香消玉殒,但还是有四个花苞坚挺地傲立在繁茂的绿叶当中。前些天的一个夜晚,正当我凭栏远眺时,猛然间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扑面而来,忽远忽近,若隐若现,它有荷花的淡雅,兼具茉莉的清新,在微风的轻拂下仿佛渺远的歌声。啊,不知何时,栀子花已在我眼皮底下全然绽放,
期刊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古诗词鉴赏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少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字词句的水平上,很少对古诗词作进一步的赏析,有的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就落不到实处。笔者在教学中领会到,要提高古诗词教学鉴赏水平,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读——读出情韵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情韵并
期刊
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目前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年代,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定义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因为文言文考试在字词翻译上比重较大,功利化的趋向使现实中文言文课堂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刻板的介绍,繁琐的讲解,机械的背诵,死板的训练等,使文质兼美的古典名篇变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这些都使处于青春期的思维活泼的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心理,也就不以为怪了。  怎么做到让“言”的教学做到既让学生感到“有意思”又能准确把握其文言释义呢?  一、重识“字”,准确
期刊
第一环节、前期铺垫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三》。(板书)  师:说到田园风光,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画面呢?  生1:田野麦地。生2:炊烟袅袅。生3:鸡鸣狗叫。生4:绿树环绕的村庄。  师:大家说得不错,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田园诗。(Ppt出示《过故人庄》)  师:大家还认得这位老朋友吗?学生答“记得,初一学过。”那好,我们齐读一遍。  生读。  师:请问大家从这首诗里你读
期刊
语文课堂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积极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发现、思考、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能动的参与,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垄断课堂,成为课堂
期刊
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是一个连续的终身教育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中小学教育是生态环境教育的初始阶段。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而加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尤其是以唐诗为代表的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而语文教学是让学生领略诗歌魅力的主阵地。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让诗歌的美感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达到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学会审美”的意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多种途径巧学诗歌。  一、以形式多样的“读”巧学诗歌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