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笔者多次深入农村小学听了口语交际课,对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深感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谈谈应对策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忽视“交互应对”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与原教学大纲的“听话、说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多向互动特征,它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口语交际的训练实质上是真实交际的演练,它关注的是互动中的语言学习和反思,而不是单纯的口语训练。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过程互动性”,忽略了“应对”能力的培养。如《奇妙的动物世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案例。老师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动物。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动物的习性,最后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整节课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单向言语输出的形式练习说话。没有交互应对,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让学生互动交际,调动互动的积极性呢?
   ⒈活用教材,挖掘交际内容
  人教版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虽然教材安排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城乡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知识经验不同,有些话题可能贴近了城市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农村学生。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元素,铺设交际的“点”,充分调动学生互动交际的积极性。
  如在上《奇妙的动物世界》这课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铺设四个交际的“点”:一是听“乡村发现”招聘动物解说员的广告;二是参加动物解说员的竞聘;三是合作互动,竞猜动物;四是推荐评选最佳解说员。再如:在上《我们的小制作》(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以“我是农家小画家”为主题设计“自荐贴画”“小组推荐贴画”“评选优秀作品”“获奖感言和记者访谈”等教学环节。以上案例,教师都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这些设计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内容,但它却是源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交际过程不露痕迹,课堂上出现了真实的、生活化的交互应对场面。
  总之,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老师们能否把握住机会,活用教材,培养学生“交互应对”的能力。
  ⒉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我们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中主动交际。具体方法有:
  (1)利用直观手段再现情境。如在上《春天的发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到田野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新发现,用图片、实物、标本或文字形式整理好,然后带进教室。师生们在“浓浓的春意”中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运用表演模拟情境。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情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师生可以通过表演,模拟再现教材的口语交际情境。表演模拟情境越真实,越贴近生活实际,口语交际的氛围就越浓。例如在《我们的小制作》里,当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小制作介绍时,教师扮成一位驼背的老奶奶,问:“小朋友,你们在干什么?”学生们说:“我们在搞小制作,说小制作。”老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眼花耳聋,你们说话声音大点儿。”孩子们马上为老奶奶搬来凳子,一个个争着为老奶奶介绍自己的小制作。通过表演模拟,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交际,教师同时引导学生说话与说话时的礼仪有机融合。
  (3)设置情节创设情境。设置情节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打开话闸。如在教学《夸家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一位教师设置了四个生活化情节:①你的家乡在哪里?告诉你的好朋友。②老师也想去你们家乡看看,谁来夸夸家乡美。③请为听课老师介绍家乡的特产。④外地游客来你家乡玩,请你当好小导游。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学生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本领付诸实践,口语交际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学生从“单一”到“互动”、从“不善于应对”到“善于应对”的发展轨迹。
  二、忽视“规范语言”的口语交际课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规范性。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惯用方言、语感不强,有的表达断断续续,话也说不完整,更有的由于理解能力较差而答非所问。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口语交际中加以纠正,多下功夫。
  ⒈示范引路,规范语言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教师的引导示范尤为重要。每当遇到学生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等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或采用以生助说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在学生互相讨论喜欢的有益小动物时,老师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交流:A: “我特别喜欢 ______。B:我特别喜欢______ ______和______ 。C:______、______ 、 ______ 我都喜欢。有了句式的示范铺路,学生讨论交流时就能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⒉评议结合,发展语言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如语句是否准确、完整。当学生语言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如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有个学生说:“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自己长出来,我觉得这种动物太奇妙了。”老师说:“谁能帮助他把话说准确?”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他有个词语说得不恰当,应改为这种动物太奇特了。”老师说:“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那位同学再准确地说一说,好吗?”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学生恰到好处的评议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忽视“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课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好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缄默无语”的角色。如何解决这种课堂上“几个学生撑门面、大多数学生当配角”的现象呢?
  ⒈拓宽交际路经,丰富互动形式
  我们知道构成口语交际活动有四个要素: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环境;四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其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是交际的路径。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要丰富交际形式,开辟多条交际路径。如上例《夸家乡》一案中,学生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多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路径较宽而通畅。课堂上出现了多条口语交际路径:我的好友←→学生个体 、 学生个体←→上课老师、 学生个体←→听课老师 、 学生个体←→外地游客 、 采访导游←→采访游客……学生以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在多条交际路径与不同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丰富互动形式,是扩大参与面,提高口语交际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互动形式主要有:(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主动地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2)生生互动。如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群体之间互动。通过小组与小组、团队与团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
  ⒉承担具体任务,达到人人参与
  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交际活动前都要布置明确的交际任务,活动目标明晰,螺旋上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如上例《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老师在安排“合作互动,竞猜动物”教学环节之前就明确各组成员任务:组内讨论交流,选出代表介绍小动物(介绍动物的样子、习性、本领)。其他小组的同学听介绍猜动物。还要评一评哪组完成的最好。这样,人人都有交际的具体任务,人人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达到“一个都不能少”教学效果。
  四、忽视“交际习惯”的口语交际课
  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声音过小,说话扭捏,表情别扭;有的喜欢抖动身体,绞着衣角说话;有的眼神游离,目中无人;有的缺乏尊重意识,不善倾听,爱插嘴。部分教师对学生这些不良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熟视无睹,不予理睬和矫正。这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积极应对这种情况。
  ⒈善于引导,培养交际习惯
  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长素质的影响,使小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交际习惯。教师要在恰当处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善意地提醒学生: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对发言者的的表情、手势等给予高度关注,并能从中获得信息。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不绞衣角,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赞同。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上面提到的那些交际要求,要通过师生评议,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交际行为中去。如评一评声音是否响亮,举止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交际方式是否文明、礼貌等等。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同时要听出优点与错误。如一位老师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评议:“呀!她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发现她的优点了吗?”稍后,一些孩子真诚地发表意见。说:“老师,她是是按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泥人的。”“她接连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如黑乎乎、红扑扑、金灿灿。”“我认为她介绍泥人时声音太小,我没太听清楚。”老师进一步引导问:“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你再大声地说一遍好吗?”这时,教师又提醒:赞美的话可当面说,受表扬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气氛热烈起来,一方说:“你的声音比上次响亮多了。”一方回答:“谢谢你的鼓励,你也说得挺大声的。”在你来我往中,听者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说者备受鼓舞,增强了表达的自信。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这样学生就有意识地去仔细听,认真想,大胆评了。
  ⒉乐于赏识,提高交际技能
  一是用言语赏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如看到学生忘了说什么时,教师可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说”;当学生疙疙瘩瘩说不清楚时,教师可说:“老师听明白了,我再帮你说一说”;当学生发言胆怯时,教师可说:“你讲得很棒,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这样才让学生有表达自信心。也可抓住善听的孩子“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了不起!”“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二是荣誉赏识。如评选“最佳表现奖”、“最佳金话筒奖”、 “最佳倾听奖”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随地进行的,老师亲切友善的微笑、赞许鼓励的目光、轻柔疼爱的抚摸都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奖赏。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型,牵涉到许多认识上和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口语交际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李湘蓉)
其他文献
通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了解了其发生特点及为害,提出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当前,“分组讨论”教学方式已被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笔者意识到了它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同时也冷静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课堂
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建立了较完善的土壤数据库,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县域施肥单元,避免了过去人为划分施肥单元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的弊端。过去我们在测土施肥确定施肥单元时.多是采用区
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津津有味地学习;否则,就会产生厌烦和冷淡情绪,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本文紧密联系教
学会起于何时?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指出:我国学会自古以来就有,起源于“君子以朋友讲习”,至明代东林党,就已具有学会规模,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残酷的思想
作为气温调节相变材料(PCM)市场的领导者,美国Outlast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了一种用于床上用品的新型相变材料填充物(图1)。使用世界上首个最新相变聚酯纤维,睡觉时能自动调节气候
玉米生产主要应抓好选种、整地、栽植密度及前期管理等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玉米栽培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合理整地、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一些技术.以便为广大种植玉米
摘 要:“正弦定理”是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关键词:正弦定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诊断;效果分析  一、教学内容
船山学作为一个自觉的科学概念是1982年湖南纪念王船山逝世二百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由方克立先生提出来的。十年于兹,随着对船山著作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形成新的
摘 要: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很好地适应了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和教育的时代需要。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设计;“企业冠名式”培养    在生产力转化为劳动成果或科技成果的过程中,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服装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服装产业服务,从目前来看,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