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有效提问这个课题,本文阐述了它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列举了目前它在课堂应用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地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149-02
一、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积极性
运用有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加均等,不再局限于少数人。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可以更多地得到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营造了活跃、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有效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学生便于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更丰富的教学层次感,从而能够做出更高质量、更全面的回答,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培养质疑和探索精神
运用有效提问,使课堂氛围变得平等之后,学生从害怕回答问题过渡到了泰然回答问题、乐于回答问题。当自己的答案与教师不同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答案,从而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问题
(一)问题质量不高
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不知道与哪个知识点相对应、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从而丧失思考兴趣。有些问题难度过高,或缺乏层次性,使得班里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作答。有的问题缺乏设计,而是课堂上的即兴提问,随意性较大,准确性、针对性上不足。有的问题过于封闭,诸如“对不对”“懂了吗”“行不行”这类答案非此即彼的提问,仅仅只能起到最低层次的互动作用,根本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容易被忽略的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缺乏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的追问,学生无法通过一层层的追问,得到深层思考。
(二)思考时间缺乏
思考时间,也叫等待时间,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前之间的等待时间,称为等待时间Ⅰ;第二类,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做出回应前之间的等待时间,称为等待时间Ⅱ。等待时间Ⅰ不足,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自然无法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答案,等待时间Ⅱ不足,回答问题的学生来不及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回顾反思,其他学生也难以对他的回答进行充分理解,导致学生的思维负担过重,跟不上节奏。
(三)评价反馈不足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一般会给予鼓励与表扬,但对于不正确、不完整答案,往往反馈薄弱,没有耐心对其进行引导,让他自主寻找答案中的问题、探索回答的新思路,直到得出正确答案,而是会叫另外一名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补充完成。如此一来,虽然节约了课堂时间,但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获得感,这一次的答题对他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最终还是只能被动地接受正确答案,在自信心上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挫败,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答题学生过于集中
结合笔者自身的经历,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第一类,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大多成绩较好、学习上较为主动,往往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让这些学生来回答,大多数情况下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第二类,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班上,调皮的学生往往就那么几个,教师让这些学生来回答,往往只能起到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当他们答不上来,便会叫其他同学回答。如此一来,教师无法全面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有可能形成两极分化的不利局面,积极的学生越发积极,沉默的学生参与度越来越低。
三、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精心设计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紧密,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现象,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具体的问题,要进行层次化设计,深入研究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按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顺序进行环环相扣的提问,兼顾各个能力层级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总结之中得出答案,自己發现的知识,肯定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问题的设置上,要逐步深化,要由浅入深,每个问题之间要有不同地理层面的过渡与级级递进的探索。在问题中把地理内容传达给学生,在逐步的思考中形成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学案例在《三江源地区》一节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地球水资源调配的“地球之肾”,从它的地理位置入手了解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紧紧把握它作为江河源头的地理作用,促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它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水源?为什么只有它被誉为“中华水塔”?从而建立地理事物之间既相互孤立又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二)把握提问技巧与思考时间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语言要精练、指向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立刻领悟教师的用意。问题要有开放性,尽量避免“能不能”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尽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提问时机上,尽量选取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学生的思维盲区,让学生能够立刻找到回答的思路,却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做出回答。另外,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包括等待时间Ⅰ和等待时间Ⅱ,确保学生进行了充足的思考。
(三)做好评价与反馈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性格、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情绪与个性,对他们带答题时所犯的错误,或者提出的幼稚问题,予以宽容,尽量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无论正确的回答、还是错误的回答,都应该予以肯定,并举一反三,让全班的学生借鉴。对于评价的具体内容,要讲究针对性,越具体越好,不应该限于“很好”“不对”这些简单的词汇。此外,评价也要讲究适当留白,留给学生反思的余地,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有限,课时安排少、教师负担重,导致课堂内容十分紧凑,因此,在有效提问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优化课堂提问的质量,精准地把握提问时机,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远天.课堂提问十注意[J].小学教学研究,1993(1).
[2] 刘艳莉.调动积极情绪提高教学效果[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徐杰英.刘恩山.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初探[J].教育学报,2005(1).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地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149-02
一、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积极性
运用有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加均等,不再局限于少数人。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可以更多地得到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营造了活跃、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有效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学生便于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更丰富的教学层次感,从而能够做出更高质量、更全面的回答,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培养质疑和探索精神
运用有效提问,使课堂氛围变得平等之后,学生从害怕回答问题过渡到了泰然回答问题、乐于回答问题。当自己的答案与教师不同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答案,从而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问题
(一)问题质量不高
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不知道与哪个知识点相对应、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从而丧失思考兴趣。有些问题难度过高,或缺乏层次性,使得班里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作答。有的问题缺乏设计,而是课堂上的即兴提问,随意性较大,准确性、针对性上不足。有的问题过于封闭,诸如“对不对”“懂了吗”“行不行”这类答案非此即彼的提问,仅仅只能起到最低层次的互动作用,根本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容易被忽略的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缺乏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的追问,学生无法通过一层层的追问,得到深层思考。
(二)思考时间缺乏
思考时间,也叫等待时间,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前之间的等待时间,称为等待时间Ⅰ;第二类,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做出回应前之间的等待时间,称为等待时间Ⅱ。等待时间Ⅰ不足,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自然无法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答案,等待时间Ⅱ不足,回答问题的学生来不及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回顾反思,其他学生也难以对他的回答进行充分理解,导致学生的思维负担过重,跟不上节奏。
(三)评价反馈不足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一般会给予鼓励与表扬,但对于不正确、不完整答案,往往反馈薄弱,没有耐心对其进行引导,让他自主寻找答案中的问题、探索回答的新思路,直到得出正确答案,而是会叫另外一名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补充完成。如此一来,虽然节约了课堂时间,但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获得感,这一次的答题对他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最终还是只能被动地接受正确答案,在自信心上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挫败,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答题学生过于集中
结合笔者自身的经历,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第一类,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大多成绩较好、学习上较为主动,往往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让这些学生来回答,大多数情况下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第二类,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班上,调皮的学生往往就那么几个,教师让这些学生来回答,往往只能起到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当他们答不上来,便会叫其他同学回答。如此一来,教师无法全面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有可能形成两极分化的不利局面,积极的学生越发积极,沉默的学生参与度越来越低。
三、有效提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精心设计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紧密,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现象,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具体的问题,要进行层次化设计,深入研究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按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顺序进行环环相扣的提问,兼顾各个能力层级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总结之中得出答案,自己發现的知识,肯定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问题的设置上,要逐步深化,要由浅入深,每个问题之间要有不同地理层面的过渡与级级递进的探索。在问题中把地理内容传达给学生,在逐步的思考中形成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学案例在《三江源地区》一节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地球水资源调配的“地球之肾”,从它的地理位置入手了解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紧紧把握它作为江河源头的地理作用,促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它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水源?为什么只有它被誉为“中华水塔”?从而建立地理事物之间既相互孤立又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二)把握提问技巧与思考时间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语言要精练、指向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立刻领悟教师的用意。问题要有开放性,尽量避免“能不能”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尽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提问时机上,尽量选取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学生的思维盲区,让学生能够立刻找到回答的思路,却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做出回答。另外,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包括等待时间Ⅰ和等待时间Ⅱ,确保学生进行了充足的思考。
(三)做好评价与反馈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性格、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情绪与个性,对他们带答题时所犯的错误,或者提出的幼稚问题,予以宽容,尽量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无论正确的回答、还是错误的回答,都应该予以肯定,并举一反三,让全班的学生借鉴。对于评价的具体内容,要讲究针对性,越具体越好,不应该限于“很好”“不对”这些简单的词汇。此外,评价也要讲究适当留白,留给学生反思的余地,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有限,课时安排少、教师负担重,导致课堂内容十分紧凑,因此,在有效提问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优化课堂提问的质量,精准地把握提问时机,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远天.课堂提问十注意[J].小学教学研究,1993(1).
[2] 刘艳莉.调动积极情绪提高教学效果[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 徐杰英.刘恩山.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初探[J].教育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