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为满足黑木耳速生、高产、优质的目的,在生产条件与环境因素,栽培管理上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98-1
为了满足黑木耳达到速生,高产,优质的目的,根据黑木耳源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实行“室内养菌,野外养耳”措施,把大自然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小气候结合起来,创造一种适于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当黑木耳菌丝在培养室内长满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就可以进行出耳管理。主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1 生长条件与环境因素影响
1.1 营养
主要包括碳源和氮源。碳源可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氮源可以从栽培粗料中获得,另外袋料栽培中常加入一定量的石膏粉和碳酸钙,以补充无机盐和改善培养料的理化状态。
1.2 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在6℃~36℃之间均能生长,以22℃~30℃为宜,5℃以下、38℃以上会受到抑制。但黑木耳菌丝能耐低温不耐高温,短期在-30℃低温不致死亡,待温度升高仍可恢复生长。长期处于32℃以上,容易引起菌丝衰老,甚至死亡。黑木耳菌丝形成子实体最适宜温度20℃~28℃,在适温偏低并有一定温差时,菌丝体健壮,子实体色深、肉厚、利于获得高产优质木耳,温度偏高,菌絲徒长易衰老,子实体色淡、肉薄、质差,高温还易引发流耳。
1.3 湿度和水分
培养料的含水量是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7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为宜。木耳生长所需水分,以料中水分为主,以喷水为辅。如果喷水过多和空气湿度过大,将影响木耳从袋料中吸收水分和营养,以导致杂菌及病虫害滋生。
1.4 氧气
黑木耳是好气型真菌。它的呼吸代谢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菌丝才能旺盛生长并能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没有大量的积累营养物质的菌丝体,就不会有大量的子实体产生。并且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流畅,还能促进养分输送,更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5 光照
黑木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有不同的要求。木耳菌丝在暗光或黑暗条件下都能生长,但无光照则很难产生子实体,光照直接影响木耳原基的形成和数量,一旦形成子实体,即使再无光照亦能生长发育。但光线充足时,子实体色深,肉厚,健壮,因此栽培场地需要有花花阳光的环境。
1.6 酸碱度
黑木耳培养料酸碱度以偏酸性为好。常以PH5~6.5最宜,袋料栽培灭菌过程中PH值常下降,故将pH值适当调高些(以PH7~7.5为好)。碳酸钙是一种理想的缓冲物,按比例加入,调节酸碱度。
2 栽培管理技术
选地,按黑木耳的习性,要选避风向阳,排水好,无污染的平地,草帘消毒扣好。
菌床,在出袋管理之前,需要对菌床进行消毒处理。先将床面浇重水,使床面吃透水分,再在床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为提高黑木耳质量,便于采收,可在菌床上垫一层单面塑料编织袋,防浇水时泥沙溅到胶质的子实体上,采下来的耳片干净,易晾晒。
集中催耳,当黑木耳菌丝在培养室内长满菌袋,就要划口出耳了,划口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及备用材料(刀片、草帘)集中消毒。划割V型口(长2cm,深0.5cm),每袋8~12个,集中倒立摆放在耳床上,间隔2cm,上面盖消毒好的草帘。在北方,气温低,可盖塑料薄膜,靠地湿,草帘湿,菌袋密集,增温保湿,促使划口处菌丝湿润,尽快愈合扭结原基。催耳温度掌控在15℃~25℃,温差8~10℃,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一般10天左右原基就可形成。在耳基形成期以保湿为主,使穴口培养基表面湿润,以免干燥板结,喷水一般不往菌袋的穴口上直接喷,只可对空间进行喷雾,空间相对湿度以85%左右为宜。北方草帘喷水保湿时不允许草帘上有水滴淋入划口,夜里可将草帘掀开通风。
分床管理,在原基分化出锯齿曲线耳芽时,分床疏散,按20cm×20cm,品字形摆放菌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可放菌袋25袋,每亩约1万袋。此时耳片生长需要较大的温差,干湿差和适当散射光。北方栽培黑木耳最佳出袋期在“五·一”前后,抢早,在伏天高温期来临之前结束生产。
子实体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5℃~25℃,超过25℃,杂菌滋生机会就大,可先加大通风,再提高湿度,为加大温差,可用井水浇灌,或夜间掀开草帘。子实体生长时需要内干外湿:袋内干,培养基含水量为60%,长菌丝。袋外湿,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长耳片。在此阶段以子实体边缘不干为原则,必须按“干湿交替”的原则处理好。如发现子实体长得过慢或不长,可掀开草帘,停止浇水,让阳光直射1~2天,让耳根处于干燥。通风透光,提高其新陈代谢活力,使耳片变得肥厚,色泽变黑品质好。
采收,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肉质肥软,有的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说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应停止浇水1~2天,加强通风,后沿袋壁耳基处削平,整朵割下,不留耳根,否则易发生霉烂。削去老化菌丝,让新菌丝再生,培养二潮丝。
总之,出耳管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时期,认真做好每一环节,在温度、湿度上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且和当地气候,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认真管理,就能获得较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香,苏文.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农业,2009,(23).
[2] 吕树尧.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
(5).
[3] 李楠,李玉.黑木耳袋用料栽培技术研究.菌物研究,2008,
(3).
[4] 陈明计.黑木耳栽培技术.现代园艺,2009,(10).
[5] 焦政,彭丽.黑木耳栽培技术.北京农业,2009,(16).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98-1
为了满足黑木耳达到速生,高产,优质的目的,根据黑木耳源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实行“室内养菌,野外养耳”措施,把大自然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小气候结合起来,创造一种适于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当黑木耳菌丝在培养室内长满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就可以进行出耳管理。主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1 生长条件与环境因素影响
1.1 营养
主要包括碳源和氮源。碳源可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氮源可以从栽培粗料中获得,另外袋料栽培中常加入一定量的石膏粉和碳酸钙,以补充无机盐和改善培养料的理化状态。
1.2 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在6℃~36℃之间均能生长,以22℃~30℃为宜,5℃以下、38℃以上会受到抑制。但黑木耳菌丝能耐低温不耐高温,短期在-30℃低温不致死亡,待温度升高仍可恢复生长。长期处于32℃以上,容易引起菌丝衰老,甚至死亡。黑木耳菌丝形成子实体最适宜温度20℃~28℃,在适温偏低并有一定温差时,菌丝体健壮,子实体色深、肉厚、利于获得高产优质木耳,温度偏高,菌絲徒长易衰老,子实体色淡、肉薄、质差,高温还易引发流耳。
1.3 湿度和水分
培养料的含水量是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7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为宜。木耳生长所需水分,以料中水分为主,以喷水为辅。如果喷水过多和空气湿度过大,将影响木耳从袋料中吸收水分和营养,以导致杂菌及病虫害滋生。
1.4 氧气
黑木耳是好气型真菌。它的呼吸代谢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菌丝才能旺盛生长并能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没有大量的积累营养物质的菌丝体,就不会有大量的子实体产生。并且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流畅,还能促进养分输送,更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5 光照
黑木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有不同的要求。木耳菌丝在暗光或黑暗条件下都能生长,但无光照则很难产生子实体,光照直接影响木耳原基的形成和数量,一旦形成子实体,即使再无光照亦能生长发育。但光线充足时,子实体色深,肉厚,健壮,因此栽培场地需要有花花阳光的环境。
1.6 酸碱度
黑木耳培养料酸碱度以偏酸性为好。常以PH5~6.5最宜,袋料栽培灭菌过程中PH值常下降,故将pH值适当调高些(以PH7~7.5为好)。碳酸钙是一种理想的缓冲物,按比例加入,调节酸碱度。
2 栽培管理技术
选地,按黑木耳的习性,要选避风向阳,排水好,无污染的平地,草帘消毒扣好。
菌床,在出袋管理之前,需要对菌床进行消毒处理。先将床面浇重水,使床面吃透水分,再在床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为提高黑木耳质量,便于采收,可在菌床上垫一层单面塑料编织袋,防浇水时泥沙溅到胶质的子实体上,采下来的耳片干净,易晾晒。
集中催耳,当黑木耳菌丝在培养室内长满菌袋,就要划口出耳了,划口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及备用材料(刀片、草帘)集中消毒。划割V型口(长2cm,深0.5cm),每袋8~12个,集中倒立摆放在耳床上,间隔2cm,上面盖消毒好的草帘。在北方,气温低,可盖塑料薄膜,靠地湿,草帘湿,菌袋密集,增温保湿,促使划口处菌丝湿润,尽快愈合扭结原基。催耳温度掌控在15℃~25℃,温差8~10℃,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一般10天左右原基就可形成。在耳基形成期以保湿为主,使穴口培养基表面湿润,以免干燥板结,喷水一般不往菌袋的穴口上直接喷,只可对空间进行喷雾,空间相对湿度以85%左右为宜。北方草帘喷水保湿时不允许草帘上有水滴淋入划口,夜里可将草帘掀开通风。
分床管理,在原基分化出锯齿曲线耳芽时,分床疏散,按20cm×20cm,品字形摆放菌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可放菌袋25袋,每亩约1万袋。此时耳片生长需要较大的温差,干湿差和适当散射光。北方栽培黑木耳最佳出袋期在“五·一”前后,抢早,在伏天高温期来临之前结束生产。
子实体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5℃~25℃,超过25℃,杂菌滋生机会就大,可先加大通风,再提高湿度,为加大温差,可用井水浇灌,或夜间掀开草帘。子实体生长时需要内干外湿:袋内干,培养基含水量为60%,长菌丝。袋外湿,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长耳片。在此阶段以子实体边缘不干为原则,必须按“干湿交替”的原则处理好。如发现子实体长得过慢或不长,可掀开草帘,停止浇水,让阳光直射1~2天,让耳根处于干燥。通风透光,提高其新陈代谢活力,使耳片变得肥厚,色泽变黑品质好。
采收,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肉质肥软,有的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说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应停止浇水1~2天,加强通风,后沿袋壁耳基处削平,整朵割下,不留耳根,否则易发生霉烂。削去老化菌丝,让新菌丝再生,培养二潮丝。
总之,出耳管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时期,认真做好每一环节,在温度、湿度上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且和当地气候,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认真管理,就能获得较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香,苏文.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农业,2009,(23).
[2] 吕树尧.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8,
(5).
[3] 李楠,李玉.黑木耳袋用料栽培技术研究.菌物研究,2008,
(3).
[4] 陈明计.黑木耳栽培技术.现代园艺,2009,(10).
[5] 焦政,彭丽.黑木耳栽培技术.北京农业,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