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上半年猪价下行空间有限
近日,在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上,各参会代表对2012年生猪市场走势都表现出谨慎的乐观。
江苏省畜牧兽医局分析认为,随着元旦、春节两个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仍有小幅上涨可能。明年春节后会有短期回落,但价格拐点真正出现要到2012年6月份左右。一是从反映后期生猪供应的能繁母猪存栏来看,2011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数量基本稳定在4710万头,8月份后突破4800万头,并逐月增加,按照生猪生产周期计算,至2012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都将维持在稳定水平,6月份后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将可能发生逆转,生猪价格趋于下降态势。二是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来看,生猪价格波动周期一般为3~4年。上一轮价格上涨是从2006年6月开始,2008年3月达到历史高位,后进入下行通道至2010年4月结束,历经21个月上涨期,25个月下跌期;本轮价格上涨是从2010年7月开始,已持续16个月,按照上一轮的周期推算,明年生猪价格将进入新一轮周期性下降通道。三是从生猪生产成本看,今年我国粮食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供给有保障,同时受国家宏观大环境影响,预计明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但受收储政策支撑,粮食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加之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攀升,生猪生产成本仍处于高位,将会支撑猪价维持在一定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四是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来看,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以及政府对平稳市场价格的有效措施,猪价的未来走势不会出现大涨或大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判断,目前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养殖成本、动物疫病等不可抗抗因素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会导致猪价波动,但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性因素,受玉米、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预计短期内猪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的上行区间。
吉林省畜牧业局则认为,从生猪生产周期性规律预判,201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仍将保持较高价位波动,即便生猪市场供给达到平衡,受高成本支撑影响,生猪价格也很难回落到以往水平。
在影响生猪价格走势的各因素中,代表们一致认为,疫病已成为影响生猪生产的最不可确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加大生猪疫病的防控力度,同时继续强化生猪生产的监测预警,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摘自《农民日报》)
2012年农药需求量预增2.48%
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植保植检站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全国农药商品需求总量预计为98.4万吨,(折纯为31.36万吨),比2011年增长2.48%。
预计2012年杀虫剂需求为12.41万吨,同比增加1.2%。总的趋势是老品种用量下降,新品种用量上升。其中,有机磷类需求9.11万吨,同比增加3.24%;氨基甲酸酯类需求0.58万吨,同比减少17.44%;拟除虫菊酯类需求0.37万吨,同比减少11.87%;其他类杀虫剂需求2.36万吨,同比增加1.38%。杀菌剂有所增加,预计需求7.81万吨,同比增加7.26%。此外,从2011年秋种的情况看,在小麦种子处理剂销售、使用旺季,小麦种子公司和经销商异常忙碌。预计未来3~5年将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除草剂需求趋于稳定,预计需求为9.73万吨,与2011年持平。需求量较大的品种有乙草胺、草甘膦、莠去津、丁草胺、百草枯、甲草胺、2,4-D丁酯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上升,预计需求3458.62吨,同比增加7.41%。需求量较大的品种是乙烯利、缩节胺和多效唑。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种是芸薹素内酯。
此外,在植保机械方面,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化统一防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建立,使农民购机积极性非常高。预计新型植保机械特别是电动喷雾器、喷杆喷雾机有良好的需求。
(摘自《农民日报》)
新修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新条例》公布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新修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动物源性成分;禁止使用无产品标签、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条例增设了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条例明确,生产企业是饲料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并如实记录原料的名称、产地、数量、保质期、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等;禁止使用非法物质生产饲料;出厂销售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包装并附说明。
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不得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任何物质;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如何解决养殖者不按规定使用饲料、在养殖过程中擅自添加禁用物质的问题,条例明确了三类禁止使用物质,并特别强调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时,不得对外提供。
条例明确要公布具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名单。对违法生产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生产企业负责人10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生产经营;对违法经营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江苏研制出猪支原体肺炎疫苗
日前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兽医所和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猪支原体活疫苗(168株)成果,获得了2010/201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一等奖。该成果打破了国外进口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具有较高免疫保护率的猪支原体活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又名猪气喘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猪场中,很难净化,且极易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控制和净化该病是世界养猪业面临的难题。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通过毒株的分离与鉴定,改良国外培养基配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KM2培养基配方,并成功研制出了猪肺炎支原体体外无细胞培养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了一株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168株),通过体外连续300多代的致弱培养,成功获得了适合疫苗开发的候选致弱株,并在2003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联合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疫苗株的安全性测试,找出可用于疫苗的种毒代次,终于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无细胞培养的猪支原体肺炎弱毒疫苗,并获得了国家新兽药证书。该疫苗成功上市销售,由于其高效、低价、安全等特点,迅速打破了国外进口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中国的垄断,迫使进口产品价格不断降低。
(摘自《农村大众报》)
“蜀宣花牛”填补四川育牛品种空白
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组织权威专家,对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宣汉县畜牧食品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蜀宣花牛”新品种进行现场审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蜀宣花牛”育种方案明确,技术路线科学、系谱资料齐全、育种档案完整,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关于牛新品种审定标准,同意“蜀宣花牛”通过初审,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批准。
“蜀宣花牛”是一个具有生长发育快、乳用性能好、肉用性能佳、抗逆性强、耐粗食、适宜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自然气候以及农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主要性能指标优于中国北方育成的草原红牛、新疆褐牛和三河牛,其体型中等,整体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体质结实,肌肉发达,行动灵活。
“蜀宣花牛”培育成功,填补了四川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是中国畜牧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这将促进四川乃至全国奶牛业、肉牛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蜀宣花牛”总存栏3万余头,主要分布在宣汉县胡家、毛坝、大成等近30个乡镇,选育区基础牛群8970头。其中种公牛429头,建立起了由1300余头母牛和24头公牛组成的核心群。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杂交水稻新品“焦杂粳1号”亩产破九百公斤
近日,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历经10年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焦杂粳1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0亩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平均亩产首破900公斤,创下河南省水稻单产新纪录。
焦杂粳1号是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是河南省首个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该品种连续3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区域试验,1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7.2%,较对照9优418增产17.3%,达到极显著标准,居1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11年,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对焦杂粳1号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其中,市农林科学院的10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908.3公斤,信阳市罗山县、驻马店市正阳县大面积示范田平均亩产892.6公斤。省水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尹海庆评价该品种时说,焦杂粳1号填补了我省自主选育杂交粳稻的空白,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植株矮健、性状优良,适合在黄淮流域大面积机械化栽秧种植。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湖北形成油莎豆产业化运作体系
日前,湖北省举办油莎豆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及产品推介会,宣布该省企业自主研制油莎豆收获设备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大面积油莎豆机械化种植、加工的空白。
据了解,油莎豆一亩可产油150~200公斤,相当于2~3亩油菜籽的产油量。湖北省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油莎豆,但一直无法突破机械收获的瓶颈,产业发展缓慢。湖北欧博美公司自主研制成功收获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获难题。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000多亩种植基地,形成了油莎豆产业化运作体系。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近日,在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上,各参会代表对2012年生猪市场走势都表现出谨慎的乐观。
江苏省畜牧兽医局分析认为,随着元旦、春节两个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仍有小幅上涨可能。明年春节后会有短期回落,但价格拐点真正出现要到2012年6月份左右。一是从反映后期生猪供应的能繁母猪存栏来看,2011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数量基本稳定在4710万头,8月份后突破4800万头,并逐月增加,按照生猪生产周期计算,至2012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都将维持在稳定水平,6月份后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将可能发生逆转,生猪价格趋于下降态势。二是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来看,生猪价格波动周期一般为3~4年。上一轮价格上涨是从2006年6月开始,2008年3月达到历史高位,后进入下行通道至2010年4月结束,历经21个月上涨期,25个月下跌期;本轮价格上涨是从2010年7月开始,已持续16个月,按照上一轮的周期推算,明年生猪价格将进入新一轮周期性下降通道。三是从生猪生产成本看,今年我国粮食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供给有保障,同时受国家宏观大环境影响,预计明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但受收储政策支撑,粮食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加之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攀升,生猪生产成本仍处于高位,将会支撑猪价维持在一定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四是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来看,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以及政府对平稳市场价格的有效措施,猪价的未来走势不会出现大涨或大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判断,目前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养殖成本、动物疫病等不可抗抗因素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会导致猪价波动,但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性因素,受玉米、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预计短期内猪价仍处于高位运行的上行区间。
吉林省畜牧业局则认为,从生猪生产周期性规律预判,201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仍将保持较高价位波动,即便生猪市场供给达到平衡,受高成本支撑影响,生猪价格也很难回落到以往水平。
在影响生猪价格走势的各因素中,代表们一致认为,疫病已成为影响生猪生产的最不可确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加大生猪疫病的防控力度,同时继续强化生猪生产的监测预警,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摘自《农民日报》)
2012年农药需求量预增2.48%
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植保植检站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全国农药商品需求总量预计为98.4万吨,(折纯为31.36万吨),比2011年增长2.48%。
预计2012年杀虫剂需求为12.41万吨,同比增加1.2%。总的趋势是老品种用量下降,新品种用量上升。其中,有机磷类需求9.11万吨,同比增加3.24%;氨基甲酸酯类需求0.58万吨,同比减少17.44%;拟除虫菊酯类需求0.37万吨,同比减少11.87%;其他类杀虫剂需求2.36万吨,同比增加1.38%。杀菌剂有所增加,预计需求7.81万吨,同比增加7.26%。此外,从2011年秋种的情况看,在小麦种子处理剂销售、使用旺季,小麦种子公司和经销商异常忙碌。预计未来3~5年将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除草剂需求趋于稳定,预计需求为9.73万吨,与2011年持平。需求量较大的品种有乙草胺、草甘膦、莠去津、丁草胺、百草枯、甲草胺、2,4-D丁酯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上升,预计需求3458.62吨,同比增加7.41%。需求量较大的品种是乙烯利、缩节胺和多效唑。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种是芸薹素内酯。
此外,在植保机械方面,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化统一防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建立,使农民购机积极性非常高。预计新型植保机械特别是电动喷雾器、喷杆喷雾机有良好的需求。
(摘自《农民日报》)
新修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新条例》公布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新修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动物源性成分;禁止使用无产品标签、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条例增设了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条例明确,生产企业是饲料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并如实记录原料的名称、产地、数量、保质期、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等;禁止使用非法物质生产饲料;出厂销售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包装并附说明。
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不得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任何物质;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如何解决养殖者不按规定使用饲料、在养殖过程中擅自添加禁用物质的问题,条例明确了三类禁止使用物质,并特别强调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时,不得对外提供。
条例明确要公布具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名单。对违法生产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生产企业负责人10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生产经营;对违法经营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江苏研制出猪支原体肺炎疫苗
日前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兽医所和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猪支原体活疫苗(168株)成果,获得了2010/201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一等奖。该成果打破了国外进口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具有较高免疫保护率的猪支原体活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又名猪气喘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猪场中,很难净化,且极易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控制和净化该病是世界养猪业面临的难题。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通过毒株的分离与鉴定,改良国外培养基配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KM2培养基配方,并成功研制出了猪肺炎支原体体外无细胞培养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了一株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168株),通过体外连续300多代的致弱培养,成功获得了适合疫苗开发的候选致弱株,并在2003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联合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疫苗株的安全性测试,找出可用于疫苗的种毒代次,终于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无细胞培养的猪支原体肺炎弱毒疫苗,并获得了国家新兽药证书。该疫苗成功上市销售,由于其高效、低价、安全等特点,迅速打破了国外进口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在中国的垄断,迫使进口产品价格不断降低。
(摘自《农村大众报》)
“蜀宣花牛”填补四川育牛品种空白
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组织权威专家,对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宣汉县畜牧食品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蜀宣花牛”新品种进行现场审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蜀宣花牛”育种方案明确,技术路线科学、系谱资料齐全、育种档案完整,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关于牛新品种审定标准,同意“蜀宣花牛”通过初审,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批准。
“蜀宣花牛”是一个具有生长发育快、乳用性能好、肉用性能佳、抗逆性强、耐粗食、适宜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自然气候以及农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主要性能指标优于中国北方育成的草原红牛、新疆褐牛和三河牛,其体型中等,整体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体质结实,肌肉发达,行动灵活。
“蜀宣花牛”培育成功,填补了四川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是中国畜牧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这将促进四川乃至全国奶牛业、肉牛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蜀宣花牛”总存栏3万余头,主要分布在宣汉县胡家、毛坝、大成等近30个乡镇,选育区基础牛群8970头。其中种公牛429头,建立起了由1300余头母牛和24头公牛组成的核心群。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杂交水稻新品“焦杂粳1号”亩产破九百公斤
近日,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历经10年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焦杂粳1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0亩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平均亩产首破900公斤,创下河南省水稻单产新纪录。
焦杂粳1号是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是河南省首个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该品种连续3年参加河南省粳稻联合区域试验,1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7.2%,较对照9优418增产17.3%,达到极显著标准,居1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2011年,焦作市农林科学院对焦杂粳1号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其中,市农林科学院的10亩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908.3公斤,信阳市罗山县、驻马店市正阳县大面积示范田平均亩产892.6公斤。省水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尹海庆评价该品种时说,焦杂粳1号填补了我省自主选育杂交粳稻的空白,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植株矮健、性状优良,适合在黄淮流域大面积机械化栽秧种植。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湖北形成油莎豆产业化运作体系
日前,湖北省举办油莎豆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及产品推介会,宣布该省企业自主研制油莎豆收获设备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大面积油莎豆机械化种植、加工的空白。
据了解,油莎豆一亩可产油150~200公斤,相当于2~3亩油菜籽的产油量。湖北省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油莎豆,但一直无法突破机械收获的瓶颈,产业发展缓慢。湖北欧博美公司自主研制成功收获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获难题。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000多亩种植基地,形成了油莎豆产业化运作体系。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