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两年多的时间观察细菌如何“吃掉”石头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菌确实能够启动并加速岩石风化成为泥土的过程。
  我们脚下的土地面积庞大,似乎一直不变。但泥土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却一直是一个谜。科学界用地质学和气象学知识在时间的维度上,解释了这个神秘的问题。岩石通过风化反应形成泥土,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过程很难观测。
  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信,有生物参与了这个过程(在地球上,生命活动几乎无处不在),科学家们也从理论上证实了这个可能性。然而,从没有人真正在常见的硅铁大陆岩石中,观察到生命的存在。毕竟,相对于科学家的职业生涯来说,岩石的风化反应实在是太漫长了。
  易風化的岩石
  尽管如此,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群科学家决定进行一项为期2.5年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在这类岩石上的生存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想出加快岩石风化这个过程的方法。
  一种方式就是要找到风化速度快的岩石。而他们也确实找到了,就是位于里奥伊卡科斯(Rio Icacos)流域下的石英闪长岩(Rio Blanco Quartz Diorite)基岩,这种岩石风化异常地快。研究人员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研究样本,能让他们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科学家们从一个路堑上采集了纯净的基岩样本,也就是土壤及其下方的岩石。这些土壤和岩石区域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区域。在这里,断裂的基岩与新生土交替存在。这个区域有个奇怪的名称叫“rindlet”地带。
  科学家们发现,在最深层的土壤中,ATP(由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的丰度仅次于土壤表层。这也意味着,在土壤底层一定存在着一些生命活动,但究竟是什么呢?
  电子的来源
  如果其中确实存在生物风化反应,那这一过程中会涉及电子转移吗?电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能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中的电子数会经常发生变化。原子含有较多的电子会处于还原态,含有较少的电子则处于氧化态。
  所有生物都需要获取电子以维持生命活动,它们通常会从糖和其他还原态的有机化合物(也就是食物)中获得电子,然后在细胞呼吸中利用这些电子产生能量。有些微生物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或原子,作为电子来源。而利用石头作为电子来源的生物被称为化能自养菌,它们以吃岩石为生。
  富含还原态铁的矿物如黄铁矿、黑云母和角闪石,是细菌的潜在食物。由于电子被剥夺,这些矿物可以产生化学分解过程——即风化,并伴随着外形的改变。这种变化应该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科学家们把更易风化的岩石和含有微生物的土壤带回实验室,并研磨岩石,增加其表面积。随后,他们把这些岩石和微生物混合在一起。
  岩石转变成泥土
  在30个月后,他们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这些岩石在与微生物一起培养864天后,显得参差不齐、坑坑洼洼,就好像被酸腐蚀了一样,见图1。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岩石(没有微生物)保留着锋利、光滑的边缘,见图2。
  他们在含有微生物的岩石混合物中,检测到丰富的ATP,这表明它们正在享受“食物”——也就是这些岩石。而另一个谜团是:谁在吃岩石?当他们检查样本中微生物的DNA时,发现这些微生物几乎都是细菌,却没有真菌。研究人员认为,要么是这一区域的“食物”数量不足以支持真菌生存,要么是他们实验中的培养条件,无法支持样本中最初存在的真菌继续存活。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些化能自养菌确实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从外界的铁原子中获取电子。这些细菌通过一种叫做胞外电子转移的方式来摄取电子。这种方式还有另一个好处,这些微生物能避免氧化的铁原子在体内富集,进而避免了一种潜在的致命威胁。因此,细菌确实能够启动并加速岩石风化成为泥土的过程。陆地上的泥土孕育着植物,而植物几乎支持着其他所有的生命。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是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力促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与传统经济融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
期刊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各领域的不断提高,人们应该适当加强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地质研究中,因为现在的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发展经济,这是一个伟大的能源供应和需求的矛盾。基于时代的不同,地质学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然而,当前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在合理范围内应用先进技术,从而更全面地分析地质环境,满足技术需求。
期刊
“我们应该激励更多为视障人士创新的技术成果,让其尽早转化成真正让视障人士受益的产品,这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正为视障人士“重见光明”带来希望。  2020年11月底,谷歌表示,其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帮助视障人士独立参加跑步比赛。据悉,依靠该系统,视障人士不需要依靠人类向导或导盲犬自己便可以跑完全程。那么,这款人工智能系统如何让视障人士参加跑步比赛?近年来在帮助
期刊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抓住降碳这个总抓手,推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鼓励一些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建立全国碳市场,同时鼓励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在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说。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期刊
据英国杂志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家团队利用便宜的铁基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转化为喷气燃料。這一发现被认为有相当大的产业应用潜力,且这些二氧化碳直接捕获自空气,并在飞行的燃烧过程中从喷气燃料中再次释放,因此具有从整体上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  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对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
期刊
从短期看,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影响相对温和,结构影响重于数量影响,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总体看,自动化替代并没有导致就业明显波动,重要原因之一是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而自动化首先替代的是这些缺工岗位,并没有对劳动力供求产生较大影响。  “小明”会写财经新闻,“智慧专员”能办银行业务,“晶晶”可以指引投
期刊
人脸识别系统已经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在许多国家,对人脸识别的抵抗声也在不断高涨。研究人员、公民自由倡导者和法律学者都受到人脸识别技术兴起的困扰。他们正在跟踪其使用,揭露其危害并开展运动以寻求保障甚至是彻底禁止技术的使用。然而,技术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更多人认为该技术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后存在的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自然》杂志于2020年发表一系列报道,对人脸识别系统背
期刊
全球市场分析机构IDC与某电子公司于2020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我们预测,今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整体规模约为63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72亿美元。”IDC企业研究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说,目前,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占整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的87%以上。
期刊
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纳米测序的新方法,能以迄今最高的准确率研究人类组织中的基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项成果代表着癌症和衰老研究的重大进展。  人体内的组织由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组成。干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更新,负责提供未分裂的细胞来维持身体运转。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是不分裂的,或者很少分裂,例如血液中的粒细胞,每天可产生数十亿个,寿命非常短;还有大脑中的神经元,寿命更长。  随着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物种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完全灭绝或者死亡,物种灭绝将影响食物链、食物网和植物授粉等。  6600万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叽叽喳喳,小型啮齿动物在丛林中互相追逐,全球各地遍布着各种类型的恐龙物种,它们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但这些生物全然不知自己的生活将发生彻底改变……  突然一颗直径11千米的巨型小行星以每小时大约72400千米的速度撞向地球,它的撞击力非常巨大,以至于形成一个直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