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开展创新性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教育界重点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才能够依据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来切实提高学生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数学创新教学实践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字:创新教学 数学教学
1、前言。
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明确提出: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即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能力,次要目标才是传输给学生以数学基本知识。这一观点对于广大的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搞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是当前数学教学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创设疑问情景——创新教育的关键。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给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教学,适时提出富含启发和思考性的问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1巧妙导入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观点强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的原动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入以下问题情境:如何测量出不能直接测量的建筑高度;在学习平方差公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最快的速度内比较出19998*20002和19999*20001的大小。这样的问题导入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
2.2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
创新的起点即是疑问,所以,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敢于质疑。从古至今,著名的学者专家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善于提问,牛顿对苹果产生疑问进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研究,莱特兄弟对人类能否飞上蓝天产生因为而发明了飞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传授学生以质疑的方法。例如在讲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出一个平面时,可以产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以不在“同一直线”为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结论还成立么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3、提高想象力,培养数学思维——创新教育的基础。
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即是人的想象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进行直观展示,通过课件、类比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能力。
3.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观察条件,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自身的分析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an和(-a)n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2)1,(-2)3,(-2)5和(-2)2,(-2)4,(-2)6等之间的符号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负数不同幂次方之间的关系。
3.2培养学生联想思考意识。
在对典型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类比思想来进行讲解,可以针对某一题的知识点来连带着讲解其他类型题,这无疑给学生们提供了知识点相互串联的良好时机,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比如,一条线段中有一点C,点C将该线段分成了几条线段?如果再加入一点D,结果如何?再加入一点E又如何?
3.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开阔性思维。
开阔性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學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将自身的解题方式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解题方式,通过开放性小组讨论,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加强练习,提高数学意识——创新教育的途径。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出的,而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则需要依靠大量的练习来保证。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习题的设计和预留十分重要,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层次需分明,习题的设计不仅要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同时还应选取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第二则是习题形式应具有一定新颖性,习题既要源于生活,同时又要高于生活,让学生在练习时得到思维的升华;第三,习题的条件要具有可变性,习题的选取应使学生明确结论并非轻易可得,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第四,习题要具有多解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结语。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若想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性,教师不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还要将创新的理念、深厚的教学素养以及高超的教学能力融入到教学中去。总而言之,新时代下,教师不仅仅要成为“教书人”,也要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先驱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杭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J].新课堂设计·教研心得.2008,(4)
[2]张玉强.浅议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
关键字:创新教学 数学教学
1、前言。
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明确提出: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即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能力,次要目标才是传输给学生以数学基本知识。这一观点对于广大的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搞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是当前数学教学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创设疑问情景——创新教育的关键。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给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教学,适时提出富含启发和思考性的问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1巧妙导入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观点强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的原动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入以下问题情境:如何测量出不能直接测量的建筑高度;在学习平方差公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最快的速度内比较出19998*20002和19999*20001的大小。这样的问题导入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
2.2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
创新的起点即是疑问,所以,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敢于质疑。从古至今,著名的学者专家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善于提问,牛顿对苹果产生疑问进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研究,莱特兄弟对人类能否飞上蓝天产生因为而发明了飞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传授学生以质疑的方法。例如在讲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出一个平面时,可以产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以不在“同一直线”为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结论还成立么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3、提高想象力,培养数学思维——创新教育的基础。
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即是人的想象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进行直观展示,通过课件、类比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能力。
3.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观察条件,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自身的分析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an和(-a)n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2)1,(-2)3,(-2)5和(-2)2,(-2)4,(-2)6等之间的符号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负数不同幂次方之间的关系。
3.2培养学生联想思考意识。
在对典型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类比思想来进行讲解,可以针对某一题的知识点来连带着讲解其他类型题,这无疑给学生们提供了知识点相互串联的良好时机,同时还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比如,一条线段中有一点C,点C将该线段分成了几条线段?如果再加入一点D,结果如何?再加入一点E又如何?
3.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开阔性思维。
开阔性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學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将自身的解题方式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解题方式,通过开放性小组讨论,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加强练习,提高数学意识——创新教育的途径。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出的,而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则需要依靠大量的练习来保证。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习题的设计和预留十分重要,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层次需分明,习题的设计不仅要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同时还应选取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第二则是习题形式应具有一定新颖性,习题既要源于生活,同时又要高于生活,让学生在练习时得到思维的升华;第三,习题的条件要具有可变性,习题的选取应使学生明确结论并非轻易可得,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第四,习题要具有多解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结语。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若想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性,教师不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还要将创新的理念、深厚的教学素养以及高超的教学能力融入到教学中去。总而言之,新时代下,教师不仅仅要成为“教书人”,也要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先驱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杭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J].新课堂设计·教研心得.2008,(4)
[2]张玉强.浅议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