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硅谷技术公司争抢的后勤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tage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Scott Oligher去Facebook面试时,当时的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正巧经过,她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向同事介绍:“这是我以前在Google的同事Oligher。”而当Oligher从会议室走出来后,办公室里几乎一半的工程师都是他的熟人,他们大声喊:“Hey Scottie,你要来Facebook了吗?太好了!”
  在技术为王的硅谷,和技术不沾边的Oligher能如此受欢迎,这让面试官感到意外,毕竟他来面试的职位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后勤主管。从2002年至今,Oligher先后在Google、Facebook、Flipboard这3家知名技术公司工作,负责后勤。只不过,他可能是硅谷最出名的后勤主管,甚至包括TechCrunch在内的硅谷知名技术媒体都注意到了他。
  这是Oligher完全没想过的人生轨迹,因为出生在单亲家庭,他从小就要赚钱照顾家人,成年后他做过很多蓝领工作:保安、卡车司机、物业管理等等。这些经历让他在现在的工作里成为一个“万金油”一样的人,“什么都会一点,这正是后勤工作需要的。”
  真正有机会进入技术公司做后勤工作是在2000年,当时Oligher在一家大楼做物业管理,每天需要花点时间在一个食物贩卖机旁边待着,早到的习惯让他经常遇到一个同样早来的人,熟悉之后Oligher每天都会给对方准备一杯咖啡,甚至记住了他对甜味的喜好。直到一家技术公司找来,“你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吗?”那个他总是为其倒咖啡的人正是这家公司的高管,他推荐了Oligher做公司后勤。



  进入技术公司后,Oligher的工作习惯没有变,即便后来到了Google,他依然每天最早到,和每一个人打招呼,并随时留心别人需要什么,“后勤工作其实就是客服。公司员工是我的客户,我要保证他们每天顺畅地工作。”
  2002年的Google正处于扩张期,几乎每天都有新员工,Oligher和他的后勤部同事每隔一周就要工作7天,以保证新来的或是换了位置的员工能在周一顺利开始工作。“我的工作习惯是当别人提出需求时,我从来不说no,我会说,OK,让我来想想办法。”在TechCrunch为Oligher拍摄的视频中,他这样说道。
  因为喜欢待在成长型公司,当先后在Google、Facebook工作过后,Oligher接受了Flipboard的工作邀请。在这家规模还不算大的技术公司里,每天6点30分他就会出现在办公室,检查办公设备是否都能正常运转,然后喝杯咖啡,再去做当天to-do list上的事情。
  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的当天,Oligher要给公司准备一个派对,趁管理团队正在和纽约办公室开会期间,Oligher去附近的超市买齐了冰块、饮料和小吃。回到办公室后,他和碰到的每个同事打招呼,问他们这一天过得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忙。这时会议刚好结束,Oligher立刻进去把桌椅重新摆放,“下一个会议人比较少,用不了这么多椅子。”
  在Flipboard工作的一位员工告诉我们,“如果哪天Oligher没来办公室,我会觉得好像哪儿不太对。”
  C=CBNweekly O=Scott Oligher
  C: 在Google、Facebook工作期间有什么好玩的经历?
  O: 比如在Facebook的时候,有次是《社交网络》上映,马克·扎克伯格邀请全公司的人看电影,之后还有个庆祝的活动。我当时的任务就是安排足够的大巴车,把这些年轻人送到那里去。结果庆祝完之后他们很多人都喝醉了,最后我只好直接找了个出租车公司,把他们一个个再送回去—这些人喝多的样子我都见识过。
  C: 随时发现别人的需要,帮别人解决问题。这个工作习惯和你的个人经历有什么联系吗?
  O: 我想有的。我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我和母亲、姐姐一起生活。我还记得当时一个邻居对我说,“Oligher,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了,要照顾母亲和姐姐。”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我母亲维持家庭,而且我是个很乐观的人,包括成年后,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我不觉得辛苦。我好像总是会注意别人需要什么,看看我能提供什么帮助。
其他文献
我仍然怀念多年前的那款G1手机,那是安卓早期的一款明星手机,带有侧滑的全键盘,当时几乎就是安卓手机的同义词。现在想想,那款手机还是很酷。  作为G1手机的生产商,HTC原本应该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赢家,但现实却是HTC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失败者。HTC在2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42亿新台币(约合8.4亿元人民币),这是HTC过去十年来最低的数字。  这样一份糟糕的财报并没有让投资者担心。财报
期刊
孟泽光见识了一部小说的改编版权费从30万元涨到1200万元的过程。他是烈火影业的策划总监,此前在唐德负责影视项目的开发,“IP被炒热,已经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孟泽光对于IP火热的感受很明显。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曾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科幻小说的版权费用是2009年我出售时的十多倍。”  为什么IP会这么火?让我们先来明确下IP的概念。IP(Intellec
期刊
假如你的App用户数已超过千万,你会做什么?打开Google Play,对于排行榜前10的App,如果你想在俄语市场超过它们,你觉得需要多少钱?  这是一名投资人在今年年初问冯霖的两个问题。当时,冯霖创办的俄罗斯C2C电商网站Tobox仅用了半年时间,其移动客户端就在俄罗斯的App Store热门免费应用榜上排到了第10位,而这个榜单的前9位包括阿里巴巴速卖通、京东商城JD.ru和eBay等B2C
期刊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Donald Trump(特朗普)都和其他总统候选人极其不同。差点淹没在这些差异中的一点是,当其他总统候选人都想方设法讨好硅谷时,他摆出了和硅谷为敌的姿态。  要知道,赢得硅谷是总统候选人的共识,尤其是奥巴马,金光闪闪的成功堪称范例。例如,小布什的弟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杰布·布什(Jeb Bush)将演讲场所设在了创业公司的办公室里,还打了一辆Uber前往;兰德·保罗(Rand
期刊
有一位17岁的朋友在邮件中说,他和一位朋友正在创办一家专注于打印和配送原创印花T恤的公司,可他总犯拖延症,常常无法保持专注,从而影响了他为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做准备。他问我有什么建议。  看到这位朋友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我觉得他很棒—做企业家不分年龄大小啊!  永远不要让其他人拿你的年龄作为不认真对待你的借口。年轻的企业家会用全新的眼光和充满干劲儿的决心看待现在这个世界,一些最伟大的想法和创
期刊
北京、上海、苏州、重庆、无锡、郑州、开封、都江堰、南京……这一连串的名单,是部分会在3月举办马拉松赛事的中国城市。如果翻开跑友收藏的国内马拉松赛事日历,你会发现至少14个赛事挤进了3月的各个周末,这样的情况几乎也出现在所有其他月份。  即使有充足的赛事供应,似乎也满足不了跑友们的参赛热情,普遍存在的报名难,反映出马拉松的“供不应求”。在中国,跑步正逐渐被人们当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一项商品或活动被
期刊
尽管约瑟夫·普利策在今天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而为人所知,他创办的报纸已经易主,他在报业的烙印已在慢慢消退,甚至报纸这个行业都岌岌可危,不像钢铁、石油、铁路、银行这些行业仍然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稳固地位。“他的成就恰如20世纪电视机的发明。普利策将美国新闻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产业。他是第一位传媒巨头,发掘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普利策传》的作者詹姆斯·莫瑞
期刊
白客,生于1988年,网剧《万万没想到》和同名电影的主演,代表角色是“王大锤”,在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和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里均有客串演出。  01 在《万万没想到》之前,你就因给《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成名了,成名是你计划好的一件事 吗?  不是,我们给《日和》配音其实是想纪念一下大学生活。其中每提到一个词儿,都能想起一段故事。而且我们的配音里面有大量的梗,大众只能get到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梗是
期刊
C=CBNweekly  B=Mark Burr-Lonnon  从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创新可能是最直接的。它是一家起步于美国的电子元件的分销商。与大型批发商相比,它的销售额并不占优势,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客户类型—设计工程师。它专注于采购少量、但是品类齐全的最新型号零件,然后卖给正在研发和设计新产品的工程师,而且“一件起订”。在批发型元
期刊
被特朗普的异军突起惊到的共和党大佬们,可能要花些时间想一想全球都听到的一个失误—卢比奥在一场关键的辩论中不断重复的话题,让他暴露在灾难性的嘲讽之中,使他的竞选阵营陷入了死亡漩涡。  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戳破这个谎言,奥巴马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番话的言下之意就是,共和党声称在奥巴马的领导下发生的所有坏事—尤其是美国的国际声望不断下降,都是他刻意削弱美国的结果。  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