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治水促治贫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丰县君埠乡杜溪村,是离县城最偏远的村庄,驱车行程99公里。这个村,有一位深受群众好评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叫刘克武,来自县水利局。
  用实干赢得百姓信任
  刘克武今年32岁,眉清目秀,身材精干,做事利索。
  “杜溪村为十三五贫困村,耕地792亩,常住人口1138人,贫困户18户57人,贫困残疾人7户8人……在2018年底前全部脱贫。”杜溪村的情况,全在刘克武的脑子里。
  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为了巩固杜溪村精准扶贫成果,“扶上马”再“送一程”,2019年3月,刘克武被选派到杜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他刚从县城来到杜溪村时,无意间听到村民议论:“城里来的年轻书记,有啥能耐?难道会比前任第一书记做得更好?我看就是走过场。”他听了心里有些难受。
  脱贫攻坚不易,巩固成果也难。杜溪村已经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还需要我干啥、怎么干呢?”初来乍到的刘克武心里没底。
  他了解到,村内户户通电、通广播电视,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户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住房安全,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做到锦上添花,这不免使他费神。
  “先摸实情找问题,再商对策抓落实。”刘克武确定思路后,开始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杜溪村住户分散,点多、面广、线长,为便于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自费购买了二手轿车和电动车。
  水毁水利工程要修复,安全饮水管网要延伸,灌溉蓄水工程要新增,田间机耕道要续建,环境保洁要加强,特色产业扶持要加力。刘克武很快找到了工作努力方向,他和其他驻村帮扶干部齐心协力,将一件件实事逐项“落地”,受益群众纷纷点赞。
  刘克武做到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有困难就找刘书记”,村民这么说。
  兴水利增进民生福祉
  受山区地理环境影响,杜溪村的水利工程遭遇洪水易损毁,是导致脱贫成果难巩固的瓶颈。为此,刘克武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利项目资金。项目一下达,他积极作為,发挥自身水利行业的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踏勘测量,征求民意,编制设计方案,并监督指导项目的开工建设。
  争取专项扶贫资金41万元,改造亭子坑、蛤蟆坑灌溉渠道,新建机耕桥、人行桥,水陂,修复旧水陂和水毁水利工程。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保护农田180亩,改善灌溉面积320余亩,直接受益农户120户。
  县水利局拨付集中供水工程项目资金23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座,铺设主管网854米,安装入户4个自然村72户。对施坑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1000米,维修破损管网120米,将施坑集中供水工程与原有君埠乡自来水管网连通,更新因省道改造损坏的水管。至此,全村256户1138人,40余名师生全部用上了安全水。
  项目实施顺应村情民意,工程发挥出显著效益,破解了洪水来农田被冲的问题,巩固和提升了饮水安全,有利于发展壮大白莲等富民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扎实的水利基础。
  水润田畴仓廪实。有了水利保障,刘克武带领群众发展白莲、油茶等特色产业。争取资金,免费向村民发放价值2万元的白莲种蔸,帮助村民采购高产油茶树苗。向贫困户传授白莲、油茶种植技术,组织村民参加白莲、油茶种植培训。建成357亩白莲种植基地,新造、改造油茶林1000余亩,实现产业富民。
  “我家的这片耕地,过去旱难灌、涝难排,旱涝交困,耕种收益低;如今,新建了水陂,改建了灌溉和排涝渠道,铺设了田间机耕道,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下田,农作物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李春花乐呵呵地说。
  重环保扮靓村庄颜值
  杜溪村水系丰富,永丰县第二大河流孤江水及君埠水穿村而过,山青水碧。
  “优化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刘克武说。为此,他以河长制为抓手,着力推进杜溪村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县水利局团委书记,他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组织杜溪村的青年团员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水志愿活动,清理河道垃圾,防治水污染,护卫一河清流。向群众宣讲人水和谐理念,倡导知水、护水、惜水、亲水、爱水的良好风尚。自任清洁工作队长,带领公益性岗位的村民打扫卫生、清理水沟、管护河道,帮扶村民改水改厕,优化村庄人居环境。
  结合精准扶贫,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聘请脱贫劳动力为江河湖库、自来水厂、农田水利工程维养管护人员,使他们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此举改变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状,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助推水生态环境保护。
  助力杜溪村河道疏浚沙场的开采运营,不仅解决了村民及附近乡镇用砂难、买砂贵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又疏通了河道,扩大了行洪断面,保护了村落,遏制河道非法采砂破坏自然环境现象的发生,为落实河长制、治水护河、建设水生态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水并治。“杜溪村地处群山之中,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山洪不仅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农业生产,导致河湖泥沙淤积,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为此,刘克武推进山水并治,带领群众种植水土保持林,充分绿化荒山坡地,固土保水,保障清水下山头、净水入河湖,在有效防范山洪灾害的同时,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
  为了打造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杜溪村,刘克武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第一书记、党员、水利人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简介:刘浩军,永丰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范文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余市依托“智慧新余”平台,创新开展防止返贫致贫信息比对,探索出“立足平台、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长期坚持”的扶贫信息比对共享模式,形成“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主动识别、动态监测、持续帮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12月2日,新余作为唯一地级市受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新闻发布会并作发言。  立足平台,
期刊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赣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时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千万人口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积极调动消费扶贫主体活力,创新工作举措和带动机制,结合消费扶贫发展富民产业,亮点纷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亮点一:高位推动定方向  赣州市委市
期刊
引 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
期刊
[提 要]运用CSS2013数据,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资本对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环境关心,社会参与负向影响环境感知,正向影响环保意愿。社会资本增强环保意愿的机制在于,社会信任可以增强环保意愿的自发性,社会规范则能增强环保意愿的互惠性,而社会参与会提高环保意愿的层次性。文化理性和行为价值会共同驱动居民的环保意愿,并对环境保护行为产生推动
期刊
全国政协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汪洋主持并讲话  全国政协19日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十四五’时期巩固我国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抓紧谋划好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框架和工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创造条
期刊
[提 要]茅山老区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形态不一,但分处多地,跨地市级行政区划,协调成本较高,协调难度较大。在实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积极保护、自觉传承、尊重科学、共享共赢等基本原则,并采取科学分类靶向处置、注重保护更重传承、深化内涵凝练文化、加强创新形成品牌等策略、举措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关键词]茅山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
期刊
黄梅,一个诗意的名字,轻轻咀嚼这个词,你的脑海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江南梅子黄时的飘绵烟雨,更会勾起几缕“更吹烟雨暗黄昏”的幽情。而在金屯镇一个海拔三百多米的大山深处,就有这么一个村庄,叫作黄梅村。  然而,同名字中充满的田园诗意不同,这个被称为“山上的村庄”的黄梅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该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是鹰潭市有名的贫困村。截至2017年,该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102户
期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湘赣边界的青茶村,条条水泥路穿行山间,翠绿的茶园延绵旖旎,栋栋安居房点缀其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派“绿富美”的幸福图景映入眼帘。  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幅景象。通组路还未完全通,土坯房随处可见,村里基础设施差、地处偏、出行难,加上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让这个村子久戴“贫困帽”。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是全县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
期刊
都昌县西源乡长溪村是个人口大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64户,脱贫任务艱巨。2019年4月,我担任了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我和驻村小分队队员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动。  第一次到曹开忠家,家里很脏乱,有两个衣着既普通又凌乱的老人,他们的孙女在一旁摇着摇篮,摇篮里躺着一小男孩,小男孩一眼看上去就“不寻常”。  见到驻村小分队,老人家张罗着我们坐下。村干部介绍我是第一书记,曹开忠便
期刊
迎着晨曦出门,披着月光回家,下村上户在路上奔波,早出晚归有扶贫重担,这就是我从事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是因为驻村扶贫,我可能永远不会与下叶村有关联,也不会与过成福、尧桂英、李冬标这三户贫困家庭有交集,更不会懂得精准扶贫的深意。  相遇——初涉扶贫,迅速熟悉投入  2014年,我首次被选派参与驻村扶贫工作,起初内心其实是抗拒的。第一,长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深知其中的艰难,不愿再蹚这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