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式美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美工活动中,如果忽视创作过程的体验,片面强调作品的效果,就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阻碍想象力的发挥、创造的天性。本文就创造开放式的美工环境、开放式的美工区域,运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实施开放式的评价,有利于幼儿愉悦地进行美术想象创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鼓励幼儿与教师对话、与同伴互动、与材料互动、与环境互动,体验制作过程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开放式 美工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的灵敏度、“想象创造”的灵敏度、“手”的灵敏度。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缺乏了解,造成美术活动存在两个误区。其一,传统的美术教学以幼儿掌握美术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视为被动的学习者,忽视创作过程的体验,片面强调作品的效果,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创造的天性。其二,改革美术教学,是走上另一个极端的自由性美术活动,只注重幼儿个性自由的发挥,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引导,使美术误入自流状态。其结果是由于幼儿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作基础,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加以表达,使幼儿逐步失去美术活动的兴趣。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创设开放式美工活动。所谓开放式,就是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环境;提供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各类操作材料;拓宽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空间;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思想的体验,反映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二、研究的内容:开放式美工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一)创造开放的美工活动环境
  在美工区,既有绘画、泥工、纸工、综合制作的必备材料,又有各种辅助材料。所有的工具都摆放在活动柜上,幼儿可以按需要随意拿取。柜上有许多统一的筐,各种材料分门别类地摆放在筐中,幼儿一目了然。摆放美工材料的柜子将美工区巧妙地分为三块:泥工角、手工角和绘画角,足够的空间是美工活动的保障。
  在美工活动中,幼儿没有固定的座位,可自由选择。鼓励幼儿自己决定在哪儿活动,和谁一起活动,用什么材料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除了专心自己的美工活动外,还可以欣赏别人的作品、与同伴交流,从而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意识,享受个性的自由快乐。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区域活动的材料如果不经常变化,材料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想操作的愿望,从而阻碍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
  如在《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感知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简单的工具、材料,吸引幼儿参与到玩色游戏中。如彩色笔、棉签、印章等引导幼儿画手指画、棉签画、车轮画、染色游戏……不断变换绘画表现形式和方法,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充满新鲜感,有绘画的愿望。
  又如在《我们的服饰》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服饰的半成品,还有各种废旧的报纸、广告纸、一次性塑料雨披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用不同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选择服饰图进行编织;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选择平面服饰图进行图案设计;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自己设计制作服饰。当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时,他们会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三)有效的指导
  在开放式美工活动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尊重幼儿、鼓励探索、注重体验和创造。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美术活动的规律,根据幼儿的需要,创造开放的环境。鼓励探索:创造开放的美工活动环境,鼓励幼儿探索性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注重体验和创造:开放性的主题、启发性的语言、多样性的选择、支持性的指导,以此激活幼儿的联想、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1.活动前的指导
  (1)先介绍,后开放。当活动区创设好后,我们往往先介绍后开放,即先将美工区域的学习内容与使用方法介绍给幼儿,让幼儿掌握材料和玩具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它们,然后再开放。
  (2)定原则,建常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活动,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相反,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帮助幼儿建立活动规则,并促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因此,在美工区,一是利用环境暗示规则。如将各种操作材料一筐一筐有序地摆放在柜子上,告诉幼儿不同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不能随意乱放。二是鼓励幼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自己制订活动规则。有了这些自订的规则后,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会自觉地遵守。
  2.活动过程的指导
  (1)教师的适度指导。当幼儿活动时,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倾听、发现,要善于捕捉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的信息;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调整活动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需要。
  如一次,孩子们正在活动区操作自己喜欢的材料,果果小朋友拿着条状的皱纸在编织,可当她将皱纸编织到中间时,一拉皱纸就断了,于是换了一条皱纸再次编织,编到中间又断了,这样反复几次后,我发现她对编织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找来了彩色卡纸……她发现彩色卡纸编织不仅不会断,反而色彩更漂亮,立即产生兴趣。果果的成功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关注,都纷纷加入编织活动中,美工区的展示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富有创意的作品。
  (2)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在剪纸、折纸和装饰的活动中,当幼儿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自我学习后,我们把作品的制作过程用分步定格的方法展示出来。一改以往教师一步步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幼儿在多次的探索中,尝试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在此过程中能清楚地发现其难易程度所在,从而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合理地调整材料,适时地介入活动,给予引导性的帮助。在这样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致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   如在手工角,我用色彩鲜艳的彩纸折了一顶空军帽,并将其展示在墙上,空军帽的左边是制作空军帽的步骤图。“这是什么帽子?真漂亮。”高兴问道。“好像是飞行员的帽子。”笑笑说。“这旁边的是什么?”“好像是做这顶帽子的方法。”果果答道。于是孩子们找来纸,一边看步骤图,一边折了起来。不一会儿,高兴和笑笑就折好了,得意地戴在头上。而果果折到一半,发现自己折的和步骤图上有些不同,于是又拆掉重新折起来。这次她折得更仔细了,每折一步就抬头看一下步骤图,看看是否和步骤图上的一样。终于,她也完成了,戴在头上兴奋地跑来给我看她的成功。“真棒!你的小手真能干。”接着,她又跑回美工区,见还有小朋友没折好,就主动帮助他们。
  在步骤图运用中,我们把握了三个原则:①步骤不宜太多,以简单为好,方便幼儿观察;②符号的出现一次不易太多,重在参与;③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介入。
  (3)鼓励幼儿互帮互学。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又可以让孩子在区域中互帮互学,使孩子们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如在美术活动《多彩的啤酒桶》中,有些小朋友没能成功完成制作活动,为了让他们有继续练习的机会,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制作啤酒桶的材料,并让已经学会的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在这个教的过程中,幼儿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小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示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地解说,教师则根据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讲解。如当“小老师”拿起两只一次性杯子准备制作时,我问:“这两只杯子要怎样才能牢固地合在一起呢?”“小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先剪几条彩纸,粘上双面胶,然后将两只杯子合在一起,用彩纸一条一条将两只杯子粘住。”在“小老师”将两只杯子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我又问:“粘住以后再怎么做呢?”“再用彩纸……”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们手中的啤酒桶很快完成。
  让孩子走上讲台,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幼儿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同伴,使双方收益,同时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能通过这样一种对话方式,在学习中发挥示范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的孩子在这种互动中敢于反驳、敢于创新,因为是同伴的示范,心里比较轻松,从中受到启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也得到激发。
  (四)开放式的评价
  1.情感评价
  新《纲要》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使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流。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幼儿能否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童心童趣,幼儿是否乐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尤为重要。
  2.弹性评价
  在开放式的美工活动中,我们打破原有框架的束缚,把评价环节延后,把评价活动延后,我们的评价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形式多样。如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先相互欣赏、相互交流、自由评价,自由活动时间,幼儿经常会围在主题墙前指指点点,这时我便自然地加入他们的谈话,引导他们相互介绍作品,比较同伴的作品,讨论学习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无聊的等待,又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家长来接孩子时,倡导家长以赏识的方式参与评价,孩子也可以自己从主题墙上取下当天的作品带回家。幼儿总是希望在第一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同时还希望在第一时间与家人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研究的成效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平等、民主、真实、交流为基础的开放式美工活动为幼儿提供创造的平台。对孩子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对话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实现师生共同创造的意义;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互传信息,双方在对话中碰撞,在交流中启发,从而激发创造;孩子与材料的互动,美工材料的提供与幼儿的美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种材料使幼儿在解决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让材料与幼儿互动,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每一处环境的教育资源,让每一处环境都隐含着教育的意义。墙面布置虽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如果成了摆设,没有动态的教育作用,则肯定美中不足。我们的主题墙通过和谐的画面、相应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突出鲜明的主题,孩子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与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甘第尼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家雄,林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幼儿园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贯彻“掌握学习”理论,并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运用之后要适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他们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正确发挥“掌握学习”理论的作用。  关键词: 掌握学习理论 机械制图课 教学应用  “掌握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本·杰明和S·布鲁姆提出的,这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
幼儿园音乐活动分为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四项内容。小班韵律活动《两只小鸟》是韵律活动方面的内容。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
斑秃是头发呈片状脱落的慢性皮肤病,属中医“油风”范畴.本文从中医对头发生理的认识出发,讨论了斑秃形成的病因病机.认为头发的生长、色泽、荣枯于五脏特别是心肝肾三脏以及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数学认知的发生与形成不可能单独依靠
创造性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客观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花店游戏,超市游戏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但是它们又都有一定的主题,称
早期阅读能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品质,是幼儿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为他们入学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呢?  一、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兴趣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结构完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拥有深
目的:研究柿叶总黄酮(PLF)对L-NAME(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L-NAME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1)PLF单次股静脉给药,以颈总动脉插管法连接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测定给药前后大鼠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2)PLF灌胃8周,每周末以大鼠尾动脉测压法测量给药前后清醒大鼠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师应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处理教材,改变教学方法,转变评价观念。创新教育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我对这一问题谈谈认识。  一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课堂
【目的与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