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夏日皮肤病

来源 :问健康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m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人体表面。那么,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是怎样的?不同类型的皮肤特点如何?
  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占体重的5~15%;皮肤的面积,成年人为1.5~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人的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有两大类细胞组成,即角质形成细胞及树枝状细胞。表皮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真皮分为两层,即乳头层和网织层。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或脂膜。
  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覆盖全身,有保护的作用,表皮的平均厚度为0.07~0.2毫米。表皮没有血管,但有很多细小的神经末梢,能感知外界的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冷觉、热觉、压力觉等感觉。
  真皮层在表皮层下面,与表皮分界明显,表皮底部呈波浪状与真皮紧密接触,是一层致密和具有弹性的组织,可以为表皮和皮肤附属器官提供养分。真皮层厚度为0.3~3毫米,比表皮厚约7倍,含大量的水分,其所含水分占全身总水分约18~40%,内部的细胞很少,主要由蛋白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真皮层还包括皮脂腺、汗腺、毛囊组织、神经以及供应表皮层养分的毛细血管。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下层,二者之间无明显分界。皮下组织由大量脂肪组织散布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中而构成,含有许多脂肪。皮下组织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垫,能缓冲外来压力,同时它还是热的绝缘体,能够储存能量。除脂肪外,皮下组织也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毛囊。
  皮肤的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相同,通常为0.5~4.0毫米(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儿童皮肤较成年人薄得多;四肢及躯干皮肤,伸侧比屈侧厚;枕后、项、臀及掌跖部位皮肤最厚;眼睑、外阴、乳房等部位皮肤最薄。


  防晒的攻克对象:紫外线
  紫外线是太阳光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光波。过度照射紫外线,会使皮肤产生红斑、黑斑,使皮肤老化。紫外线是防晒的攻克对象。
  防晒“防”什么?
  太阳光以30万千米/秒的速度辐射着人类居住的地球,太阳光中所含的紫外线虽然只占太阳光的3%,相对可见光、红外线等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生物作用。
  紫外线是一把“双刃剑”,除有杀菌作用外,还具有调整和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促进维生素D生成等功能,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及免疫系统也会造成危害。现代医学证实:长期暴晒,特别是敏感皮肤,除发生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外,还可能损伤人体DNA,致使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皮肤癌。由此可见,“防晒”重点在于防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0nm~400nm 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紫外线属太阳光线中波长最短的一种,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 和短波紫外线(UVC)三个区段。其中,能透过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的只有UVA和UVB。过度照射紫外线,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出现红斑、黑斑,使皮肤干燥、老化。紫外线对头发的伤害不可忽视。当头发暴露于大剂量紫外线下,头发会变色,棕色头发趋于褪色,金黄色头发、红色头发变黄。这是由于光氧化的漂白作用和氨基酸发生光降解作用。
  海拔越高 紫外线越强
  海拔愈高,大气愈稀薄,透明度愈大,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紫外线辐射就越强。另外,紫外线不会发热。例如爬山,越往上,山风越凉,人甚至感到寒冷,但这时的紫外线非常强烈。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加1.3%,海拔4000米时,紫外线强度比海平面强约1.5~2.5倍。除此之外,我们通常还会忽略地面、雪、沙子、水的反射。在大海上,海风让你感觉凉爽,然而,那个时候的紫外线已达到极强的程度,因此,不要因为待在凉爽的地方不感到热就忽略防晒。
  紫外线指数及分级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就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对紫外线加以预防。
  紫外线指数是指在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一般是在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紫外线指数值越大,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红斑损伤程度愈加剧,在愈短的时间里对皮肤的伤害愈强。
  紫外线指数值一般从0开始,一直到10(含大于10)为终,再根据这些数值,将紫外线指数的预报等级划分为五级。等级越高紫外线越强。
  紫外线指数值和强度等级,依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规定,是以每天10时~14时这4个小时监测的平均紫外线指数和强度作为标准。一般来说,紫外线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2时前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夏天)要尽可能避免在这一时段进行室外活动,即使冬天晒太阳也应选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后的“黄金时段”。


  防晒IQ 自测 你有几分?
  问题:
  1.只有在非常炎热的高温下,紫外线才会非常强烈。
  A是 B否
  2.阴天云层很厚,不会伤害到皮肤。
  A是 B否
  3.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越高,越对皮肤有利。   A是 B否
  4.防晒品涂上后即会产生防晒保护效果。
  A是 B否
  5.偶尔几次忘涂防晒霜,不会有太大影响
  A是 B否
  6.只要出门前涂了防晒霜,肌肤就可以一整天完全无忧。
  A是 B否
  7.我已经使用了同时有防晒值的乳液和粉底,防晒效果是两者相加之和。
  A是 B否
  答案:
  1.正解:紫外线不会发热,所以和温度无关。比如,爬山时,越往上,山风越凉,紫外线也就越强。
  2.正解:云层对紫外线来说几乎起不到任何隔离作用, 90%的紫外线都能穿透云层,惟有厚重的积雨云才能阻止部分紫外线。
  3.正解:防晒系数越高的产品,就意味着添加了越多的防晒剂,对肌肤潜在的风险性也就越大。防晒产品系数要适宜,譬如,平常上班:SPF15、PA++;户外运动:SPF25~30,PA++;海边游泳:SPF30+,PA+++以上。
  4.正解:防晒剂必须和皮肤表面的角蛋白螯合后,才能更好的发挥效果,必须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好,才有作用。
  5.正解:日晒是可以累积的,或许无法立刻看到后果,但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肌肤晒黑,脸上出现斑点、皮肤失去弹性、产生皱纹等光老化现象。
  6.正解:由于汗水的影响和防晒剂光稳定性等原因,防晒效果会渐渐减弱,所以应一段时间(2小时左右)及时洗去并重新涂抹。7.正解:你真正得到的防晒效果取决于两种产品的涂抹量。
  解说:
  ***选择中有0~1个A的,恭喜你,你的防晒知识只是比较全面,接下来的只要温习即可。
  **选择中有2~3个A的,你存在一定防晒误区,针对性地阅读下面的内容,一定要把错漏的知识补回来!
  *选择中有4个及4个以上A的,你对防晒几乎一无所知,认真阅读本专题内容吧!
  防晒品并非防晒指数越高越好
  防晒霜需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来选择不同SPF或PA值的产品,以达到防晒的目的。
  防晒品的前世今生
  说到“防晒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热带国家的人们都会选用各种织物作为防晒护具,如古埃及、古印度等的古国长袍、面纱等,以及我国古代的遮阳帽、遮阳伞等都是很好的防晒用品。此外,古代缅甸和中国的女子为了美化和保护皮肤,常用一些植物浆或矿物粉涂于面部,既可美白又可防晒,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原始的防晒“化妆品”。
  现今定义的防晒化妆品,即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
  防晒化妆品工业化产品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我国自1991年卫生部批准第1个防晒化妆品以来,防晒化妆品的生产也紧跟国际形势,产品日益增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防晒剂的种类
  物理防晒剂(无机防晒剂/紫外线散射剂) 它不会吸收紫外线,而是利用某些无机物对紫外光的散射或反射作用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侵害。物理防晒剂具有高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涂抹一定厚度时,对UVA 和UVB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
  化学防晒剂(有机防晒/或紫外线吸收剂) 它对紫外线的吸收效果比物理防晒剂更强,且吸收紫外线的光谱更宽。好的化学防晒剂不会被皮肤吸收,且具有高光稳定性,能在吸收紫外线后迅速以热能或振动能的形式释放,并恢复到稳定基态,作用持久、稳定。
  除了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外,还有以多种抵御紫外辐射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的生物防晒剂,包括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β-胡萝卜素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防晒剂本身不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但它们能有效的活化肌肤细胞,有助于皮肤修复,增强肌肤对UV的抵抗力,起到间接防晒的作用。
  防晒化妆品的SPF和PA
  防晒品大多标有SPF和PA。那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SPF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四级,即低级防晒品防晒指数为SPF2~6,中级是SPF6~8,高等防晒品则为SPF8~12,SPF值在12~30范围内的产品则属高强或超高强防晒品。
  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PA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号越多,代表抵御UVA的能力越强。
  一款好的防晒产品既需要有对UVB的防护,更需要对UVA的防护。
  防晒须知
  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对皮肤效果越好。因为过高的防晒值,意味着在该产品中大量使用了紫外线吸收剂和散射剂,而过高的吸收剂和散射剂,会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安全性和使用上的不舒适感。
  防晒霜效果测试时的涂抹量是2毫克/平方厘米,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习惯的使用剂量约在0.75毫克/平方厘米,远远无法达到产品包装上所承诺的防护效果。比如,涂抹一款SPF30的防晒霜,不涂抹产品时,在太阳下晒1分钟就会发红,理论上超过30分钟,该防晒霜才不能发挥其防晒功效,但由于人们的使用剂量未达到使用量标准,因此,在需要长时间暴晒时,一定要定期反复涂抹防晒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另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的确是有季节的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只需要夏天涂防晒霜,其他季节根本不需要。有很多研究证实,春天的长波紫外线UVA是冬天的10倍左右,且春天UVA是四季中最高能量,而UVA是引起很多光敏性皮肤病的元凶,很多临床资料也证实,光敏性皮肤病在春季的发病率相对高。从这些观点上,防晒霜应四季使用,春天以防UVA为主,夏天以防UVB为主。   晒后修复可用冰牛奶
  现代医学证实,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光滑和有弹性。而且它所含的酵素成分还能达到消炎、消肿与舒缓皮肤的功效。因此,肌肤若因日晒而出现红肿现象,可立即用牛奶来护理。冰镇过的牛奶更好。
  具体步骤:
  先用清水洗净晒伤部位,然后用1份冰牛奶及4份水混合,将毛巾浸润于冰牛奶水混合液中,再敷于红肿发烫的皮肤表面,每次冷敷15~20分钟,待毛巾温度接近体温,取下更换。
  消灭青春痘
  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变得更容易出油,再加上如果不注意饮食、睡眠等方面,脸上就容易冒痘。没有彻底消除痘痘的根本,只会让痘痘卷土重来。
  痘痘 医学上叫痤疮
  现代医学命名的痤疮,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一般多见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约有80%~90%的青少年都曾有过患有痤疮的经历。当然,面部痤疮的发病也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个别患者可迁延至30岁以上。
  痤疮(痘痘)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若皮脂腺分泌皮脂过多,加上毛囊皮脂腺导管受到外来的各种刺激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出现异常角化,使皮脂排除障碍,便形成了一个个小面疱,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


  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丘疹,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你也可以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只要毛孔一直堵塞,痘痘就会轻易冒出来。
  寻找成因
  痤疮的发病因素很多,但雄激素是痤疮的始动因子,也是主要因素,雄激素可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毛囊上皮增多和毛囊栓形成。此外,微生物的感染、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失调、吸烟、肥胖、饮食、药物、化妆品使用不当堵塞毛囊口,在痤疮的发展中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医学上痤疮的成因分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
  内分泌因素:进入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加,刺激毛囊皮脂腺分泌,皮脂排出增多,阻塞毛孔,出现面部痤疮。此外一些皮脂腺分泌发达的地方,如背部,也容易出现痤疮。有些女性,会发觉在月经周期前后,或在熬夜与压力大时就萌发痤疮。
  遗传因素:痤疮存在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为油性或者混合性皮肤,曾患过青春痘,那子女患痤疮的几率也会增加。
  二、外因(诱因)
  饮食不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中动物性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大幅增长。由于动物性脂肪及其加工品或奶油、油炸食品等食物会促进皮脂腺旺盛地分泌皮脂,促使痤疮产生及恶化。另外,香、辣、刺激的调味品、酒精及咖啡也会刺激皮脂分泌过剩,甜食(如巧克力、可乐、冷饮)也是诱发痤疮的主要因素。
  生活不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都会影响内分泌激素水平,导致新陈代谢发生障碍,造成皮肤水分流失,肤色出现黯淡,导致出现痤疮的情况。
  不当使用化妆品:不当使用一些化妆品,容易出现毛孔堵塞的情况,再加之卸妆不彻底,很容易使面部发生痤疮。
  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忧虑,会刺激肾上腺素的产生。肾上腺素本身可进行雄性荷尔蒙素的正常生长,进而刺激油脂的分泌。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减肥药、催经药或含有溴化物碘化物的药品会刺激内分泌的失衡或引发毒素堆积形成痤疮,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
  环境因素:空气、水污染都有可能导致痤疮。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的污染不断加剧,空气中的污染元素增加。电脑静电也容易造成空气中悬浮物附着在人的皮肤上,在人的皮肤上尤其是面部造成痤疮。
  战痘有讲究
  “战痘”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单靠某一种方法是不妥当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综合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生活调节几种。
  临床篇:
  不同类型痤疮治疗有区分:
  Ⅰ级痤疮:较轻。以粉刺为主,皮损数目少,故治疗主要为祛除粉刺。主要选择抗角化和去脂药物。局部抗角化药物可用维A酸类药物,去脂可嘱患者选择合适的洁面产品,保持皮肤清洁,但不能过分清洗。
  Ⅱ级痤疮:粉刺和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应以抗角化、去脂和抗感染。以外用维A酸和抗菌素为主。
  Ⅲ级痤疮:主要为炎性损害,抗感染为主,抗粉刺为辅。口服抗菌素+外用维A酸。
  Ⅳ级痤疮:主要损害为结节∕囊肿,由于病变炎症较重,外用药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应以内用药为主并采取联合用药。 如口服异维A酸+抗菌素 、雌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等。
  各级痤疮经恰当的治疗病情控制好转后,都应给予巩固治疗。
  巩固治疗原则:去脂+抗角化 外用维A酸类药物;勤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性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愉快的心情。另外,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物理治疗,如喷雾、红蓝光照射、激光治疗等。
  生活篇:
  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除了不悲观对待痤疮,积极、合理治疗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清洁切忌太频繁
  洗脸次数太多会弄巧成拙。洗脸的目的是为了洗掉附着在皮肤上的尘埃、污垢和致病微生物,以及体表的油脂和汗渍。有时还需要清洁附在皮肤上的油彩、粉底、胭脂、眼影等彩妆类化妆品的残留物,保持皮肤腺体和毛孔的通畅。   通常来说,每天洗脸的次数应当在2~3次。干性或中性的肤质,两次就足够了;油性肤质可以中午增加洗脸1次;夏季比冬季增加一次。
  过多洗脸不仅不能呵护正常的皮肤,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质膜。脂质膜是人体天然的保护屏障,阻止皮肤内各种营养物质、水分的流失,防护各种理化物质对皮肤的损害及微生物的侵入,如脂质中的游离脂肪酸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青春期后皮脂分泌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一些真菌繁殖。
  每次洗脸后,皮肤本身就要经过一次脂质膜的重建过程,如果你每天洗脸的次数过于频繁,脂质膜重建跟不上,皮肤就容易被外界环境中各种不良刺激所伤害,变得脆弱、容易衰老,出现一系列如皮肤干燥紧绷、细小皱纹、脱皮、小红点,刺痒、疼痛等现象。
  饮食做到“四少一多”
  少食高脂类食物。如:猪油、奶油、猪肝、猪肾等。
  少食腥发之物,特别是海产品,如:海鳗、海虾、海蟹、带鱼等。肉类中的性热之品也是发物,如:羊肉、狗肉等。
  少高糖食物。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葡糖、巧克力、冰淇淋等。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等。
  多是指多食蔬菜水果,如蘑菇、木耳、芹菜、苦瓜、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豆腐、莲藕、西瓜、梨、山楂、苹果等。
  同时,饮食应定时、定量,不要贪食冷饮,保持肠胃功能的正常。
  湿疹不等于皮炎
  不少人认为,湿疹和皮炎具有类似的病理变化,将其等同看待,其实不然。
  湿疹 由来已久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和表皮的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期者,以丘疱疹、渗出为主;慢性期者,以苔藓样变为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多形性、复发性和瘙痒剧烈等特点。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源远流长。中医统称本病为“湿疮”。因临床特点各异,中医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手部的称“瘸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等。
  湿疹的发病人群广泛,不分年龄、性别和地域。可以从出生时候的婴儿湿疹直到高龄的老年性湿疹。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湿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湿疹的患者日益增多。
  湿疹 ≠ 皮炎
  由于历史的原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命名、界定甚至诊断,有一定的交叉乃至含混。学术界对湿疹的概念及其分类存在不同看法,有的主张废弃“皮炎”这一名词,有的则主张废弃“湿疹”这一临床病名。
  皮炎,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皮肤病理学上的概念。临床上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斑丘疹,如果能够明确是因为某种体质的患者接触某种致敏物质后引起的,则称为接触性皮炎;如果是因为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制剂,则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如果因为饮食不慎,或者水土不服,或者季节变化,有时临床医师笼统称为过敏性皮炎。但是,湿疹是有特定含义的疾病。它在急性期有较强的渗出倾向,皮疹呈多样性,亚急性期表现为点状糜烂,慢性期则有局部浸润和肥厚。
  湿疹和某些类型的皮炎具有类似的病理变化,可能湿疹患者最初表现为某种皮炎,特别是接触性皮炎,但久而久之长期反复搔抓刺激后皮疹表现为湿疹样。而原先某些病因不明的湿疹患者,因为找到过敏原,从而可以划归接触性皮炎的范畴。湿疹和皮炎虽有不少共同点,但一般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在停止接触过敏原之后往往能较好痊愈,但湿疹却表现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
  湿疹可治愈不可根治
  湿疹的病因,常常为多种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5大症状与特点
  1.瘙痒性:其特点是持续性瘙痒,依靠分散注意力也无法解决,安静下来时,瘙痒会加剧,形成继发性加剧、持续性瘙痒的状态。
  2.多形性:湿疹表现出的皮疹是多形态的,可分为原发疹与继发疹。原发疹中有丘疹、水泡等,发疹中有糜烂、渗出等,病人同时发生原发疹与继发疹。
  3.迁延性:湿疹容易反复发作,从一部位迁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状不易消除。如果湿疹在急性治疗不当,会转为慢性、泛发性。
  4.渗出性:会有渗出液,否则,不渗液不易诊断为湿疹。另外,当湿疹处于慢性期时,皮疹部位可能比较干燥,但在急性发作的过程中,仍会有渗出液。
  5.泛发性:湿疹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一部位。
  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常由于急性和亚慢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
  诱因复杂
  湿疹的发病,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湿疹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咽喉部或副鼻窦的感染灶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如长期失眠、焦虑、多梦、过度疲劳等)、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与个体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
  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海鱼、虾、螃蟹、海蜇、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霉菌等)、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寒冷、干燥等)、动物毛皮(狗毛、猫毛等)、寄生虫及昆虫叮咬(蜜蜂、蚂蚁、毛虫、蚊虫等)、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治疗及用药原则
  治疗原则:尽可能寻找导致湿疹发作的病因,反复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和情绪等。避免各种外界的刺激,如热水烫——这是湿疹患者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洗个烫水澡虽然很舒服,但破坏了皮肤保护层,长期只会越来越恶化湿疹;暴力搔抓等行为,避免食用容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海鱼、虾、蟹、浓茶、咖啡、酒等。   不要听从小道消息,外用甚至内服一些来路不明,成分不清的药物,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的涂擦外用药膏或者内服用药,医患配合,自身调护,才是克服湿疹的最佳途径。
  一般而言,湿疹不同于银屑病之类的皮肤病,它的总体预后是良好的,所以在治疗上,以外用药物为主,辅之以内服药。但湿疹的外用药,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和不同的疾病表现,所用的外用药物都是不一样的。一种药膏从头用到尾是完全错误的。
  治愈而非根治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根治湿疹,所以说“三分治疗,七分养护”,对于患者而言,注意日常生活的上的细节,是避免湿疹复发,早日摆脱湿疹的困扰的“必修课”。
  湿疹四问
  有人说,一支皮炎平就能应对湿疹,是否可信?专家建议抗过敏药换着吃,是何原因?治疗湿疹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婴幼儿湿疹的遗传情况如何?
  为什么不能长期用“皮炎平”治疗湿疹?
  中医称湿疹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湿热之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便是患者们常诉的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湿疹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至某程度时,或吃了致敏的食物后,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
  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病症。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或为“湿”重,或为“毒”重,或为“热”重,当分别运用不同的中药或“袪湿”,或“解毒”,或“清热”。方法自然各不相同,而皮炎平作为激素制剂,尽管有快速消炎止痒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以以抑制皮损局部的免疫力,皮肤感染机率增加,而且会使局部皮肤变薄,因此,湿疹的治疗远远不是大多数患者想的一支皮炎平所能治疗好的。
  婴幼儿湿疹的遗传情况如何?
  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幼儿是湿疹发病的离危人群,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无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5%~15%,父母一方有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20%~40%,父母双方同时有一种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50~70%。
  美国儿科学会主张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至少 6个月,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母乳喂养是延迟过敏性疾病发作的方法之一。
  为什么抗过敏药得换着吃呢?
  第一,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和特性,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这时就要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并且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时,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
  更要注意的是,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否则容易复发。这时,就应该依次停用一种药物,直至全部停用,或者可以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并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第二,抗过敏药物也可以导致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在过敏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化学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如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
  所以,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容易引起过敏的抗过敏药有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松警惕。服药前要看清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服药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马上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而且以后要禁用引起过敏反应的那种抗过敏药。
  第三,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患者长时间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一般在服用三个月后,就需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其实,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中医药疗法如中草药、针灸等配合治疗,以代替长时间的定时服药,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1.龙胆泻肝软胶囊 具有清肝胆湿热的功效,用于治疗由于肝胆湿热引起的湿疹,每服6g,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2.皮肤病血毒丸 具有凉血解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由于血热、湿热引起的湿疹。每服6g,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3.二妙丸 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由于脾虚湿热引起的湿疹。每服6g,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4.参苓白术丸 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阻的湿疹,每服6g,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5.当归饮子丸 具有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治疗由于血虚风燥引起的慢性湿疹。每服6g,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虫咬皮炎莫轻视
  随着气温升高,虫类活动也逐渐频繁,“虫咬性皮炎”的患病人数急剧增加。很多人喜欢用手搔抓,但处理不当,会引起继发感染。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其唾液或毒液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称之为“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由于夏季是昆虫滋生的季节,所以此病好发于夏季。   引起虫咬皮炎的昆虫有很多,主要是由昆虫及一些小动物,如蚊、蚂蚁、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毛毛虫、隐翅虫、蜂、百脚虫、蜘蛛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主要见于身体的暴露部位,尤以小孩和青少年多见。
  不同昆虫引起的皮炎表现各有不同,不过也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如多为红色风团样丘疹,叮咬处会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瘀点、瘀斑等,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皮损快者3~5天消退,通常历经1~2周时间逐渐消退,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虫咬皮炎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尤以四肢暴露部位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热感。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对于非特异性的皮疹,推测是哪一种昆虫叮咬有一定的困难,医生们往往是靠询问患者生活及涉足场所环境等来推断。而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皮疹,医生们则根据临床经验作出判断。
  痒,本是过敏反应引起的,就算抓痒,也阻断不了这个自觉症状。如果抓破皮肤,皮肤屏障被破坏,还可能引起继发感染,如果被毒毛毒刺所伤,还可以引起损伤部位的红、肿、热、痛,极个别严重者还可以因此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一般出现虫咬皮炎后,避免过度搔抓,若伴有全身不适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上虫咬皮炎后,可以外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以及糖皮质激素制剂,可止痒消炎。炉甘石洗剂温和无刺激性,若皮肤有破损或者渗液均可使用。
  含激素的药物若长期使用,会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干燥、黑色素沉着等不良后果,因此对于选择激素治疗,临床医生多有严格规则,建议患者不要自行购买使用。
  灭蚊大作战
  夏天已至,蚊子来袭。蚊子有哪些习性?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蚊子盯上?哪种防蚊妙招最靠谱?一起来一场蚊子攻防战吧!
  蚊子的6大秘密
  1) 蚊子灭绝的最大影响
  研究媒介生物学和疟疾控制的专家Jo Lines说:“蚊子并不是生物链中关键的一环”,他说,“如果蚊子消失了,其他相关的昆虫会替代它们的位置。”然而,消灭蚊子会是一个巨大而昂贵的工程,着重于解决蚊子传染的疾病,可能是个更好的办法。
  2) 我家住30楼,蚊子怎么还能飞上来?
  在无风的天气下,蚊子一次能够飞行的垂直高度在10米左右,蚊子会逐层繁殖,后代容易以出生楼层为起点向上活动,所以,就算家住顶楼还是会被蚊子光顾。不过楼层越高,蚊子出现的概率越小。
  3) 带病的杀手
  蚊媒传染病主要有疟疾、丝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不同的蚊子品种传播的疾病不同,比如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库蚊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而按蚊则是传播疟疾的元凶。
  4) 南方蚊子和北方蚊子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家蚊”。它们的分布大致以北纬33°为界,淡色库蚊分布在33°以北,致倦库蚊分布在33°以南,而在中间地带,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这两种品种是混杂的。不同的蚊子,幼虫生活的水环境不同,有的喜欢小积水,如伊蚊;有的喜欢水质较清的大型水体,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喜欢孳生在水稻田、池塘等;还有的喜欢孳生在较污的水体,如淡色库蚊、致卷库蚊。
  5) 蚊子也不能一针见血
  蚊子的嘴巴,专业的说法叫做口器。蚊子吸血时并不是一次就能找到血管。你或许有这样的体验,当有蚊子落在身上的时候会觉得痒痒的,那其实是蚊子在不断地扎皮肤寻找血管。
  6) 蚊子很挑食
  胖子、劳累的人、呼吸频率较快的人、汗腺发达的人、体温高的人、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化过妆的人、穿黑蓝黄衣服的人、皮肤白嫩的人、身上有奶味的宝宝,最受蚊子青睐。
  驱蚊方法right or wrong
   Right
  1.室内积水处理:容易积水的器皿要翻过来倒扣,储水的器皿要及时更换水。不经常使用的水还可以加点盐,加点肥皂粉,改变水的性状就不适于蚊虫繁殖了。
  2.环境积水处理:地下室一般都有集水井,里面的水到了一定水位高度会自动往外排,这里的水是长期保有的,在上海,最冷的时候地下室的温度可以达到10多度,蚊虫还能繁殖,可以说地下室长年在养蚊子。
  对于这种不能清除的积水,就要依据现实条件来处理了。比如说小区里的景观水,可以在里面养一些鱼,它们会吃掉一些蚊虫卵。如果水不适合养鱼就可以投放一些药物,生物杀虫剂或者保幼激素,在水里面加上保幼激素以后蚊虫的幼虫就不能蜕皮,因此蚊种长不大,不化蛹,即使化蛹也不能羽化成成蚊。这种药物是专一性的,对其他生物都安全。
  3.物理&化学防蚊: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正确使用蚊香和气雾剂,蚊香放在房间上风向,点燃时要注意开窗通风,气雾剂要呈45度角往上喷。家里如果有孕妇婴儿,应当尽可能使用物理防蚊法。
   Wrong
  1.维生素B1可驱蚊:目前没有任何实验可以验证这一理论。
  2.身边放风油精和清凉油:风油精和清凉油的作用更多的是在被叮咬之后用来止痒,它们的气味并不能驱赶蚊子。
  3.在家里挂洋葱、大蒜,用八角、茴香泡澡:人类闻起来不舒服的气味对蚊子却不一定有效,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
  4.血型说:血型与是否招蚊子基本没有关系。蚊子喜欢基层代谢率较高的人,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蚊子对于二氧化碳及其形成的潮湿温暖气流比较敏感,往往会循迹而至。
其他文献
不少老年病人经常因小腿浮肿就诊,主要是胫骨前缘及内外踝处水肿,平卧一夜后水肿减轻,午后或者长久站立后水肿加重,按之有凹陷,长期疲乏,下肢沉重,很是痛苦。  一般而言,就诊患者常常需要检查尿常规、双肾膀胱输尿管B超和肝肾功能,如果单侧水肿,没有蛋白尿,考虑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进一步检查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排除静脉栓塞和淋巴管炎等。  ①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主要是长期站立或者负重,导致静脉瘀曲,常常因为局
期刊
《问健康画报》 : 您觉得太极拳的核心是什么呢?  黄忠达:太极拳的核心是平衡。练习初始,从动作中把握阴阳,达到人体的平衡。再通过太极拳特有的节节贯穿的运动特点,使人体的气血流通旺盛,达到气血平衡。当人体的气血平衡了,五脏六腑的功能也就平衡了,这时候人体就一定会非常健康。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必须产生内气,这时候就要讲究气的平衡。太极拳讲究性命双修,练的就是性功和命功的平衡,到最后要回归于心的
期刊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不少人整日哈欠频频,还会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  天热人体易缺血缺水缺氧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对能量、营养补给的需求也不断增多,而能量、营养是依靠血液运行到全身各部分的。为满足血液循环的这种需要,心脏通过增加每次搏动的输出量及心率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夏天气温的升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汗液的蒸发加速来完成人体的散热。而人体血液总量和心脏
期刊
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胰腺癌患者往往得不到早诊早治,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极差。  胰腺癌为什么不容易早期发现?  原因之一,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早期症状本身就不明显,不容易被察觉;  原因之二,许多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时,都认为是“胃病”,而且大多胃镜报告也会提示“胃炎”或者“糜烂”之类,更加误导患者认为自己就是“胃病”,当服药不见好转再去
期刊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而胃是个受情绪影响很大的器官,胃食管反流病在都市白领中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是时候停下来关心一下你的胃了。  为什么要重视胃食管反流?  很多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却不肯就医,总觉得养养胃就可以了。胃食管反流早期的病人会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但这种症状不是持续的,而且不是每天都会有这种症状,每个人的感受也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导致很多人不太重视这个问题。  正常来讲
期刊
这是果壳的数据。到2010年,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例心脏外科手术中,70%以上是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其中超过50%使用的是心脏搭桥手术。而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日历翻到了9月。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从2000年9月24日开始,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9月,将迎来第15个世界心脏日。既然是心脏日,我们就有必要翻开历史,认识两位著名的心脏病外科专家。  先说一位,美国
期刊
你相信手术前后、甚至在手术进行期间让患者听音乐,有助降低患者的焦虑感与止痛药的使用量吗?这正是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不过研究人员也警告,播放音乐的前提是不应干扰手术团队的沟通。研究人员检视涵盖近7000名患者的70个临床试验后发现,音乐几乎在所有情境下都是很有效的镇静剂。研究主笔、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的米兹表示,在1到10分的疼痛指数,相较于常规治疗,音乐平均可减轻1/5疼痛指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期刊
近日,后勤保障部副主任候占伟、董安、宣传科科长陈勤奋、科研处副处长陈向军和医保办公室主任陈澍在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林建华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与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院长们一起,参加第五期哈佛医学院医院管理培训项目。   201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聚焦精准医学  6月26日,201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华长城-东方肿瘤高峰论坛召开,主题为“加强肿瘤规范治疗,推
期刊
2015年8月,中秋佳节来临之际, city’super 超·生活中秋活动在上海推出多款高档精品商务,将独特的国际化一站式购物体验演绎得淋漓尽致。8月27日至9月27日,city’super 超·生活在中秋活动期间为您献上特别款可爱童趣礼篮,精选店内精致卡通商品,令孩子们感受温情团圆的特别意义。还有港式月饼和传统礼品,让您能从琳琅满目的礼品单中任选搭配。此外,生活艺会(superlife cult
期刊
健康问答  《问健康画报》: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是怎样的?  Audrey:没生孩子之前我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从早上睁开眼开始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做电视的大概都是这样的吧,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节奏越快事情也就越多,身体的负荷也就越大,成了一个不断加速的引擎。  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多了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事情都没法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去发展了,有时甚至背道而驰。我觉得这是种磨砺,让内心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