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on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点燃“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把握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相适用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要欲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热情,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从问题入手,要向学生提出新的疑难问题,为学生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活动的规律,精心钻研教材,置学生于问题及其矛盾和发展中,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探索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1.运用数学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法国著名科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百利而无一弊的。”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值得回忆的故事,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看到数学内容充满情趣,数学的发展过程充满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数学王国,从而产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发现勾股定理而欣喜若狂,宰了100头牛来庆贺,西方人因此把这个定理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其实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商高就发现并证明了勾股定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数家珍,自然渗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他们在科学难题前跃跃欲试,尽快进入数学殿堂。
  2.利用直观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操作,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产生情感和想象,并进行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一方面容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畏惧心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三张三边不等的全等三角形纸片,指出这是工厂里废铁皮的样品,要求将它剪成正方形,以便利用,使正方形的一边在三角形的一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的另两边上,并且要求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剪成符合条件的正方形呢?这样人人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弄懂了课本上的例题,发现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的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
  3.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最能吸引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融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欲罢不能,以拨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弦,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科学奥秘。
  (1)在引入新课时设置悬念。教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惊人的数据、奇妙的算法设置悬念,可使学生在学习伊始就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在条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抽水站,给张庄、李庄送水,要使能用的水管最节省,问抽水站建在河边的哪个地方?同学们听完后,马上想设计方案,但由于还没学过轴对称,想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因势利导,引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学好这节课“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学习状态。
  (2)在突破难点时设置悬念。每节课存在难点是很正常的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分析、观察、联想、类比,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方法,揭示问题内在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真理的快乐,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设计:解下列方程①x2 2x 1=0,②x2-3x-1=0,③3x2 4x-7=0。在学生解完后,引导学生探究:方程①②中的两个根与一次项有怎样的关系?两个根与常数项有什么关系?怎样将方程③变成方程①②的形式,上面研究的结论方程③是否运用?若是一无二次方程的两根,那么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那么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由求根公式试验证明所发现的结论。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将难题化解。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问题教学”可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木薯使用ABE多薯粉效果好作者研制出一种促进薯类植物高产的新型植物激素──ABE多薯粉,内食多种植物蛋白酶、羧肽酶等。用于薯类浸种和根部注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渗透后,使植株细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前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而现在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主导作用,这个变换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理论发展到现在,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了数学教师的作用,明确了数学教师的任务,对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对探究等教
该文集共收录了14篇论文,其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运输收入分配办法深化铁路经济体制改革;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于站段综合指标考核经济责任制的探讨;内部经济
传感器电缆屏蔽方法... Sensor cable shielding method ...
期刊
叙述和介绍了采集交流信号的常用方法,指出了常用方法在采集幅度快速变化的交流小信号时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流信号同步采集方法,适合于对采样率和采集精度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是人类悟性的自由产物”。(恩格斯语)几千年来,数学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在人的自由理想王国里不断发育成长、壮大,创新是数学的核心,也正是创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提到创新教育,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