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公园路畔,最苏式的智能科技大厦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位于古城核心的姑苏区双塔街道的智能科技大厦正式启动。这座位于公园路55号的大厦,总建筑面积12382平方米,它不只是新型企业的聚集处,更是双塔街道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楼宇载体。
  智能科技聚集地的明星企业
  6月26日上午,姑苏区双塔街道举办了智能科技大厦启动典礼暨“红色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艺术展活动。
  启动典礼上,泰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苏州中亿丰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器械(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嘉影繁星(苏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翰云科灵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行声远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入驻揭牌。
  这些企业个个都是新兴产业里的明星。泰丰文化拥有国内知名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立足互联网思维和自主创新模式,构建艺术品鉴证区块链系统,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高品質发展。翰云科灵另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称是他们运营的公众号 “最苏州”,其业务覆盖40多个城市的商业和文旅项目,今年与双塔街道联合打造了同德里、同益里民国风情街项目和《红五卅》实景街区沉浸式剧本游,实现了为企服务和企业发展的相互反哺。
  值得关注的是,和这些企业一同入驻的还有“子城先锋”区域党建工作站、群团之家、人才服务驿站和楼宇社区等相关服务载体,街道希望通过多方位的资源整合,服务企业党员和员工,为企业“把脉问诊”,提升助企惠企服务源动力。
  近年来,双塔街道积极引进符合古城发展的产业类型,围绕“科技+文化”的定位,严把企业业态和质量,逐渐形成以“科技引领、数字赋能、文化驱动”为导向的新产业生态圈,为街道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青年艺术环境里的红色印记
  本次启动的智能科技大厦,共有五层。一楼配有咖啡厅、共享会客厅,二楼由“最苏州”运营,新青年手绘风格的空间营造让人耳目一新。大厦三至五楼重点入驻税源成熟型文化科技型龙头企业,其中四、五楼的入驻企业苏州中亿丰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服务运营商,中亿丰科技的红色螺丝钉党建文化极具特色,为“两新”党建注入新活力。
  “红色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艺术展在大厦三楼举行,共展出20余幅书画作品和50多件摄影作品,参展的书画和摄影作品由泰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姑苏区摄影家协会提供,包含朱大明、张宇、范敬伟3位画家和朱宏、范志明、刘水、吉克4位摄影家的作品。
  细心的参观者发现,每件作品旁都有泰丰文化制作的两个二维码,一个是AI赏析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作品赏析、艺术家介绍等内容,可持续追踪作品交易动态及艺术家动态;另一个是区块链鉴证码,扫码可以进入艺术品鉴证溯源区块链存证系统,看到作品的区块链证书。由泰丰文化研发的区块链存证系统通过第四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备案审核,是全省20个被国家认可的区块链服务系统之一,可永久保存艺术作品的物理采集信息与大数据信息,为作品的鉴证、艺术家的认证提供有效证明,保障了艺术家著作权的完整性,赋予传统艺术更高的数字价值。
  此次智能大厦的启动,也正是双塔街道将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质存量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聚集效应的新契机。今后,双塔街道将对辖区产业园进一步拓源提质,发挥优质存量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聚集效应,积极引驻重点产业企业,实现文化产业新高地和科技人才集聚地的目标,为姑苏区高质量发展提效增能。
其他文献
刘素素,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苏州大学首届优秀青年学者  “新青年”与年龄无关,也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新青年,敢想、敢做、敢与众不同,他们往往有着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自信的人生姿态、更加蓬勃的创造活力。“新”代表着一种愿意奉献的品质与刚健有为的担当,“新”代表着一种精神饱满的斗志与永不满足的创新。  有的路需要一个人走,那么就安安静静不喧哗,领
期刊
6月底,丁香巷内的施工已经基本结束,静音窨井盖已安装到位,松动的石板已固定完毕,入户台阶、坡道已改建完成,空调外机都设置机罩做了遮挡,街口的花伞也悬挂完毕……不时有路人驻足观看,来来往往关心这条街一砖一瓦的群众比想象得更多。  今年以来,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党组以“丁香绽放—古城保护在行动”书记项目为依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引领古城保护创新发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项
期刊
近日,三元一村社区“金相邻”·社区学堂上,居民罗敏正认真听讲声乐课。今年4月,“金相邻”·社区学堂在金阊街道三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落成,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书法、国画、声乐、瑜伽、手机应用等专业学习课程,实现了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向往。  金阊街道人文、商业资源丰富,既有名胜景区、繁华商圈,也有居民生活区。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先锋担当破解新老难题,推进“美好社区、活力园区、
期刊
一条山塘街,半部苏州史,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虎丘街道,红色文化资源也不遑多让,更有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坚持。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我为群众办实事2.0”“海棠芳菲19580”“为民服务中心‘198’号服务”“‘小巷红韵’计划”等一系列项目走进虎丘街道居民生活中,为“大美虎丘 锦绣山塘”的壮美画卷增光添彩。  “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目”激发企业能量  观景新村12幢408室的
期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快乐养老、健康养老正成为我们每个人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问题。社会对应养老的设施和服务也正不断调整、建设,尤其在社区,旧小区楼正逐步加装电梯,供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安全使用的设施走入了居所,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不便、打发寂寞时光的各项服务也不断应运而生。金阊街道三元一村,适老化社区也正在建设的路上。  多维直观体验,推进适老化改造  “这个是马桶起身扶手,摁下右扶手按钮,扶手
期刊
“相依青山,心比天地宽广,情系校园,沐浴立人芬芳。时代少年,志在飞翔,飞吧飞吧,飞吧飞吧。青云直上,人生篇章,从这里开始,写好每一笔……”一曲《立人之歌》响彻在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的校园里。5月21日小满这天,是科小10周岁的生日。十年校庆日,科小没有“兴师动众”,却在一桩桩精心准备的仪式中呈现了她最美好清澈的模样,也体现了育人价值最低调的奢华。  林子里的文化基因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不是极至处
期刊
没有收银员,没有厨师,除了一名收拾碗筷的工作人员,点单收银、面条制作都由机器完成。这样的面馆你见过吗?在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就有一家“黄墅未来面馆”,它也是苏州第一家无人面馆。  其实,在黄墅自然村,除了智能面馆,还设置有自助售货机、自动棉花糖机、自动冰淇淋机等智能售货设备,自助游乐设施也都实现了自助扫码支付游玩。田园味与未来感互相交织,灵湖村利用现代智能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以高新前沿科技为江南
期刊
在“江南文化”发源地苏州的西北部,有一个千年古镇名叫黄埭。黄埭镇历史悠久,距今2500多年,因春申君黄歇在此筑堰成埭而得名。  黄埭是有名的“评弹之乡”,自清同治始,至民国末,黄埭镇三里一条街,陆续开设了万云楼、畅苑、怡苑、万福园、三景园、叙园、大雅、东来、红星等九处茶馆书场。评弹界老前辈蒋月泉、徐云志、严雪亭、黄异庵等来到黄埭演出,使黄埭成为吴县境内最大的书坛老码头。评弹名家严雪亭曾说过:“说书
期刊
“2000年9月14日,袁家浜一组本地人口43户、外地人口21户,袁埂上二组本地人口30户……”这段路南村老村支书袁泉妹21年前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的文字,记录了她参加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时一天的“收获”。她一直坚持写工作日志,不但标记了自己的每一段人生轨迹,也记录下从路南村到路南社区15年来的变迁过程。  微型博物馆开进社区  家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路南社区的袁泉妹带着近百件旧物来到社区,交给社区“
期刊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回归自然。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美社区,近期就邀请家长带着孩子,跟着土生土长的“老苏州”,开启一场独特的“农耕”生活体验之旅。  “下田”唱山歌穿草鞋,农家智慧经真不少  “夏季农活最紧张,割麦打场又插秧,追肥除虫栽山芋,护苗除草忙耕耘……”活动第一站便是在和美社区的山歌室邂逅白洋湾山歌传承人顾凤珍。她一身传统素衣布衫,唱着轻快婉转的山歌,完全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