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极拳配乐演练的探讨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得到了世界人们的喜爱。在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出现了配乐演练的形式。对于这种新的演练形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以达到推动太极拳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太极拳;配乐演练
  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据《温县志》的记载,陈王廷研究了道家的《黄庭经》,将太极拳中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导引吐纳有机的结合起来,它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縮旋转方法。要求以腰为轴,内气发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布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用气,以气运身”的境地。[1]
   长期以来,太极拳的开展局限于河南农村。十九世纪初,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拜河南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长兴为师,学习太极拳,带回原籍,后又到北京发展,为适应清朝的达官显贵年迈体弱的体质,迎合他们保健的需要,将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力、震脚和跳跃等难度较高的动作去掉,创编了一套更加适应健身的“绵拳”套路——杨式太极拳,很快在京城流行并扎根,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近一百多年来,太极拳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和运动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先后演化发展出杨、武、吴、孙等几大流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从1956年起国家体育部门组织专家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进行了体育化改革,出现了陈、杨、武、吴、孙的竞赛套路,加强了规范化,并同时开展全国性太极拳比赛,把太极拳纳入了现代体育的范畴。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创编出了8式、16式、24式等太极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太极拳仍在民间流传。随着太极拳运动的传播,它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据资料显示,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出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单位的数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太极拳运动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为适应太极拳教学和演练的需要,1982年“武林泰斗”张文广先生创编了简单易学的十二式广播太极拳,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朱毅谱曲配乐,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多次播出[2],开创了配乐演练太极拳的先河。太极拳配乐演练的出现,赋予了太极拳运动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演练者的动作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提高了演练的质量和健身、艺术效果,使自己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随后,各式配乐演练太极拳先后出现,并在各类太极拳比赛和表演中纷纷采用。
   80年代末期,以李伟才先生(24式简化太极拳乐曲的创编者)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开始把目光聚集到了太极拳套路乐曲的创作上来,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太极拳套路乐曲。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中,1500名中日太极拳选手在24式太极拳乐曲统一指挥下,动作柔和、舒缓、协调、统一,场面壮观,使表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极大提高了太极拳的国际知名度。
   近些年,国内一些武术套路竞技比赛中竞相采用配乐形式,来表现太极拳的韵律节奏和风格特点。在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广东太极拳队选手张芳在太极拳比赛中用《我的祖国》作为背景音乐,以配合她舒展大气的风格,在太极剑的比赛中则用《茉莉花》;而崔文娟在太极拳比赛中《太极张三丰》作为背景音乐,太极剑则用电影《英雄》的音乐,并且把电影的音效也加了进去,以突出她较为刚猛的风格,都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
   这种配乐演练的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适应了现代人们健身方式的需求,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而且这种演练形式也迅速在学校和大众健身场所推广开来。
   据笔者对山东省四十余所高校太极拳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95%的高校采用了有音乐背景条件下的教学,说明将太极拳配以音乐进行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在教授太极拳时,配以适合的背景音乐能吸引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可以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达到改进技术、刺激肌肉活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一些城区健身广场、公园等处大众健身场所进行了实地调查,所练太极拳以竞技二十四太极拳和四十二太极拳为主,都配以音乐,并且音乐中有语言提示,人数较多,演练水平一般。说明太极拳配乐演练,对推动太极拳的普及和大众健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过去传统太极拳中没有音乐,也没有条件去考虑配乐。太极拳配乐演练是太极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健身需要,娱乐和欣赏需要,在推广和普及太极拳运动中的发展和创新。
  太极拳配乐演练的作用
   太极拳配乐进行演练是现代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太极拳配乐演练有以下一些优势:
  1.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动作不太熟练,精神紧张,思想不能入静。配乐练习可以诱导初学者情绪放松,减少外界干扰,同时在语言的提示下,帮助初学者熟练动作,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达到改进技术、刺激肌肉活性、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
  2.控制节奏。初学者由于对太极拳理解不够深入,动作往往越做越快。随着音乐练习,在语言的提示下,可使动作与音乐相合,保持一定的节奏,连绵不断。
  3.有利于教学。利用音乐手段,使教授者从口令中摆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学生的动作,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4.使集体练习步调一致。集体练习由于人数较多,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做到整齐统一,利用音乐伴奏,代替口令指挥,使大家按音乐节拍做动作,以保证集体演练整齐统一,增强了演练的效果。
  5.太极拳在比赛和表演中采用配乐形式,可以烘托气氛,提高表演效果;不同的配乐可以表现各式太极拳不同的韵律节奏和风格特点。
   对于太极拳配乐演练这种现象,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特别是传统太极拳习练者们坚决反对配乐演练。现在,在许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太极拳竞赛活动中,参赛者不允许用音乐进行比赛,其主要目的是看谁控制和驾驭演练速度和时间的能力强。笔者在对习练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者对太极拳配乐演练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一些传统太极拳老拳师,他们对太极拳配乐演练普遍持反对态度,认为太极拳配乐演练不符合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首先,习练太极拳最重要的要求是“静”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打拳上来。太极拳与其它拳术相比有着显著的运动特点,意念引导动作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合为一体,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沉,以腰为轴,内气发源于丹田,通过缠绕运动,布于全身,从而达到“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境地。清代民间武术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谱》“十三式歌”一文中写道“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指明了练太极拳时,应该思想专一,心里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要求先在心,后再身,以意导静,行意合一。呼吸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的升降、开合、进退等相配合。练习时必须遵循正确的动作方法,明白运动规律进而达到运用自如。音乐会影响练拳者思想入静,并对意念活动造成干扰,影响练习效果。听音乐要求欣赏者跟随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所创建的意境。练太极拳配以音乐反而使二者顾此失彼,不可兼得。
   其次,太极拳是武术拳术中的一种,是一种防身自卫术,它的演练动作是一系列攻防动作组合。它的特点和风格是通过各具特点的身法、手法、步法等技击动作来体现的。它与健美操不同,“一套健美操的特点和风格是通过与音乐的协调搭配而表现出来的,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动作是解释音乐的一种身体语言,音乐的选择决定了整套操的风格”。[3]它与太极拳套路演练的要求是本末倒置,配乐演练岂不成了“舞蹈”。
   最后,配乐演练对练拳的速度、演练风格、运用劲力会形成束缚,破坏意念活动,影响练拳的效果。音乐是有一定旋律的,旋律是有节拍的,有节拍就有强弱。太极拳套路是由一系列的具有技击功能作用的动作组合成的,呼吸是与技击动作相配合的,运劲是在意念活动指导下进行的。拳劲的刚柔与音乐旋律的高低不可能完全适应;在整套拳练习过程中,运劲不能、也无法完全在旋律语言指导下进行。拳彦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同一套拳术,每个习练者由于有着不同的学习武术的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修养等,对太极拳有着不同的理解体会,对同一动作的把握和运用总会有一些区别,这也是太极拳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的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可能完全一样,身高、体重、心肺功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练拳的速度和节奏。配乐演练反而会干扰意念活动,破坏运动节奏,对练拳效果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结: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的锻炼价值,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极拳真正的健身作用,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是显示在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锻炼’[4]。因为打太极拳第一个要求是“静”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排除一切杂念,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当代社会文明病——大脑过度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5]
   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存在着主张使用音乐和反对使用音乐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其实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是在不同的练习阶段的要求不同,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太极拳配乐演练,是太极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推广和普及太极拳运动中的出现的新的运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广大现代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娱乐和欣赏需要,是太极拳运动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广大初学者、集体练习以及集体表演和竞技表演,配上音乐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动作熟练,演练水平较高的练习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具体情况,应从实际出发,因人因事而异。
  [参考文獻]
  [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北京:[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4
  [2]张文广.我的武术生涯北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38-239
  [3]王洪.健美操教程北京:[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2
  [4]李印东.武术释义:[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86
  [5]李德印.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北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24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 菏泽274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考填报志愿是中学生职业生涯一次重要的抉择,在这次重要的抉择中,考生往往会陷入功利主义、无原则主义、刻板印象、兴趣万能、名校至上等等误区。究其根本原因是过分注重高考的成功,忽略成长的重要。其次,中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意识。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学生职业规划服务体系成为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刻板印象  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分析了口译的心理机制,并利用该理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译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掌握广博的知识,学会预测的技巧和系统地掌握背景资料。  关键词:口译;心理机制;图式理论;激活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译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口译的心理机制是什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是如何解释的?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解释了口译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译员应具备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环境意识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要求和趋势,商业教育中的绿色意识也在持续增长,基于商业领域需求导向的绿色教育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实践中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到经管类专业中的绿色课程设置或研究机构的建立,经管类专业教育中的绿色发展趋势表现明显。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    一、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
期刊
摘 要:目前,地市党报正面临来自各种媒体的直接冲击,地市党报的广告和发行份额、新闻和管理人才遭到各中媒体的全面争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报业发展的时代难题。在报业实践中,报业集团将目光关注到了网络发展领域,纷纷创办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形式的网站。这种报业实践,透射出报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电子报网站   一、地市党报现有的困境   在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提升中原经济区城市文化品位的五个着力点:一是着力开掘历史文化资源;二是着力搞好文化设施建设;三是着力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四是着力优化城市语言环境;五是着力开展城市文化活动。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城市;文化品位;着力点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以中原城市群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税费改革的加深和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并根据2001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本文分析了在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寄宿制学校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    在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听课效率决定了一堂物理课的效率,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值得我们教学者进一步思索。笔者从教学前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就此谈些粗浅的体会与不甚成熟的做法。  关键词:兴趣;教学前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的观点就是: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是激发学生听课、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万有
期刊
摘 要:新世纪,社会意识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挑战。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至成为党指导工作的旗帜和灵魂,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和巩固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同时
期刊
摘 要:西方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三阶段的论战,第四次论战已经开始奏响。在这四次论战中,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表现出西方思维、西方价值优先论等局限性使其理论的解释力在现实中遇到瓶颈,东方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这一点应该引起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关键词:西方;国际政治;中国;启示    一、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历史进程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提出的重要要求。高校不仅要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知识、准备知识,而且本科人才培养要不断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了强化产业适应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但供需矛盾依然困扰着社会。高等教育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要在不断研究认识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