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高中物理课堂的“万有引力”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听课效率决定了一堂物理课的效率,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值得我们教学者进一步思索。笔者从教学前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就此谈些粗浅的体会与不甚成熟的做法。
  关键词:兴趣;教学前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的观点就是: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是激发学生听课、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万有引力。“兴趣”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外界各种因素强加的。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兴趣只有他自己的学习欲望和爱好,而在现实的施教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是“非我所愿”又不得不让学生去培养的“兴趣”。笔者就物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谈谈在自己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些许看法和感悟。
  一、教学前奏完美演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所谓教学前奏,即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和设计,它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材料准备、材料合理投放、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环节的流程设计等。而课堂导入环节即课堂前奏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对于吸引学生眼球和碰撞出学生思维火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视觉上的爽心悦目,会带来心情的愉悦,从而激发人的兴趣,容易接受眼前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教学前奏尤其是课堂导入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对于一位老师能否迅速受学生青睐或者一门学科能否快速被学生接受具有非凡的意义,而对于物理学科更显重要,关系到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关系到学生是否渴求学习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从初中自然科学过度而来的高一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和意识都非常薄弱,对于高中物理学更为系统和深层次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么第一堂课学期前奏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关系到学生以后对文理学科的选择;(2)学科内的不同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授课内容相对独立性较强,每一模块第一堂课的教学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学习阶段性的积极性调动;(3)从心理需求来看,正如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所说的,“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劳娜•埃里森说的“因为大脑无法注意每一件事,所以索然无味、令人厌烦或者单调沉闷的课将完全不能被记住”。所以,上好第一堂课,精心设计好教学前奏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征服;(4)学科知识更趋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教师可以从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中外物理学家等的事实阐述中贯穿着力学、热学、电学、等不同模块的知识,让学生信服、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高一刚开学的第一堂课,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互感新鲜,而授课内容也是全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直接从物理学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将怎样学习高中物理开始,可能会让课堂很枯燥,至少很难引起共鸣,这就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和他们聊起了初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涉及物理部分。学生对他们熟悉的知识很是亲切,争相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总结大家畅谈的内容。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巨大推动,给他们介绍物理学发展简史和物理前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适时的引导和总结,让学生感到将要学习的物理学原来并不陌生,还很有趣。让他们有继续学下去的念头。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关注学生思维的闪烁
   物理学科的课堂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上体现的就是理论到理论、公式到公式,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没有学生真情体验的感受,导致无法理解和运用,遗忘加速。所以,新课改带来的第一大顯性变化就是教材突出生活化,而教学过程中更应贯彻的是“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突出真实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催化剂。
   第一,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真实生活,才能激发真实的情感,才能真实的感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欲望。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比如,学习《向心力》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他们观察各种马路哪些地方损坏比较厉害,并让他们分组讨论损坏的原因。上课时让各组代表发表观点,通过亲身的体验得知都是弯道路面损毁比较厉害,通过讨论他们对汽车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来源更加清楚,而且发现学习物理具有实际用途,无意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情境创设,角色模拟。现代的学生总喜欢用“如果”来充实自己现实的生活,总想在故事中自己成为主人公,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现实的故事”,编制自己思维中的角色,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用角色模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实践,追求创新,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知识。例如,《自由落体》一课中,教材里有一个小实验测人的反应时间。课后我让学生自制器材(刻度尺和纸带),让他们互相配合测一测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反应时间,如早上,午饭后,睡觉前等。结果发现多数结果是早上反应敏捷,而中午饭后反应迟钝,根据这一发现让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鼓励他们去测量不同年龄段人的反应时间,不同职业人的反应时间,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通过这种活动让他们扮演研究者的角色,激发他们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有效运行:融入学生精彩的生活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既包括目标本身的可达成性,即学生有了学习会有成功的希望;也包括完成物理学科学习目标可以带来的现实意义,即有用性。人只有在有了希望,有了意义的基础上,生活才过得充实,学生才能学得踏实,才能有追求学得更好的欲望,才会觉得学习的快乐。所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物理的认知习惯,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我们老师不容忽视的,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个关键。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在应试的压力下很容易认为物理类似数学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往往是,“老师说教、学生睡觉”。欲以改变这种学生学习低迷状态,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看到学习的希望和学习物理学科对他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在这一层面上尤显重要。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教师在构建教学目标预设的时候向来较为关注的是《课程标准》、《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生的固有认知水平等因素,注重从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设计,而容易忽视的问题是: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效用,即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对学生的实用性,这直接关系到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的大小,也就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上圆周运动时,观察水流星到最高点时,杯口朝下而水没流出来,学生对此都很惊讶,而对卫星在天上运转而没掉下来却好像司空见惯,通过类比发现他们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最终学生恍然大悟,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就达成了吗?
   第二,教学目标的预设要具有梯度性,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应具有可操作性。“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指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即已经储备的知识和已经达到的水平,以及可能会达到或有潜在能力的水平。如果把教学目标设定的低于学生已经达到和把握的知识水平,那么就不但失去了设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超出了学生潜能发展的程度,同样会产生不良影响,给他们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容易让学生失去追求的信心和欲望, “理想”活生生地被演绎成了“空想”,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勇气。所以让学生明确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效用化,给学生一个能学和要学的理由是相当重要的。为此,在教学目标设定和运行时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目标的适当梯度,既强化了目标本身的可操作性,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追求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兴趣的激发和诱导,既是教学主导者正视教学效率首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也是解决“如何让学生学到记忆深处”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认识习惯,还要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可能达到的潜力和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唯有如此,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永远充满生机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施传柱.物理教学中揭示科学美的艺术 [J] 中学物理,2000年6期.
   [2] 李冲锋.教师教学科研指南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台州市科研系统规划课题《优化物理课堂设计的探索与研究》(G1105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浙江 台州 318015 )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义务教育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宣讲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解决“不愿搞”的问题;其次,明确教育科研的科学内涵,解决“不敢搞”的问题;第三,传授教育科研的知识方法,解决“不会搞”的问题;第四,完善教育科研的条件制度,解决“不能搞”的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教育科研;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处于一个“遍地开花、百花争鸣”的状态,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教育都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相对比较匮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更是处在一个参差不齐的状态。针对农村教师的“国培计划”在2010年正式启动,“国培计划”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中的运用值得人们来关注。
期刊
摘 要: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以新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心理特点为突破口,考虑到新时期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积极探索了适合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伴随着我国
期刊
摘 要:就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地位、首要目标、语音理论的作用、轻重音和语调的重要性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等基本问题,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看法, 同时对语音教学的原则,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讨论。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原则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首先在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因此第二
期刊
摘 要:  高考填报志愿是中学生职业生涯一次重要的抉择,在这次重要的抉择中,考生往往会陷入功利主义、无原则主义、刻板印象、兴趣万能、名校至上等等误区。究其根本原因是过分注重高考的成功,忽略成长的重要。其次,中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意识。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学生职业规划服务体系成为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刻板印象  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分析了口译的心理机制,并利用该理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译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掌握广博的知识,学会预测的技巧和系统地掌握背景资料。  关键词:口译;心理机制;图式理论;激活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译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口译的心理机制是什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是如何解释的?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解释了口译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译员应具备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环境意识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要求和趋势,商业教育中的绿色意识也在持续增长,基于商业领域需求导向的绿色教育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实践中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到经管类专业中的绿色课程设置或研究机构的建立,经管类专业教育中的绿色发展趋势表现明显。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    一、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
期刊
摘 要:目前,地市党报正面临来自各种媒体的直接冲击,地市党报的广告和发行份额、新闻和管理人才遭到各中媒体的全面争夺。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报业发展的时代难题。在报业实践中,报业集团将目光关注到了网络发展领域,纷纷创办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形式的网站。这种报业实践,透射出报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电子报网站   一、地市党报现有的困境   在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提升中原经济区城市文化品位的五个着力点:一是着力开掘历史文化资源;二是着力搞好文化设施建设;三是着力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四是着力优化城市语言环境;五是着力开展城市文化活动。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城市;文化品位;着力点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以中原城市群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税费改革的加深和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并根据2001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本文分析了在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寄宿制学校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    在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