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高考的成败。同时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有效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首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进而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重视。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表现在: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简单罗列;二是对知识和方法要求掌握的程度不清,即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研究不透,表述不清;三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空洞而不具体,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不善于将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
2.教学设计中缺乏问题情境设置。多数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不够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善于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教学空洞无味,学生无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4.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今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二、解决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紧扣教学目标要求,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常言道,目标明,则方向清。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首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研析“工作”,认真研析教材内容,抓住教學活动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置出既贴近全体学生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又照顾不同类型的层次性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紧扣整体要求,又凸显有的放矢。如在“不等关系”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教材,得出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3.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是“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这样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更具针对性。
2.丰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施教学
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的課堂教学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函数周期的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身边存在的周而复始的事物或现象,如教室内挂钟指针的旋转,日期与星期的反复,操场跑步时的位置变化等等,这样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为接下来周期性的引入奠定基础.在数列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讲国王与麦粒的故事,故事中棋盘每一格子对应麦粒的粒数形成了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学生在好奇中领略了这些个特殊的数字,此时再抛出数列的概念,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列的用途,为学好数列埋下伏笔.在平面向量的教学中,利用道具展示生活中的弹簧在不同力作用下效果相同的物理现象等.通过这些生活中问题或现象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活化的教学引入能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质疑的前提是教师要善于置疑,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认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要经历三个段,即推动、引导、自主,一是教师设计好数学问题,推动学生实践和探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三是学生自己去研究、合作、交流以达到解决问题。实现这一策略,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课堂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启迪;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提醒;当学生探究出现错误时――纠正、调整;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激励。
数学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现状找准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通过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表现在: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简单罗列;二是对知识和方法要求掌握的程度不清,即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研究不透,表述不清;三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空洞而不具体,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不善于将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
2.教学设计中缺乏问题情境设置。多数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不够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善于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教学空洞无味,学生无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4.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今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二、解决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紧扣教学目标要求,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常言道,目标明,则方向清。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首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研析“工作”,认真研析教材内容,抓住教學活动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置出既贴近全体学生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又照顾不同类型的层次性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紧扣整体要求,又凸显有的放矢。如在“不等关系”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教材,得出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3.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是“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这样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更具针对性。
2.丰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施教学
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的課堂教学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函数周期的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身边存在的周而复始的事物或现象,如教室内挂钟指针的旋转,日期与星期的反复,操场跑步时的位置变化等等,这样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为接下来周期性的引入奠定基础.在数列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讲国王与麦粒的故事,故事中棋盘每一格子对应麦粒的粒数形成了一系列有规律的数字,学生在好奇中领略了这些个特殊的数字,此时再抛出数列的概念,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列的用途,为学好数列埋下伏笔.在平面向量的教学中,利用道具展示生活中的弹簧在不同力作用下效果相同的物理现象等.通过这些生活中问题或现象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活化的教学引入能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质疑的前提是教师要善于置疑,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认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要经历三个段,即推动、引导、自主,一是教师设计好数学问题,推动学生实践和探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三是学生自己去研究、合作、交流以达到解决问题。实现这一策略,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课堂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启迪;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提醒;当学生探究出现错误时――纠正、调整;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激励。
数学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现状找准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通过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