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支点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然而,面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数学课上处处联系生活,时时强调应用,使一堂数学课缺失了本该具有的“数学味”,取而代之的只是所谓的“生活味”。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合理地处理、努力地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实现“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生活味;数学味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89-02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以致于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了数学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着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数学课堂成为了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教学好现象。然而,面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作为第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我们的课堂,常常发现某些新课程理念被片面地理解,甚至是误解,从而造成一些片面的、无效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在认识上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出现一些片面做法,数学课上处处联系生活,时时强调应用,使一堂数学课缺失了本该具有的“数学味”,取而代之的只是所谓的“生活味”。那么,我们该如何寻找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支点呢?
  1 客观地看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
  1.1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诚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的确,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
  有关调查也显示,学生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多大联系,更不用说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的目的。
  1.2 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数学味”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正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极具个性的。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在开发课程时,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让数学课堂带有“数学味”。
  2 合理地处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
  2.1 合理地取舍“生活情境”
  数学的“生活味”关键在于构建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背景的联系,而不是生活素材的简单介入。如在分数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安排一次切割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月饼、吃月饼或分西瓜、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这种“数学生活化”应该得到质疑,因为学生在切月饼或切西瓜时,他们的数学思考已经淹没在月饼、西瓜等的色香味引起的其他想象中了,而把“平均”之类的数学思考抛在一边。因此,对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地取舍,使其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热闹的情境。
  2.2 合理地把握“数学本质”
  2.2.1 不要让生活实际阻碍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正是由于有了生活才有了不竭的研究源泉,生活正是有了数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和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但在现实中,学生往往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外在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比如,我们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经常设计买东西的游戏:①提出要求,由学生自己当售货员和顾客,开展购物活动。②教师当售货员,让学生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教室里热闹非凡,买东西、付钱、找钱,真是个个热情高涨,游戏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教师的意图非常明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我们要反思:像这样简单的买东西是在学生学了这节课后才会买的呢,还是一开始学生本身就会呢?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简单的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重复他们已经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但冲淡了数学应用的味道,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2.2 不要让生活常识影响数学的本质
  在四年级“三角形稳定性”教学片段中:1.教师提出:同学们想体验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吗?2.教师请学生将每张课桌的抽屉里藏着的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木架拿出来,同桌之间相互拉一拉。大家正玩得高兴,突然一位学生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兴奋的叫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学生手中拿着由四根小棒钉成的木架(如图)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手上的木架是三角形的。所以它具有稳定性。”这似乎是一个严密的三段论。可事实上,学生手上的三角形木架却不稳定。这该如何解释呢?
  在这里,学生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的稳定性与数学中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混为一谈: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它有时在某些三角形物体身上表现为稳固、不易变形,但这并不说明所有的三角形物体都很稳固、不易变形,更不说明不易变形的物体就具有稳定性。
  生活毕竟是生活,它与数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许多生活中的概念与数学中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握。
  3 努力地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本身具有的两重性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融合“生活味”与“数学味”。
  3.1 追求“生活经验”中的“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构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且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实情境,将数学活动与已有数学知识整合。并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去体味“数学味”。
  3.2 追求“数学活动”中的“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要提高数学思维活动的含量,缺少了思维的活动就缺少了“数学味”。如果仅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而忽略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就算数学活动开展得热闹非凡,但其思维价值其实是“零”。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味”,内化其“数学思维”。教师在开发课程时,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并且主动让学生运用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在浓厚的“数学味”中应及时转化数学思维。
  3.3 追求“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有机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和“数学味”并不矛盾,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即相对平衡时,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完美。我们在强调“生活味”的同时更应该体现“数学味”,只有手段和目的一致起来, 才能使“生活味”这一手段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利器”,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生活味”和“数学味”是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味”实现“数学味”,把“生活味”和“数学味”融合在一起。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是辨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只有努力探求数学教学中“生活味”与“数学味”的最佳融合,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味道,更不缺乏数学教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真正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 毛美萍.“生活化”岂能取代“数学味”[J].教育科研论坛,2008(10)
  [3] 李敏贺.浅议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整合[J].上海.科教文汇,2007(10)
  [4] 蔡方红,胡英波,潘渊涛,蔡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凸现数学魅力[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5] 伏芸芸.浅析数学教学中的“ 生活味”与“ 数学味”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9)
  [6] 郦湘秋.浅谈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与“数学味”的结合[J].新课程研究 基础育.2008(8)
  [7] 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 [J]. 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2)
  
  Looking for "life style" and "mathematical style" the fulcrum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teacher takes extremely mathematics knowledge teaching, caus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divorced from the life reality seriously.Unceasing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tests which alo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our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the life relation was more and more close.However, facing fill life breath situation, some deep level question also along with it appearance.In the mathematics course everywhere relates the life,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at times, caused a hall mathematics course flaw originally to be supposed to have “mathematics taste”, displaced only is so-called “the life taste”.We need objectively to regard, reasonably to process, fus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iligently “the life taste” and “mathematics taste”.Realization “life taste” and “mathematics tast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Key words】 taste of life; mathematical taste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讲”,更要重视“做”、 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从而实现正真意义上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三维目标; 讲与做; 结果与过程; 教书与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58-01    物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
期刊
【摘要】物理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极好课程,在物理教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变被动为主动, 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創新素质。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
期刊
【中圖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60-01    目前,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 听—读—背三点一式的反复训练方法。不光城镇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而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名英语教师。从教三年来,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农村小学的校园,接近农村的孩子,体会农村教师的艰辛。而孩子们同样也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52-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是到观重要的。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会举一反三地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重在课题,围绕这个问题我曾在以
期刊
【摘要】话輪的多少是学生学语言运用能力强弱的体现。话轮的延续,将有效解决小学生英语交流中话轮不足,语言苍白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英语交流,话轮延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59-02    所谓话轮就是交流双方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话语交流的轮回。话轮的多少是学生口语能力强弱的体现。话轮的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61-0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主张“生活即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67-01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立体几何的内容是一个难点内容。有不少学生一开始学就模模糊糊,缺乏空间感,总是把立几问题看作平几问题。也有些学生对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如数家珍,但遇到具体题目时却无从下手。也有些学生知道如何证明,但书写时总是写不清楚,条理混乱,逻辑性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更新教育新理念是决定新课标教改成功的基石,树立新型的课堂观念是新课改试验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教育者应当从这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自身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认真反思当下新课改,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推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  【关键词】 历史教学;教育新理念;民主平等观念;广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要】《论语》是我国国学的经典,在高中阶段开展《论语》选读课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根本没有对《论语》进行过通读。可以说,不懂《论语》是难以教好《论语》选读这门课的,由此而给《论语》教学造成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高中《论语》选读教学中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学生能听懂课,而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  【关键词】 讲课方式;教师素质;方法技巧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