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作为郑州市教育局访英代表团赴英国考察,六天的考察紧张、忙碌而充实,充满了新鲜感,更承载着丰富的收获。
自2010年起,我们郑州市开始参与中英“校际连线”项目。“校际连线”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校际间合作项目,致力于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融入到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儿童和青年人的世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获得生活和未来工作上的相关技能,尤其是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应对全球化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在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构建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促进中英两国教育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英国驻华使馆在两国间实施了中英“校际连线”项目,该项目已经在我国40多个城市,超过600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伙伴关系。来自英国(2所中学、7所小学)与郑州市的九所学校建立为期3年的友好合作。2010年5月 ,英国 Bedford教委所属的9所学校校长访问了郑州,中英双方签署了合作计划书。2011年2月,由郑州市教育局卢欣华副局长率团带领中方学校赴英考察,内容聚焦在了解英国教育制度、亲身体验校园文化,参与大量听课和研讨活动,商榷下阶段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课程共建项目。
校际连线活动的主旨就是培养世界公民,因此我们访问的这几所学校也处处体现出其中的元素。此行最深刻的印象归结为三个词:和谐、多元、人文。
印象之一: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漫步贝德福德,犹如置身于一个大公园之中,正是初春时节,大西洋海风送来的气流温暖、湿润、清新,目之所及,到处是绿茵茵的草坪,鸽群悠闲地散步,参天的大树之上遍布青苔,小松鼠快乐地嬉戏玩耍。一条清澈的小河穿城而过,河面倒映着绿树白云蓝天,数十只优雅的白天鹅时而振翅疾飞,荡起层层的涟漪,时而凑近人们的照相机,似乎也想留下美丽的身影。河岸上,典雅的两层或三层欧式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时常会下一阵蒙蒙细雨,真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雾’色空濛雨亦奇”,好一座宜居之城。
如此优美的环境得益于当地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城市内外几乎看不到垃圾杂物。我们在市郊看到大片的土地都种植着绿草,经询问得知这里的农田每耕种两年都必须要进行休整,待恢复肥力后再利用。街上的垃圾箱多达四五种颜色,以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学校里老师教学生把废旧电池进行统一回收。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类似小农场的园地,供学生学习种植植物、喂养小鸟,其中的小房子都是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搭建的。
人与人的和谐访问之中,英国人都非常友好,迎面走过的陌生人常常微笑着打招呼。
校园文化的和谐每个学校都有着鲜明的标志,校徽图案附着在学生的校服、书签、水杯、学习用品上,每个学校的装修也都有自己的主色调,环境布置活泼灵动而协调统一。教室布置与居家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异,各种图书开放式陈列供学生随时翻阅。据英国的同行介绍,他们的学校有广泛的书籍供孩子们选择,旨在培养读书兴趣和激发读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点燃想象的火花,培养理解能力,加强阅读能力。
印象之二:多元
包容多元文化 在英国学校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孩子亲密无间,友好相处。他们分别来自亚洲、非洲、东欧,甚至大洋洲,在王后公园小学,每个班级以不同的国家来命名,例如波兰班、西班牙班、法国班,使人感觉就像走进了小联合国。修道院小学就类似我们的外来务工子弟小学,有一些孩子显然初到英国,听不懂英语,但是也能看到他们可爱的笑脸。英国学校对于各种宗教也持包容并蓄的态度,贝德福德郡有明确的宗教教学大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观并能够包容、认识和理解其他种族和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有价值的社会个体。在英国基督教是最主要的传统宗教,而有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宗教国家,有的甚至非宗教的背景,因此Hazedene学校在《亲子手册》中告知家长:“ 我们教孩子宗教,利用某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宗教。为此设置课堂活动包括角色扮演、美术、音乐、手工艺品(人工品)和视频。我们欢迎信仰组织者来校和孩子交谈,也安排去些地方拜访崇拜者。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信仰并尊重他人。”但同时也规定“家长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宗教教育课中或是集体崇拜中退出。”
学习多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典型符号,在goldingtongreen lower school 随处可见多种语言并存的卡片贴在门上、墙上。
体验多元文化也许是为了迎接我们的来访,这几所学校都进行“中国周”活动,开辟了专栏陈列中国的纸扇、旗袍、对联、十二属相图案、灯笼等,特意制作了龙的造型,据希尔小学的校长介绍他们还专门学习包饺子、练习使用筷子, 修道院小学稚拙的舞龙表演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印象之三:自主
倡导自主学习英国的学校注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潜能和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对于终身学习的积极态度;鼓励发展钻研精神、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者创造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我们走进一个教室时,教师正带领孩子们学习对称图形,孩子们拿着一块小手写板,画出一条中线,在其左侧画出图形或线条后,手持一面小镜子沿中线右侧放置反复观察,时不时还会有孩子好奇地相互观察交流,然后放下镜子在中线右侧画出相应的对称图形。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比较兴奋,注意力却很集中。在一节语言课上,一位教师教孩子们用画图的方式来理解英语单词,有个孩子画了一组弹簧来表现“jump”(跳跃)的意思,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许更令孩子感到新鲜有趣,印象也更加深刻。体验发掘恐龙的课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学前班的教室里摆放着一个方形塑料容器,盛满沙土、木屑的混合物,里面混杂着一些质地、颜色均和骨头相仿的小物件,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寻觅着这些小物件,在一张绘有恐龙轮廓的纸上用胶水拼接起来,似乎一群考古学家正在完成发掘恐龙的工作,也许明天的考古学家将从这里诞生。
全纳教育学校给予残障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待遇,有斜坡式的残障通道通往各个教室,方便轮椅的进出,同样也有残障卫生间。学校还开辟出专门的小房间或区域由专人辅导特殊学生,如智障学生、学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关于禁止恃强凌弱的教育在个人和社会教育中得到强调,团体中所有的成员都清楚地意识到残障儿童应该享有和其他孩子完全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次英国之行毕竟是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难有深层次的透析,不能不感到遗憾,承认英国教育理念的先进,并不代表妄自菲薄;看到的都是美好、光鲜的一面,并非意味着“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但是我们毕竟打开了一扇感受西方、了解西方教育的窗口,我们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成就我们的事业。
自2010年起,我们郑州市开始参与中英“校际连线”项目。“校际连线”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校际间合作项目,致力于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融入到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儿童和青年人的世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获得生活和未来工作上的相关技能,尤其是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应对全球化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在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构建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促进中英两国教育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英国驻华使馆在两国间实施了中英“校际连线”项目,该项目已经在我国40多个城市,超过600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伙伴关系。来自英国(2所中学、7所小学)与郑州市的九所学校建立为期3年的友好合作。2010年5月 ,英国 Bedford教委所属的9所学校校长访问了郑州,中英双方签署了合作计划书。2011年2月,由郑州市教育局卢欣华副局长率团带领中方学校赴英考察,内容聚焦在了解英国教育制度、亲身体验校园文化,参与大量听课和研讨活动,商榷下阶段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课程共建项目。
校际连线活动的主旨就是培养世界公民,因此我们访问的这几所学校也处处体现出其中的元素。此行最深刻的印象归结为三个词:和谐、多元、人文。
印象之一: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漫步贝德福德,犹如置身于一个大公园之中,正是初春时节,大西洋海风送来的气流温暖、湿润、清新,目之所及,到处是绿茵茵的草坪,鸽群悠闲地散步,参天的大树之上遍布青苔,小松鼠快乐地嬉戏玩耍。一条清澈的小河穿城而过,河面倒映着绿树白云蓝天,数十只优雅的白天鹅时而振翅疾飞,荡起层层的涟漪,时而凑近人们的照相机,似乎也想留下美丽的身影。河岸上,典雅的两层或三层欧式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时常会下一阵蒙蒙细雨,真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雾’色空濛雨亦奇”,好一座宜居之城。
如此优美的环境得益于当地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城市内外几乎看不到垃圾杂物。我们在市郊看到大片的土地都种植着绿草,经询问得知这里的农田每耕种两年都必须要进行休整,待恢复肥力后再利用。街上的垃圾箱多达四五种颜色,以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学校里老师教学生把废旧电池进行统一回收。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类似小农场的园地,供学生学习种植植物、喂养小鸟,其中的小房子都是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搭建的。
人与人的和谐访问之中,英国人都非常友好,迎面走过的陌生人常常微笑着打招呼。
校园文化的和谐每个学校都有着鲜明的标志,校徽图案附着在学生的校服、书签、水杯、学习用品上,每个学校的装修也都有自己的主色调,环境布置活泼灵动而协调统一。教室布置与居家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异,各种图书开放式陈列供学生随时翻阅。据英国的同行介绍,他们的学校有广泛的书籍供孩子们选择,旨在培养读书兴趣和激发读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点燃想象的火花,培养理解能力,加强阅读能力。
印象之二:多元
包容多元文化 在英国学校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孩子亲密无间,友好相处。他们分别来自亚洲、非洲、东欧,甚至大洋洲,在王后公园小学,每个班级以不同的国家来命名,例如波兰班、西班牙班、法国班,使人感觉就像走进了小联合国。修道院小学就类似我们的外来务工子弟小学,有一些孩子显然初到英国,听不懂英语,但是也能看到他们可爱的笑脸。英国学校对于各种宗教也持包容并蓄的态度,贝德福德郡有明确的宗教教学大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观并能够包容、认识和理解其他种族和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有价值的社会个体。在英国基督教是最主要的传统宗教,而有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宗教国家,有的甚至非宗教的背景,因此Hazedene学校在《亲子手册》中告知家长:“ 我们教孩子宗教,利用某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宗教。为此设置课堂活动包括角色扮演、美术、音乐、手工艺品(人工品)和视频。我们欢迎信仰组织者来校和孩子交谈,也安排去些地方拜访崇拜者。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信仰并尊重他人。”但同时也规定“家长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宗教教育课中或是集体崇拜中退出。”
学习多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典型符号,在goldingtongreen lower school 随处可见多种语言并存的卡片贴在门上、墙上。
体验多元文化也许是为了迎接我们的来访,这几所学校都进行“中国周”活动,开辟了专栏陈列中国的纸扇、旗袍、对联、十二属相图案、灯笼等,特意制作了龙的造型,据希尔小学的校长介绍他们还专门学习包饺子、练习使用筷子, 修道院小学稚拙的舞龙表演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印象之三:自主
倡导自主学习英国的学校注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潜能和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对于终身学习的积极态度;鼓励发展钻研精神、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者创造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我们走进一个教室时,教师正带领孩子们学习对称图形,孩子们拿着一块小手写板,画出一条中线,在其左侧画出图形或线条后,手持一面小镜子沿中线右侧放置反复观察,时不时还会有孩子好奇地相互观察交流,然后放下镜子在中线右侧画出相应的对称图形。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比较兴奋,注意力却很集中。在一节语言课上,一位教师教孩子们用画图的方式来理解英语单词,有个孩子画了一组弹簧来表现“jump”(跳跃)的意思,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许更令孩子感到新鲜有趣,印象也更加深刻。体验发掘恐龙的课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学前班的教室里摆放着一个方形塑料容器,盛满沙土、木屑的混合物,里面混杂着一些质地、颜色均和骨头相仿的小物件,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寻觅着这些小物件,在一张绘有恐龙轮廓的纸上用胶水拼接起来,似乎一群考古学家正在完成发掘恐龙的工作,也许明天的考古学家将从这里诞生。
全纳教育学校给予残障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待遇,有斜坡式的残障通道通往各个教室,方便轮椅的进出,同样也有残障卫生间。学校还开辟出专门的小房间或区域由专人辅导特殊学生,如智障学生、学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关于禁止恃强凌弱的教育在个人和社会教育中得到强调,团体中所有的成员都清楚地意识到残障儿童应该享有和其他孩子完全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次英国之行毕竟是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难有深层次的透析,不能不感到遗憾,承认英国教育理念的先进,并不代表妄自菲薄;看到的都是美好、光鲜的一面,并非意味着“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但是我们毕竟打开了一扇感受西方、了解西方教育的窗口,我们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成就我们的事业。